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郁伽长者所问经(白话浅释)

2011/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印度舍卫国的大城里,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长者,名叫郁伽。有一天,他和五百亲友子弟们,一同到祗陀林去见佛陀。到了目的地,向佛行了礼,就恭敬地合着掌,对佛说道:“世尊,我有几句话要来请问您,不知您能允许吗?”

佛回答说:“好,可以的,你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我来给你解答。”

郁伽问道:“世尊,假使在家修学佛法的男女居士们,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对于世间一切的人们,以及具有生命的各类动物,都要去保护他们,安慰他们,抚育他们,教化他们,并且坚决地发愿说:‘我一定要去救度这些没有获得救护机会的众生,他们没有得到安慰,我应当去安慰他们。我要把这个重大无比的责任,完全放在自己的两肩上,如大桥大船般地使他们都能够安稳地渡过苦海。’世尊啊,他们既发了这样的大志宏愿,将怎么样去学习、修行,才能达到这个伟大的目标呢?请世尊慈悲指示,开导我们在家修学大乘佛法的弟子,应该怎样守戒,改善品德;应该怎样在社会中随顺着世俗的习惯来修正行为,完成佛道!”

佛听了郁伽长者这种至诚恳切的要求,就以温和的口吻告诉他道:“长者,在家修学大乘佛法的居士,首先是应该归依佛、法、僧三宝,来奠定他学佛的基础。怎样叫做归依三宝呢?居士见了佛陀之后,就时时想念着佛的慈和的仪表、伟大的人格、宏深的愿力,把他做为一个模范典型,处处向他学习、看齐,这就叫做归依佛。听了佛教的理论以后,就去埋头读诵经典,思考教理,不再听信外道邪说,这就叫做归依法。见了一般只顾自利、不愿利人的佛徒,虽然对他的勤苦自修表示敬意,然而自己却立定志向,实行自利利他、救度众生的大事,这就叫做归依僧。

“还有,长者,居士们是应该从事于社会生产的事业,或劳心,或劳力,以公平合理的方法去集聚钱财,不可剥削诈骗,投机取巧,横夺强求地去侥幸取财。他们应把这本分得来的代价,去养育父母妻子,并给施亲友眷属和相知相识的人们,使他们都能够得到生活的安定而感觉到欢喜;于是进一步灌输佛法给他们,劝化他们归依佛法。长者,发大心的居士们的双肩上既然背负着这样重大的责任,所以一定要有勇敢的、前进的思想和毅力,不厌烦、不疲倦地去教育群众,要有情愿牺牲自己的享乐和幸福的精神。为着去争取群众的利益,为着寻求社会的福利,对于个人得失,任凭他人称誉也好,讥毁也好,因此受苦也好,因此得乐也好,尽管让它狂风似地吹着,却始终要站稳脚跟,不要被它有所倾动。虽然有富足的资财,但不能因此而有骄奢放逸的习气;虽然损失财利名誉,也不因此而感到忧愁焦虑;守护着自利利他的正行,除去轻举妄动、躁急喧扰的行动;更应该认识到为大众服务是光荣的事情,是应尽的义务,决不能希求报答。在个人份内所应做的,力量所能及的种种善举,都要尽心竭力地去做,不可半途而废;可是受到别人的恩惠,却要常常想念着去酬报他。遇见贫愁疑难,应代他设法解决,使他得到安慰。做善事决不能以少为足,求佛法要多闻无厌。对于处世接物,无论有无怨隙,不管亲疏远近,都要一体平等地看护他们,慈悲柔顺地接近他们,使他们都能受我的感化。对于快心悦意的五欲境界,要明白这是偶然的因缘凑合,不是恒常如此的;对于我们的身命应该知道如朝露般的危脆,刹那就会消灭的;对于一切的财物,要像浮云幻影般来看。能够这样地看世事,这样地想世事,自然不会重视一切物质享受,而做出种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行为来,于是善根也就渐渐地滋长繁荣起来了。长者,这正是大心居士们的应修善行啊!

“长者,在家发无上道心的,应当实行五戒善法,就是:一、不杀生。不可用刀杖等去杀害人类和有知觉性的各类动物;不但不去触恼他们,并且还要去救护他们。二、不偷盗。应该以自己所有的财产为满足,对于他人的财物,不生丝毫觊觎希求之心,就是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在没有得到人家允许之前,也是不应该妄取的。三、不邪淫。应守一夫一妻制,清心寡欲,不可再去追求异性。四、不妄语。照所做的事实来说话,不欺骗他人;凡事要先经过一番考虑,然后再做;传达消息的时候,要把看到听到的事情从实报道,情愿丧失身命,决不说谎害人。五、不饮酒。饮酒的人,昏醉颠倒,轻狂浮躁,嘲谑喧哗,恣谈浪笑,无所不为而不自觉知;能不饮酒,就可使其神志清明,不会轻易地去犯种种过失。长者,假使大心居士是为着修成佛道、广度众生,而小心翼翼地修习护持这五戒善法,那末他更应尽可能地做到下面六种善行:一、不再去搬弄是非。人家有诤讼辩难,要用妥善的方法说服他们,使他们得到和解。二、不要恶口伤人。要说人家爱听的柔软慈和的话;说话要有礼貌,不可讥毁侮辱人家。三、不说没有义利的绮语。要至诚地教导人家,帮助人家进步;要说合于佛法的、合于时代环境的、合于某一机会的话。四、不要生贪心。五、不要有愚痴的偏执的邪见。六、要依佛法修习忍力,不生嗔恚心。

