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何谓烦恼

2012/07/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的根源,就是「烦恼」。

烦恼,是指一切能污染、易扰乱有情身心的精神作用。烦恼之所以会造成生死过患,根据《成唯识论》卷八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名苦。」众生因为迷惑事理而造作恶因,所种下的业因种子,再经过烦恼恶水的滋润,就会产生负面的巨大力量,招感苦涩的恶果,逼恼众生的身心。如此一来,惑(烦恼)、业(行为)、苦(苦果)辗转相因,循环不息,就形成有情无量劫以来的生死轮回,也就是「十二缘起」的环环相扣。因此,烦恼能招感业力,引发未来的生死果报,具有「发业润生」的功用。

佛陀成道之初曾揭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虽然佛性本具,却为烦恼无明所覆蔽,因此不能开显。由于烦恼能够使众生迷惑事理,妨害觉悟,所以又称为「惑」;俱舍宗与法相宗便将烦恼分为「见惑」与「思惑」两种,天台宗则将「见惑」与「思惑」并称为「见思惑」,另立「尘沙惑」与「无明惑」,三者合称三惑。

「烦恼」是学佛最大的魔障之一,它能障蔽、遮盖众生的真如佛性,所以又称「障」、「盖」;它盘缠在众生心中,象是重重绞绕的绳索,所以又称「结」、「缠」;它系缚众生的身心,令不得自在,所以又称「系」、「缚」;它像污垢,因能污染众生的心性,所以也叫做「垢」;它如洪水,能使善品流失,所以又称「瀑流」;它驱使众生流转于生死之中,所以又称「使」;它能牵制众生,令不得出离生死,故又称「轭」;众生的烦恼交络繁茂,有如茂密的森林,所以又称「稠林」;众生因为烦恼,常由眼等六根门头漏泄过患,所以又称「漏」;潜在的烦恼随逐众生,眠伏在深层的意识里,以极微细的活动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扰乱众生身心,所以又称「随眠」;烦恼又如尘埃,能染污吾人之心性,所以又称「尘劳」;烦恼本非心性固有之物,乃因迷理而起,所以又称「客尘」;此外,又有火焰、毒箭、虎狼、险坑等譬喻。

烦恼是迷惑自性的魔障,佛法以「八万四千」法数形容烦恼之多,但是若论烦恼的根本,则不出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其中的「恶见」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错误的见解。此五见具有推崇探求的特性,作用猛烈,所以又称为「五利使」。相对于五利使而言,贪、瞋、痴、慢、疑的推求则较为钝拙,所以又称为「五钝使」,两者合称「十使」,又称「十根本烦恼」。随著根本烦恼而起的从属烦恼,则称为「枝末烦恼」。

依凡夫的习性,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事、物,自然想要执为己有,这就是「贪心」;相反的,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这就是「瞋恚」;由于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顺己则喜,违逆则怒,完全不明事理,这就是「愚痴」。因为贪、瞋、痴作祟,于是产生悭贪、吝啬、嫉妒、自私、怨恨、执著、恼怒、散乱、烦闷等情绪,这就是烦恼。因此,产生烦恼的根本原因起于贪欲、瞋恚、愚痴,三者又称「三毒」,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此三毒又为身、口、意等恶行之根源,故亦称「三不善根」,为「根本烦恼」之首。

此外,人之所以产生烦恼,究其原因,其实是心王、心所向外追求,迷惑于物境;亦即透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外攀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于是五欲、六尘便像尘埃一样覆盖真心,产生无明,进而起惑造业。因此,学佛修行不但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灭贪瞋痴」,尤其要「转识成智」。《六祖坛经》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摄大乘论讲记》说:「佛法不外乎转迷启悟、转染成净的行践。转迷启悟与转染成净的关键,即是知。」「知」就是明理,就是智慧,就是「转识成智」,若能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则无明烦恼灭尽,自能开显佛性,找回自我。因此,佛法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此乃大乘佛教之究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心里装什么就会跟什么结缘

1.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今天我们又要来讲佛法。大家学...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

如何解决烦恼呢

问: 烦恼如何解决? 衍慈法师答: 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如何判断「所知障」和「烦恼障」

问: 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

达真堪布:在打扫卫生中转念消业

家里一定要打扫干净,一定要保持整洁。家不像个家,一...

今天你抑郁了吗

现在有很多种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学习抑郁症、挫折抑...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

《包容的智慧》刘长乐对话星云大师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星云大师:有一次,赵州...

多吃有色蔬菜营养高

多吃有色的蔬菜,对身体大有裨益。我们按照颜色的由浅...

【推荐】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

幸福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丰衣...

土豆的营养和药用功效

说到土豆的功效,很多女性会说土豆美容,用土豆片敷眼...

妙祥法师:女众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问: 女众出家有年龄限制吗? 妙祥法师答: 有的。这...

别被不重要的目标阻挡了人生的方向

人的一期生命,掐头去尾,老天爷刚好把中间的五十年留...

没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对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学只是劝:没事念念佛吧!反...

海涛法师《慈悲》

爱的升华为慈悲, 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 有了大慈大...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