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圣严法师  2011/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人都有愿望,但不一定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愿望会落空,是因为通常我们都只重视眼前的一个小点,例如心中想要得到一朵花,一旦无法顺利获得,就会认为自己的愿望落空而觉得沮丧。其实,如果没有花,能得到一枝草也不错;即使没有花、没有草,能得到一根树枝也很好;就算什么都没有,我们的心也不要受影响。

事实上,要为他人、为众生所发的愿,才能叫做「愿」。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的私心,则只是一种贪念,而建立在贪念之上的愿望,当然很容易落空。既然真正的「愿」是为了众生而发,而众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的愿永远都不可能完满。就如佛教所说的「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一直到成佛为止,我们的愿都不可能全部满足。因此,愿只是一个方向、一个希望,指引我们不断地往前走而不偏废。

然而成佛以后,愿真的就完全实现了吗?虽然十方世界中已经有许多佛,可是还有那么多尚未成佛的众生有待得度。所以,成佛以后还是要不断依照着自己的愿力往前走,而且是永远都走不完的。例如,自从释迦牟尼成佛以来,虽然他自己已经没有事了,但他才真正开始要度众生,而众生无穷,自己的愿力当然就是无穷的。

所以,当我们对于愿望的实现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千万不要太在意,只要明白自己有这份心就够了,对于尚未完成的部分,仍然要秉持初衷继续做下去。这一次完成不了,还有下一次,即使这一生做不完,后代的子子孙孙都可以继续努力。而且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生命是由无限的生命过程所累积,一生只是一个过程,这一生过完了,还有下一生,永远都有实现愿望的机会。

另外,想要度众生还需配合种种因缘,如果某个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我才能够度他,如果因缘尚未成熟,也不能只是等待因缘,而要先促成让他得度的因缘。

例如二十年前,我在美国东岸弘法时,虽然南北走了好几遍,可是连一个徒弟也没有,当时就有人对我说:「圣严法师,您的愿好象落空了。」我说:「没有落空,我今天是来撒网的,过一段时间再来收网、捞鱼。即使没有捞到也无妨,反正网已经撒下去了,总有一天会捞到鱼的。也说不定是因为现在鱼还太小,而我的网眼太大了,就算捞起来,鱼又会从网里跑掉。所以,等小鱼长大变成大鱼,自然就会进我的网了。」二十年后,美国东部已经有很多人学佛,最后到底是不是由我去捞鱼,已经不是重点。虽然我不一定能够得到回馈,表面上好象愿望落空了,然而撒网本身就是我的愿心。就如佛教所说的「功不唐捐」,我们所做的任何努力绝对不会白费,一定会有它的功能,即使现在看不到,仍会在未来渐渐地展现出来。

因此,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一定会有所影响,虽然不知道能够影响多少人,但是慢慢地一定会展现出效果。所以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都要为众生的福祉而发愿,而这样的愿望是不会落空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

为什么净土宗特别强调发愿

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了生死之易,易在什么地方?不一定...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净土三资粮之如何发愿

云何作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

普贤十大愿的精神

普贤菩萨作为法王之子,在《普贤行愿品》中,发大弘愿...

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那么这个观念如果是套...

龙树菩萨:广大发愿颂

所有一切众生类,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彼...

圣严法师《人生如戏》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这里来诉苦了半天,听她讲完...

圣严法师:从有变成没有

无常的意思就是,没有的能够变成有,可是相对来说,有...

圣严法师《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

在做事的过程中,常会面对很多的批评与指责。 想要让...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

想得到健康长寿,其实就是三句话

《黄帝内经》上面就讲到了人的自然生命的长寿的总原则...

情欲如水,因果轮回如堤坝

原文: 譬如长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横流。人情如水,...

境无好坏,好坏起於心

境缘无好坏,好坏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

功德箱里的钱不是我们的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僧人们正在吃...

素食者比食肉者平均寿命高10岁

保加利亚天然生活方式推崇学者曾:要想健康,就要遵照...

达摩西来意

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

关于《六祖坛经》的真伪之辩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

出家与行孝

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

国王携妻舍身为奴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即施一切义,只要他人有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