“长者,在家菩萨(修学大乘佛法的居士)住在乡间或城市里,要在他所住的周围许多邻里、亲戚、朋友中间,随时找寻机会劝化他们,看准了他们的病症,然后对症发药去说服他们。假如不信佛的,要劝他信;不孝父母的,要劝他孝;没有听到佛法的,要劝他去多听佛法;悭吝的,要劝他布施;毁犯佛教戒律或世间法律的,要劝他不可再犯;好动火发怒的,要劝他忍耐;懈怠的,要劝他努力精进;动乱浮躁的,要劝他安定心意;没有智慧的,要劝他研诵经典,修进智慧;贫苦的,给他财物;生病的,送他良药;没有人收养的孤独者,要救护他;无家可归、无处可依的,要收留供给他。菩萨应随时随地依教做这种种善举,不使一人流离失所,堕落到恶道里去受苦。长者,菩萨应该对每一个他所接触的人,一次二次乃至多次,耐心地去劝导他们,要使他们修改不良的行为,共同来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共同来证到真正平等、真正觉悟的佛的境界;如果还有人不肯受他的感化,那末菩萨更应怜愍他们,并且倍加自勉:我假使不能感化或说服他们,我就永不成就无上的佛道。

“长者,假使菩萨不肯去教育大众、救护大众,使他们堕入极苦的恶道里去,那末这位菩萨是缺乏同体大悲的同情心和慈悲心的,他就完全违背了佛的教诫,于是要被诸佛所责备了。

“长者,所以菩萨应该这样地装饰他思想的领域:‘我现在无论住在乡间或城市里,一定要深入群众,做那些教化救度的工作,决不能使一人堕入恶道!’长者,譬如城中有一良医,因不肯为群众服务、调护病人,以致有人因病而没有医药调养而死,那末这位医生就要受到大众的责备了。菩萨假使不能随遇合的机缘度化众生,同样是要遭受诸佛的诃责啊!长者,在家菩萨能够这样依照佛法,实事求是地去苦干,一定能证到无上胜妙佛法的利益。”

当佛在这一法会演说的时候,博学多闻的阿难也在旁边。佛于是告诉阿难说:“这部经名叫《郁伽长者所问经》,假使有菩萨能听到此经,他的行持一定很能进步了,所以有人要想自己获得一切功德而不退转,或者要劝人家获得功德而不退转的,应该听受这部经,读诵这部经,力行这部经;广劝大众,依照学习。阿难,我所以要托付你去广泛地宣传,流布后世,为的是什么呢?阿难啊!因为这部经具备一切功行;倘使有菩萨,他的思想行动和这部经里的教言相符合,那末他也就和佛相应合了;如果违反了这部经里的言教,那末就离开了佛,当然,他也就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了。”

佛说完了这席话,道高德隆的阿难尊者、郁伽长者,以及在座的信众听了佛所说的法,个个皆大欢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徒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海涛法师《分别善恶报应经》简译

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向众比丘说法。首迦长者请问家中...

在家佛教徒可以经商吗

佛教徒可以经商。而且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有许多经商...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

佛教徒的五条准则你做到了吗

第一种,我们要感恩。感恩就必须要明白我们生活在这个...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

在家净土行人如何做到决定往生

问: 《弥陀经》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至心信乐,《...

改变自心,就是经营自己的未来

我们在佛门里面待久了,学久了,不知不觉自我意识就会...

慈云忏主:心里忆佛,并作出善良的誓愿

修习净土法门,应该实行信、愿、行三件要事,具备了这...

心净则世界净,心平则道路平

世人的苦都是思想上的感受,感到人生有种种的不如意,...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

【推荐】地藏菩萨的咒语--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

改名是否就能改命

问: 在网上看见改名改命的宣传,如若改名等易经方法...

「嗔打报仇戒」与「不化众生戒」

若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

佛陀开示的四种朋友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未曾明言,但于《...

慧律法师《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

对这世间的天地万物,要先学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

【推荐】把握机会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比如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

如本法师:皈依三宝有什么禁忌吗?

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皈...

印光大师教「摄耳谛听」念佛

印光大师认为,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如能谛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