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是省属国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于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坐落于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前身为山东纺织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 学院办学涉及纺织服装、外语、经济管理、机械、土木、生物与化学、信息、水产、艺术传媒、汽车等10余个领域,主校区在校生12094名,占地面积2506亩,建筑面积 41.5万平方米,图书藏量77.3万册,固定资产5.7亿元。开设的48个专业中的80%达到全国或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的水平。 党委书记李建铁 建院30多年来,学院形成了“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提升”办学特色,已建成与专业相关的2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1个研究所和3个省级技术中心,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与生产、科研与技术服务相协调的互动机制和办学格局。近五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社会服务上缴税金8000余万元,近年来教师承担合作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600余项,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职场化”特点,每年根据产业三年后岗位变化情况开发课程,所有教材每年修订一次,每轮教材只供一届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最贴近产业实际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和做,在学到一定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和职业意识。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2008年至今申报专利1310项。毕业生供不应求且就业质量高、工作稳定率高。 坚持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国际实施开放办学。学院是国家纺织面料设计师(山东)培训中心、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行业技术中心(新型纺织面料)、山东省服装制版与技术服务中心,中非国际人才培训机构、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省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基地、省纺织服装行业“金蓝领”培训基地、省级农民工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我院设立了托福网考、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英国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韩国语能力考试、日本语能力考试等海外考试考点和国际IT认证考点和对外汉语考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试点学校,每年培训2万余人次,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从1997年起开始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与欧美亚非等地区的17个国家118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了一条通过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的新路子。 院长徐建明 学院介绍PPT 实力与品牌铸就了今天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3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2012年11月,学院作为国家示范院校承办了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得到了全国职教界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并获得“突出贡献奖”。 学院将发挥国家示范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的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肩负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推动学院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为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令人敬重的国际一流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http://www.sdzy.com.cn - 2014-09-01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财贸学院成立于2004年,下设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投资与理财、金融保险、国际贸易实务六个专业,在校生1500余人。走过八年历程的财贸学院,始终秉承“修德笃行、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组建了一支具有“勤勉敬业、百折不扰、重群克己”精神的优秀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128人。其中,校内专职教师队伍中拥有教授11名,副教授20名,“双师”素质教师84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80%,注册会计师12名,高级会计师10名,中级会计师35名,金融理财规划师8名,学院还引进多名具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员承担各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成立了以高职教学研究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及校内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在山东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教学质量得到了一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汇报1、质量工程建设硕果累累,彰显人才培养水平学院注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带动整体人才培养水平提升。近两年我院切实加强专业建设,着力打造学院品牌,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同时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会计专业技能核心课程群通过省级精品课程验收,同时建设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等多门校内精品课程。2、开展“新儒商文化论坛”,提高学生诚信品质学院强化素质培养,德育为先。 通过新儒商坛活动和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新形式,把儒商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国学理念与现代经济社会相结合,创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氛围,丰富了大学生第二课堂。新儒商坛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济南教育电视台、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大众网、人民网、齐鲁网、《科技日报》、《济南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财贸学院诚信教育工作开展情况,2012年孔子文化基金会授予我院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称号,希望以推行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目的新儒商坛活动之光,燎原圣翰,燎原社会。3、 组建高水平专家队伍,助力学院内涵建设2011年我院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这支队伍由资深的高职教育专家、企业领军人物和一线教师构成。聘请山东省高职评估专家刘波教授、评估专家傅智端教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院长张洪波教授,山东省天元同泰会计师事务所杨书夏所长、大生财务公司张杰总经理等,为我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4、全面推行教学做,教学改革显成效我院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增设了小键盘、珠算、点钞、EXCEL在岗位中的应用等基本技能模块。