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以什么心来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

济群法师  2012/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数人对自己的心行并不了解。尤其在做事时,往往落入外在结果,只在乎寺院盖得多么壮观、弘法做得多么成功、说法场面多么隆重,等等。事实上,这种追求和世人追求钱赚了多少、事业发展得多大相差无几。当然,两者成就的福德相距悬殊,因为前者所行事业能利益大众。但我们要知道,两种追求在用心上并无本质区别,这和达摩祖师当年讲的“没有功德”是同样道理。若以着相的、有所得的心行善,所做无非培植福德而已。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有两种结果。在成就客观结果的同时,也在成长某种心行。以什么心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以贪心去做,最后成就的是贪心;以我执去做,最后成就的是我执。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做了几十年,最后只增长了一大堆我执、我慢及对事业的贪着,并且陶醉其中。表面看来做了很多佛教事业,内在成就的心行,却与佛法了不相干。

所以,修行首先要以出离心为基础。时时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否则,极易落入凡夫心中,使生命毫无意义地空过。出家,本身是对世俗生活的出离,但真正要出离的,则是我们的凡夫心。每一种心,都有对应的环境,也就是唯识所说的见分、相分。正因为环境会引发相应的心理活动,故修行需在特定环境进行,减少它的活动机会。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摆脱凡夫心,这才是修行的实质内容。遗憾的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往往是“出一家,入一家”,由放弃世间贪着,转而进入佛门的贪着。所以说,唯有强烈并正确的出离意愿,才有可能摆脱凡夫心干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行善才能得福报

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

用殊胜的对境来修安忍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当自己在听法或者在打坐时...

让心走到轨道上

人的才能、人的技术、人的学问都属于世间法的范畴、世...

【推荐】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 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皇宫的楼阁,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

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再去照顾...

济群法师:为什么同时出生的人命运不同

佛教虽然承认命运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并不认为生辰决定...

业力能否忏悔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

富足生活极具诱惑力,但财富等同于幸福吗

近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尤...

济群法师:陷入情感中是业力还是无明

问: 对某人理智分析后绝不会动情,却不由自主地陷入...

佛说七知经

闻如是。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

贪著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

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这...

只要有力气、有想法,幸福一定会来临

他叫库玛,出生于加尔各答北部一个贫困山村。 因为贫...

学佛者对爱情家庭婚姻的思考

前几天,一个女同学打来电话,讲述了她最近的感情遭际...

【推荐】我们并没有比别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两种人,一种是放逸的人,...

真行善不可为名,有发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 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 利不...

为什么光念地藏圣号就有灵感呢

在没有拜忏之前,你到道场室中,你先在这屋子里绕着念...

如何让自己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一位历经无数商战感到身心疲惫的企业家到禅寺参拜。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