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2012/03/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小时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车匿”,或叫做“阐陀”。 当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由车匿一人驾车送行。等到太子成佛后,车匿也来出家修行。

但是车匿跟所有的比丘们都相处得不好,因为他认为自己很早就伴随佛陀,交情比别人深,因而生起了傲慢的心理。他对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特别看不顺眼。 佛陀劝了车匿几次,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与瞋恚。

佛陀入灭后,比丘们依照佛陀临终前的指示,对车匿施行“梵罚”。梵罚就是大家都不跟他说话。 车匿只好自己在鹿野苑附近精进修行,但是证不了果。这时他的傲慢与瞋怒开始降温,想起了阿难尊者,便去找阿难指点,他问道:“阿难尊者!身心一切都是无常和无我的。那么,做了善恶业后,是谁承受果报呢?还是没有人承受果报呢?”

阿难尊者看到车匿的傲慢与瞋恚已冷却下来,知道他已是接受佛法的好根器了,便向他解说甚深的“缘起”的道理: “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我,由于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在承担果报,所以不落入‘常见’。另一方面,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有一后续的身心存在着,这个后续出现的身心承受着果报,所以不落入‘断见’。”

经由阿难的指点,车匿以强大的觉性看清身心现象的缘起过程,灭除了常见和断见,处在中道而证得了圣者的果位。

所以,大家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消除傲慢与怯弱

人有时候心气太高,很傲慢;有时候心气又太低,很怯弱...

这个人重不重要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与同事交恶,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

生气会带来的8种危害

引导语: 生气会带来什么危害?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

人有宽恕的心才能年轻

有学问的人不跟人对立,不轻慢别人,不瞧不起人。而他...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把虚假面具拿掉,将傲慢自负击碎

当别人给予我们赞美的时候,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还...

谨记这三字,才能兴家立业得人脉

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的三个醒目大字:奢、逸、骄。 他将...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

命运改造在自己手中

昔有袁了凡的人,本名袁学海,他是明朝的名儒,小时候...

睡莲花开的声音

有时候,最后结局的定夺往往来源于内心的信心。 我们...

孝顺的哥哥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留下一子往生了。男主人不...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古大德持诵《阿弥陀经》的感应

天乐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诵《阿弥陀经》...

海涛法师:放下才能重新拥有

1.要一个人放下拥有是很困难的,然而认知到「唯有放手...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众生的共业都在面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扭转狂澜。但平...

赞佛及说法的十种功德果报

一、赞叹佛的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因心及愿力)...

大安法师:精进念佛后为什么家庭和事业更不顺

问: 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

中年养肝的四大禁忌

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

供养三宝的钱,最好别指定用途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

惟贤长老《太虚大师思想及僧制建设研究》

一、太虚大师生平简介 太虚大师是佛教的思想家、理论...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