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冲突

圣严法师  2011/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以帮助团体化解利益冲突,让大家有福同享。

为什么一般人无法利益均分呢?首先就要厘清一般人对「平等」的错误观念。利益的平等不能够一刀砍平,变成齐头式的均等。在民主社会里,每个人所得到的教育训练机会是均等的,只要凭著个人的能力、智商,就能够进入好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拥有较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有时明明两人的IQ差距不大,可是其中一人就是福报不够,或是不善与人相处,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的结果当然就会不平等。因此,机会和基础是平等的,但是发展却不能平等;人格是平等的,但是人的地位也没有办法平等,这是因为各有各的能力、因缘、福报与智慧,不同的因素会形成种种差别。

释迦牟尼佛有个比喻:下雨时是普遍、均等地落在地面,可是地面上的草木所受到的滋养程度,却不一样,例如小草就没有办法接受太多的雨量,但是大树靠叶子就已经可以接收很多雨水,更何况是埋在土里的树根呢?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责怪老天爷不公平,埋怨它给大树的雨量多,给小草的雨量少。大自然是完全平等的,只因为地球上的植物各有各的不同需求,对雨水的容纳量大小有异,所接受到的雨量也就不同。

同样的道理,就人来说,基本上利益是普遍均等的,但是随著个人器量大小不同,接受的程度也就有多与少的差异。例如,有的人用脚踏车当做交通工具就足够了;有的人则觉得骑脚踏车太慢了,必须以汽车代步;有的人不只要用汽车代步,而且还必须是名车,否则会觉得无法与他的身分地位相配合。这种情形,你能说是不平等、利益不均吗?这不是享受的问题,而是你有多少能力,就能够运用多大的环境和能源,基本上这还是均等的。

所以,在工作场所中,公司长官也许看得很清楚,某人的能力比较强,应该加薪;某人很认真,表现得很好,所以这次应该让他升级。可是同事之间却不这么认为:「为什么他加了薪,我却没有?太不公平了!」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不是利和同均,利益冲突就因此产生了。这是因为彼此立场不同的关系,如果能综合三方面加以考虑:先为长官、为被加薪的人设想,再为自己着想,就会比较客观一点。

然而也有可能升官的同事是因为很会逢迎、很会做表面功夫,而如此的升官,还值得羡慕吗?正直的人是不会羡慕这种人的。如果真的遇到喜欢听人奉承阿谀,爱用小人而不用君子的长官,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不就是换个长官,要不就得认命,这是自己的福气不够,虽然样样都行,但是时运不济,所以只好认命。所谓认命就是消极宿命吗?不然,只要有机会转换工作,还是可以及时把握,换个环境重新出发,另创人生新局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钱怎么来的,就会怎么去

上次师父讲了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有个定数啊。这就是天...

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问: 以佛教的观点看,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

今生享福,还要把福报延续到下一世

天道、阿修罗道看似高级,却难以修行。身为人类,最幸...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精力追求升职加薪

问: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

富足生活极具诱惑力,但财富等同于幸福吗

近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尤...

真修行人要过的钱财关

很多修行人会发现,怎么自己这两年突然的运气不顺了,...

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

精神的追求,将让你变成一个贵族

人的幸福感完全来源于心灵的充实,也就是说外在物质的...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

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

《阿弥陀经》里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言: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

发自内心的礼貌

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礼貌之上,但是今天社会上懂礼貌...

药师法门24节气养生方

小寒:补肾御寒核桃仁饼:碎核桃仁50克,面料250克,...

双德双福遇佛成道缘

在舍卫国的某个村庄中,住着一户贫穷人家,女主人怀胎...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善巧导净土,妙验西方路

沈中旭。字启白,江苏吴县人,年少时个性豪放不拘小节...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一、爱惜节约有不同,常住物品勿轻忽 我们在寺院里常常...

节欲行善九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从手淫的魔窟中爬出来不知不觉已经九个年头。回首从前...

端心正念,这是最要紧的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

星云大师《旅行出游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经常听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修行起来为何很困难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