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济群法师  2012/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济群法师答:当我们说到出世修行时,往往会联想到出家这种修行方式。若是这么定义的话,似乎与在家居士无关,其实不然。出世可以指出家修行,也可以指出世的超然心态。

作为在家居士,虽不能在寺院、山林过一种远离尘嚣的清修生活,同样要具备超然物外的出世心态,不为世间种种名利声色所染,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出离心。有了这种心态,我们才会过得更自在。

菩萨道,是以入世的悲心修行。但我们要知道,这种入世仍须以出世的心态为基础。只有这样,入世时才不会陷入对世事的执着中。若无出世的超然,很可能入到哪里就陷到哪里。不仅陷入世事中,同时也陷入生命内在的世俗心中。那时,自顾尚且不暇,遑论利益他人?所以说,入世修行必须以出离心为基础,否则就会随世俗心所转。

至于说到出家及在家的修行方式,我觉得,出家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是有前提的,必须找到一个如法道场,找到一位堪为依止的善知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修学道场,出家后也可能会忙于应酬,和世俗生活并无太大差别。

若是因缘具足,自己也有纯正坚定的发心,走上出家之路,就可放下一切负担,全身心奉献于追求真理、传播佛法。在社会上,毕竟有太多牵挂,太多羁绊,必须完成各种责任后,才有时间修行或弘法利生。但人生几十年是很短暂的,如果我们在尽义务的同时又继续不断地制造责任,可能永远都会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比较而言,出家确实比在家的修行条件优越很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能修此十一种法,道业必有成就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为比丘众开...

有人遇到鬼神障,应该怎样帮助她们

问: 师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见鬼神,可是她又...

太善良会被欺负,该怎么办

问: 在这个斗诤的世界里,如果太善良是会被欺负的。...

宣化上人:修行要忍耐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祗(...

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因为人生...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问: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济群法师答: 为什么有些...

解脱道的行者应依四念处而住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有什么含义

问: 请您为我们开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句话的含义...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认识释迦牟尼佛(图)

兜率说法 观缘下生 圣善慧菩萨功行圆满,住兜率天内...

往生净土三资粮

净土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

持戒忏悔使现生带来好运吉祥

不管多伟大的人,业力来临,都抵挡不住,至此才知道人...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妙处不可思议

楞严咒是最长的咒,又叫灵文因它太灵太妙,妙不可言,...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灵祐禅师开山记

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

学佛者必须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在这个开示里并没有你们以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