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净界法师  2011/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

净界法师答:一个加行位的修行者,到了暖、顶、忍、世第一的时候,他对于这个外在的自我,就是在五蕴当中的分别,有一个能够主宰五蕴的、能够去感受五蕴的自我,他是放弃的,这个加行位的菩萨,能够放弃外在粗显的分别「我见」;但是对于内心微细的俱生我见,他还是深深地「爱」着,这就是为什么菩萨还有变易生死。

在经论当中有一个公案: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徒弟在山中修行。这个徒弟因为精进,而且善根深厚,就证得阿罗汉果;但是这个师父只证到三果,因为对教理没有深入了解,他就以三果为四果,起了增上慢,所以内心当中就一直停留在三果的阶位,不求进取、突破。身为徒弟,他也不好意思公开地来教授师父。这怎么办呢?这个徒弟就施设一个方便,有一天这个师父到山下托钵的时候,经过一棵大树,突然间转过去的时候,看到一只大老虎。这个师父是三果的圣人,三果圣人的心性跟老虎接触的时候,他第一个念头起了恐惧心。我们讲「一切法因缘生」,我们有很多潜伏的功能,要由境界风的刺激,才能够生起现行;他平常没有这个刺激的时候,他内心的自我意识是潜伏在里面,所以当他产生害怕,这个三果圣人他就检讨:我为什么会害怕呢?就是想要保护自我!所以,他知道自己的修证还不圆满,后来就精进地用功,也就证得四果了。

不过在唯识的经论上说:阿罗汉如果没有进入无余依涅槃,他还是有余依涅槃的时候、他生命还在的时候,他的俱生我见还在,他只断除分别的我见。所以当他遇到一些极度恐怖的事,他还是会有微细的害怕,就是他那个我相、人相的对立还存在,他还没有进入到佛的不二法界,那是没有所谓的个体,没有说谁害怕、谁不害怕,没有这种事情。这就是说明:即使我们能够信解我见、调伏对粗显生灭的分别我见;但是对于相续的微细我见,还是爱着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耳聋昏迷痴呆者助念,有功效吗

问: 若有耳聋或重听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痴呆症者,...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堂

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

达真堪布:取舍因果如何把握分寸

问: 取舍因果时掌握不好分寸,觉得自己很执着,怎么...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问: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证严法师答: 凡夫从...

益西彭措堪布: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本文汇辑者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居士,江苏昆山人。他...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问: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 诵经一定...

脾气爆发时,该如何化解

网友:师父,我遇到不欢喜的人、事、物时,瞬间就忘了...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

这六种教育是孩子们最需要得到的

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扮演着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

最受益的还是自己

我们经常讲以戒而安。为什么要有戒律?任何一个国家都...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

饮酒的三十六种过失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与「带业往生」矛盾吗

问: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听师父说...

菩萨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 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 而...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