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人生的三重境界

2012/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 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朋友是位载客司机,每天都要开着面包车往返县城。有一...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

问: 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 答: 此名...

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

其实一张签诗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

别在忙碌中失去自己

这是一首能让很多人感动的歌: 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

不必纠结过往,亦不用惆怅未来

人生万千,世事无常。不必纠结过往,亦不用惆怅未来,...

【推荐】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

生命的无常,就是这样迅速

死无定期,分三: (一) 思维南瞻部洲众生寿命不定。...

【推荐】别醒悟得太迟了

我总认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以慈悲心维护社会...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心静欲自消

四十二章经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心寂灭了,自然...

念佛真能治病吗

念佛真能治病吗?很多人对念佛能治病产生了有些疑问,...

应以何种心态对待毁谤自己的人

问: 修行人应以何种心态对待毁谤自己的人? 索达吉堪...

惟贤长老:如何做人

2005年6月16日至6月22日,惟贤长老应邀到北京进行为期...

依止善知识的利益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净心才能...

细品「学会」,感悟人生真谛

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 学会...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济群法师:息灭妄想

很多人会把生命的痛苦归之于客观环境:诸如身体欠安,...

清明时节读诵《地藏经》,以佛法利益亡人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讲,从释迦牟尼佛灭...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一位老居士的濒死体验

二?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义工,经常听老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