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大安法师  2017/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讲第一章,莲宗之教起所因,就是净土法门教法的缘起。这个问题我们做一些深入了解,真的会感觉到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那种无尽的悲心。

我们每天读诵《佛说阿弥陀经》,经中讲到十方诸佛都伸出广长舌相来赞叹这部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同时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的难行能行。

第一重难,是释尊能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第二重难,是“为诸众生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玄奘大师翻译成“极难信之法”,就是“是为甚难”,“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这种叹述在《佛说无量寿经》的结尾也有。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要赞叹这种难能可贵的行为?这完全凝聚着大悲心在里面。

我们在《悲华经》里面看到,阿弥陀佛因地发菩提心、发愿的缘起,也是因为释迦牟尼佛。那是在无量久远的时空态发生的一桩事情,当时的世界叫删提岚,有一尊佛叫宝藏,有一位转轮圣王叫无诤念王,他有一位大臣叫宝海梵志。在这部经里,我们看到一些非常非常让人感动的信息。

无诤念国王是由他的大臣——宝海梵志来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并去思惟、发愿要取清净刹土成佛的。他的一千个王子也各自发愿,长子不?太子就是将来的观世音菩萨,第二个儿子就是将来的大势至菩萨,他们在当时都是这样次第发愿。

就在这个法会上,很多菩萨发愿都是取净土;有些有大悲心的菩萨,他取不净土,也只是取到了人寿一千岁的时候来秽土救度众生。大家将人寿再往下的时期都放弃了。唯有宝海梵志菩萨,他竟然发出了一个非常深重的大悲愿。就是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一百二十岁的时候,来到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度化众生。

那么这个世界人寿一百二十岁时众生是什么状况?这个时期是非常苦难的时期,这个时代的众生不信因果、诽谤圣人、不恭敬沙门婆罗门、造作五逆,用种种不善业来庄严自已,烦恼非常厚重,以恶为能。这个世间的众生是非常刚强难化的,也正因为刚强难化,也就是最苦难不堪的。所以大悲菩萨,就是宝海梵志,竟然发出了要在这个时代来成佛的大愿。这就是释尊因地为我们发的五百悲愿。当这个大愿发起来的时候,连无诤念转轮圣王都合掌流泪说,这个愿真是太伟大了。整个大地六种震动,十方无量的诸佛接到这个信息,都派遣菩萨前来赞叹宝海梵志。

所以今天我们能够在这个时代听闻净土一法,首先要感恩释迦牟尼佛,宝海梵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的因地。那在这样的一个五浊时代,人寿平均二万岁(迦叶佛时期)的时候就进入五浊了。那人寿减至一万岁、一千岁,次第下来是寿命越短,浊恶程度越大。

那在人寿平均百岁的时候,这个世间所住的众生都是他方刹土所摒弃的、放逐的人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在座的你我他,我们都是他方世界不要的人、不受欢迎的人,烦恼太重。所以我们就聚在这里。

现在为什么这么乱啊?为什么很多人痛苦不堪啊?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烦恼厚重的人。不孝顺父母、不讲朋友信誉、造作种种的恶,都是这样。所以我们看到自己和他人这个样子,经典当中佛早就说得很清楚,就是这么一个时代。所以很多菩萨都是不敢来的,来了觉得没办法,只有放弃。

这位宝海梵志竟然不放弃,竟然还要来,而且不止来一次。那你说释迦牟尼佛是多么多么的伟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三资粮之如何发愿

云何作愿 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

觉悟和慈悲永远是形影不离的

当我们观看孩子们玩耍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会想到他们的...

如何生起真实无伪的慈悲心

问: 请问法师,如何生起真实无伪的慈悲心? 大安法师...

天下最大恶行就是杀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

微细的爱

苏东坡有一首五言诗,我非常喜欢: 钩帘归乳燕,穴窠...

众生皆有佛性 不宜杀生庆贺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在东林祖庭,我们...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

为畜生道念佛有用吗

问: 有时看到畜生道的众生,我们在心里为它默念阿弥...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一切众生都希望「被放生」

现在有些人对佛教徒的放生颇有微词,认为去买命放生,...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

问: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学人在永宁寺听说压根...

父母亲属杀生食肉不听劝,该如何对待

昨接来书,不胜叹息。汝十数年来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

砍树取果

在一座宫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树,结出的果实...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

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

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

真正的拥有

佛陀成道前是释迦族王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满八...

有一种积蓄,是自己能带的去,别人夺不走

世间人都要讲积蓄,那积蓄的东西大概有三种类别: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