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智谕法师:开智慧

智谕法师  2011/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其实错误。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有禅定障的人,不开智慧,所谓定能生慧嘛!散乱心不生慧。所以《般若经》上说:“一念不生般若生,”心清净到一念不生的时候,般若生,般若就是智慧。

生智慧有三种缘,障智慧也有三种缘。生智慧的三种缘,第一个是持戒,第二个修定,第三个发慧。佛说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如果能够持戒,修定,自然发慧。修戒定慧,一定可以了生死。如果不持戒能有定的,无有是处;没有定能够发慧的,也无有是处;没有戒定慧能够了生死的,也无有是处。如果有戒定慧功德,此人虽弱必强,虽愚必智。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念不生般若生,以戒定的功德生智慧。佛说过,生死烦恼要以戒捉,以定缚,以慧杀,这样才能了生死。

还有三种缘,障智慧,第一个就是不持戒,第二个喜攀缘,如果人的攀缘心重,不发智慧。什么原因呢?散乱心不生智慧嘛!第三个好愤闹,这也是智慧障。发智慧,一定居空闲处,空闲处,外无愤闹,内无五欲五盖。

总说起来,持戒律,就可息你的攀缘心;持戒律,就可息你的五欲五盖。没有智慧,而可了生死的,无有是处。净土法门大慈大悲,要是至诚恳切求阿弥陀佛,也可往生西方。如果这三种障障得你念佛心都不真诚,往生也是无望,所以大家应该提高警觉,智慧是以清净心为种。

清净心怎么得到呢?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香严禅师修禅不开悟,天天善思惟,饭吃不下,觉睡不着,逐渐达到一心不乱的地步。有一天锄土,往外一丢,有块石头打到竹子上,啪啦一响,他开悟了!这不是你多读诵得来的,这是不思议法。真要到你开智慧的时候,睡梦中可以开智慧,静坐中可以开智慧,工作中可以开智慧,甚而言之,走路的时候也可开智慧。

我们都是渐根人,不是顿根人。佛法踏踏实实,真真确确。我们渐渐地修,必可渐渐地开智慧。如何增进智慧?很多人认为?读诵是增进智慧的方法。

智慧生长,是有因有缘。有因有缘,智慧才生。什么是因?清净心。清净心的缘是什么?广学多闻。清净心为体,广学多闻为缘。广学多闻依附于清净心,否则,背道而驰。好比世间人父母生子,子之所生,依母为因,依父为缘。母是其体,父是其缘。父缘可改变,母体不变,生子绝对不能离开母体。

如果有人只重读诵,不知清净心,没有母体,怎能生子?那是愚痴人的想法。

所以要记着,清净心为因,广学多闻为缘,如此,智慧才生。如果没有清净心,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障乎禅定,如果一障禅定,叫狂慧,不了生死,不得解脱。

什么原因呢?所谓解脱,勉强说起来,解脱就是清净心。失清净心,怎会得解脱?所以广学多闻、读诵时,要注意清净心,狂乱心不入。

所以古德读经,先烧一炉檀香,好像对佛菩萨一样,不敢丝毫大意,心不狂驰,然后读经。不但是道人如此,世间人也如此,世间人有一句话叫“焚香夜读”。现在人不同,不知道这个道理,看著电视读书,那是白读。

所以知道这个道理,始终保持清净心。最好看经时,先合掌默念佛号,心确实清静下来以后再看。看不懂,合起经本来,念佛净心,或者一天两天,不一定,上午下午也不一定,心一清净自然发智慧。如果看到头昏脑胀,还是死逼着看,没用的。就算得到一点智慧,那是狂慧。

还有一点要注意,看经,看一遍,是一遍的层次;看十遍,是十遍的层次。因为经文里有教有义,义理要深入。如今天看的经文,和三年前、十年前所看的不同,今天看经则深入了,好像知道其真实义了,以前是懵懵懂懂。如果愈深的经文,必须要一遍一遍地看,清净心以后,再看,这是定慧等持。

因为什么原因呢?广学多闻是能熏;阿赖耶识是所薰。它不是一次薰进去的,如读《心经》,一遍背不下来,十遍、百遍,一定背得过来。

所以,众生皆不究竟,就算你懂了以后,不过是皮皮毛毛,还需要进步,究竟者唯有一人,就是佛。叫无上正等觉。大家不信,你看一遍情形,和再看就不同,今年的水准比去年提高。因为等觉以后还都要进步,何况众生?

有因有缘智慧生。清净心是因,广学多闻是缘。若颠倒执著,不得受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

佛陀跟我们的差别

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我们的生命是充满着痛苦。当...

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21世纪是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

心态重于环境

每天上午的同样时间,一位富翁都会乘车经过一个公园。...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伽陀国无垢园宝光明池中,...

净化心灵才有可能离苦得乐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不能以金钱、权力、荣耀以及征...

美好人生,从心做起

心,在佛教中有着最为丰富的诠释。认识自己的心,把握...

心开意解(法语短语)

亲近善士 学佛依止考察善知识,要有证德像恵能大师这样...

宏海法师:蕅益大师法语

(第一讲) 阿弥陀佛!各位实修群里面的诸位法师慈悲,...

为了健康,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人没有病的时候,体会不到健康的重要。一旦身体有...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以愚夫愚妇自居,老实念佛得利益

很多人都说念佛人都是愚夫愚妇 ,好像他修参禅的、或者...

这种人都是要堕到饿鬼道里去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

不能悟得「空」,必然会起情绪变化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

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

《孟子》里说:舜帝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

星云大师《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学会随喜,而不嫉妒人家

我们懂得能够欢喜人家得,不嫉妒,这样才不会把自己的...

凡事不执着是否过于消极

问: 如果不执著的话,是不是会过于消极? 济群法师答...

称扬诸佛功德经

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灵鹫山...

对抗危险的唯一保障是正确的心念

难屠替一位富翁看顾牛只,虽然只是个牧牛人,但他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