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出家忧道不忧贫

如本法师  2012/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秉持这个目标而精进办道,贯注精神,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当中,为证悟菩提而迈进,为度化无量众生而誓愿,不达目的绝不终止。能如是而发大愿心,是名真佛子。

出家而修行,不应该为了贫困而忧恼,人贫道不贫,忧道不忧贫;我们出家修行,参研佛法,体悟本性,日夜不休,未曾懈怠,始终一心,如果还不能开悟本性,内心是很忧伤的,不得自在安宁,是很悲痛的,因为修行尚未开悟证果,是肯定要受轮回生死,一旦受轮回生死,当下就是无量劫,就要受无量劫的轮回生死之苦。

所以历代高僧大德,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是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为了要开悟本性,对自己很严格,不随便宽恕自己,克期取证,以种种苦行抖擞精神,道心之切,非在言下所能形容。

为什么高僧大德要那么辛苦呢?因为今生此世不开悟,来生不知道轮回那一道去啦!实在是茫茫渺渺。高僧不愧就是高僧,他能正见出世解脱而克期取证,把所有的意志力,都投资在开悟本性的一端,这是根本问题,是生死大事,天下之间没有比这件事情更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关键问题;开悟证果,当下脱离生死轮回,免受无量轮回生死之苦;未开悟证果,就要承受生死轮回,因而受轮回生死之苦。

出家修行者,应该为道而忧,不应该为贫而忧。一个真正发心修行的人,他绝对不会把贫困放在心里,耿耿于怀,因而忧愁烦恼;他会把修行当做第一件要事,其它都是枝末问题,贫困更不是问题,早就淡淡如水,开悟证果都来不及了,那有闲功夫想贫困。

出家人好好的用功修行,一心一意的安住如来正法当中,坚持戒律,不用忧虑衣食所须,自自然然的,佛菩萨就会拥护,天龙八部就会护持,把我们照顾得好好的;如同父母关心子女一般,不令子女有欠缺。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护持出家修行者,亦复如是。

佛藏经云:“若有一心行道比丘(梵语bhiksu),千亿天神,愿共供养;但能一心行道,终不念衣食所须,如来白毫相中,百千亿光明其中一分,供诸弟子。”正如此意。

唐朝有一位道心坚固的比丘,为了解脱生死,为了开悟本性,因而远离繁华愦闹的人间烟火,独自一个人,步入穷乡僻壤,走入深山幽谷,在适当的地方,搭建小茅蓬,因而安居,一切都很简陋,生活极为困苦,可是他的菩提道心还是坚定如故,恶劣的困境阻扰不了他修行的志向,就这样日以为常,按部就班参禅悟道,刻苦精勤,为证悟菩提自性而努力,因而从不懈怠;独自一位苦行比丘在山上,带到山上的道粮早就用光了,这位精进用功的出家比丘,就采取山上的野菜来充饥,一日复一日,由于他坚强的菩提道心所感召,却感动了天人,即刻来到人间,很敬重这位老修行的出家比丘,每天都很虔诚供养这比丘的午餐,日日如是,令比丘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证悟无上菩提,免受饥饿之忧。

这就是一心一意行道比丘,持戒精进,安住如来正法而修行,自然就能感应天人来供养的例子。

所以我们出家修行的人,不用怕贫穷,不用怕贫苦,只要好好的修行,听佛陀的话,持戒精进,安住如来正法,那么,诸佛菩萨、天龙八部,绝对不会耽误我们衣食所须。因为,佛之所以称为佛,就不愧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凭佛所说的这些话,就够庄严了,别无议论了!

民国六十九年,是我出家剃度的那一年,当初,我身上只带两佰伍拾元出家,由屏东坐普通火车到桃园,差一点就不够钱可买火车票,既然买了车票就上火车,那天是假日,上下车的人很多,一上火车就开始找我的座位,我的座位是找到了,被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伯伯占去,我只好立正不说话,心里默默的念着: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默念了一段时间,火车已到了台中,那时候的我,肚子一阵又一阵的饥饿起来,身上光光如洗,钱没有了,福报也尽了,在火车上,受饥饿的煎熬,前后长达五小时左右,看到别人吃东西,我也很想吃它一口,可是东西是别人的,我只能看,而不能吃它,我实在是太饥饿了,饿得全身直发抖,又站立五小时,那种饥饿的可怜相,狼狈不堪,潦倒至极,实在跟饿鬼道的饿鬼没什么两样,正等无异;火车从早上由屏东出发,到了桃园火车站,已经下午黄昏夕阳西下的时候。一路上所经过的饥饿与困境,一切都是无常法,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幻化了不可得,这一切的情景,如今已成影尘的回忆,空幻不实,在脑海中仅能成为落谢影像而已!

因缘成熟,就在民国六十九年四月八日,在桃园宏善寺,出家剃度,剃度恩师上淳下(日告)上人,乃幼年出家,博通法义,心怀悲智,出世之坚,堪称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为我取法号,名曰如本。

这是我出家经过的一小段因缘,身上只带两佰伍拾元,当下就出家了,没有什么可考虑与担忧的,大前提就是要出家修行,为证悟无上菩提而发心出家,而不是为了钱少就顾虑不敢出家,假使为了钱少就不敢出家修行,这叫故本末颠倒,舍本逐末。

社会上有很多人士,包含在家学佛的人,常常听到他们这样子说:“好好赚一笔钱,以后出家修行,这一笔钱,可以当做和尚的本钱,或尼姑的本钱。”像这种情况的心理意识,可以说,连一点道心都没有,不能堪称出家修行,这种出家的动机是以钱为后盾,没有后盾就不敢出家,以钱为他的保险公司,他怕出家后遇到不如意的时候,钱在那时候,就是老大,可以解决问题。生命以钱为中心,生命以钱为依为命,在他的心目中,早就无法信赖别人,完全信赖自己的金钱;口里念念要修行,心却考虑金钱问题,而不以修道为重;如此而出家,是名不如法出家,无道心出家,为钱而出家。

如果没有钱就没有勇气出家,这完全是大颠倒,他的心意识早就没有道心可言,内心恍恍惚惚,没有办法提起正知正见,随着人云亦云的态度,此辈之人,甚为可怜!

总而言之,出家修行者,宗旨在于了生脱死,证悟菩提,深怕不能证成菩提而忧,不以贫乏欠缺而忧;一心一意安住在如来正法当中,坚持戒律,依教奉行,一切如理如法,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必然拥护垂慈,令出家修行者,衣食所须,无令亏欠,得以安稳!是故,出家忧道不忧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本法师文章列表

八风的考验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济群法师的修学经历

今天在这里,主要是和同学们谈谈心。同时向大家介绍一...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

《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封一题词] 宣讲因...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

守护六根

今天讲守护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守护就是不叫...

昌臻法师《修行人应经得起八风考验》

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

积聚大福德资粮的关键是什么

问: 积聚大福德资粮的关键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一、信仰淡化的原因 今天我们来讲讲修行佛法过程中常...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学吃亏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忏公师父常常讲一个观念,他说:我们修行人有三个重点...

王菲广行布施结佛缘

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跟随戴思聪老师学唱歌...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问: 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

诸恶莫作,今生来世才有解脱的机会

什么是佛教?简单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问: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致命的误会

有一个男人总是猜疑身边的亲人朋友,每做一件事都要反...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疑虑〗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破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