以学生为主体,以帐证表为载体,以教材为补充,以财务软件为依托,以网上报税流程为背景,分行业分岗位轮岗实训,零距离接触岗位操作。同时,开展“课证融合、一对一”家教式辅导,另外,推行“岗位操作技能”考核方式,以实际岗位工作业务进行考核,改革效果明显,深受学生喜爱。5、注重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我院目前拥有完善的大型现代化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条件优越,设备软件齐全,融入企业文化,布置职业化环境,建设了国际贸易实训室、金融实务实训室、审计实务实训室、大生财务实训室及会计电算化多功能实训等多个高标准实训室;同时,学院加强校企合作,拥有山东长城实业集团、天元同泰会计事务所、济南大生财务公司、齐鲁证券有限公司、深圳发展银行、上海交通银行、中国人寿济南分公司、万声通讯有限公司等61个校外实训基地。6、承办技能大赛,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立了职业技能服务中心,全面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比赛,并屡获佳绩。学院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都市女报、大众网及人民网均给予了报道,我校借此机会向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展现了圣翰风采,让社会更青睐、更信任。 三、 学院发展展望展望未来,我院将继续致力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紧贴社会需求,进行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我们坚信以强大的圣翰为依托,以正确的理念指引为方向,坚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财贸学院,定会谱写新曲、奏出凯歌、 载誉社会。
http://www.suu.com.cn - 2014-09-01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省济宁市。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深厚,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读书求知的理想境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35人,专任教师348人,教授、副教授173人,博士、硕士292人。217名企业工程师、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0650人,成人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在校生3000余人。学院占地955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亿元。 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程中,学院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文化铸院、精品建院”发展战略,确立了“立足济宁、服务鲁南,围绕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主导产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践行“崇德尚能”校训,积淀了“敬事而信”的校风、“诲人不倦”的教风、“学而时习”的学风,已经形成了“抓课程建设,驱动教学改革;抓世行项目,驱动体制创新;融地域文化,拓展学生素质”的办学特色。按照“积极适应、适度超前、服务产业、支持转型”的专业建设思路,以“校企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产教互融”建设重点专业,“平台+模块”构建课程体系,“校企双嵌”共建教学团队,“生产实境”建设实训基地,“五位一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品优技高有才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打造“济宁职院”品牌,助力鲁南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努力把学院建成鲁南、鲁西南高技能人才培养、地域文化传承传播和社会服务基地,成为学生光彩就业、家长信任、企业满意、社会赞誉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建立了适应区域发展的专业架构。成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坚持“积极适应、适度超前、服务产业、支持转型”的专业建设思路,依托济宁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主导产业,强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产业支撑型专业,增设了数控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等人才紧缺型专业;紧贴现代服务业,开办了眼视光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建成了机电、汽车、生物等6个优势专业群,形成了校地紧密对接、专业根植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格局。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央财支持专业,3个世界银行支持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名校重点专业。 质量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形成“抓课程推专业强师资促教改”的内涵提升机制。探索创立了工学结合“三级递进”的课程建设模式,建立了达标-优质-精品课程体系。建成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精品课程、87门院级精品课程;孙志春主持的构建“产教融合、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品优技高有才艺”人才——以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例》成果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率华娟主持的《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酒店英语为例》成果获得二等奖;梁承忠主持的《校企文化一体化体系建设著作》、刘向红主持的《基于仁和敬信文化育人平台的“课堂+活动+实践+项目”四位一体素质课程体系构建》、邵作昌主持的《<大学生理财入门>课程开发与研究》等三项成果获得三等奖;主持省高校教改立项课题8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111项并获奖89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企合作开发了186部校本教材和自编教材,主编了37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其中1部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600余篇。 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了绩效考核、效率优先的人事分配制度,激励专任教师主动提高教学、实践、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初步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德技并重的教师队伍。实施教师素质和学历提升计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先后选派30名教师国外培训、50名教师国内访学;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43.6%,“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1%,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8.6%。实施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培养计划,培育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1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市级首席技师、4名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世行项目助推了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职教改革项目,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将8000万元项目资金集中投放机电、汽车、建筑3个优势专业,重点装备生产性实训中心,实施校企一体化办学、订单式培养。世行项目筑巢引凤,龙头企业主动联姻,与一汽、博特等6家企业共建校中厂,举办了沃尔沃、重汽等36个冠名班;建立了25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企业提供奖助学金300万元,企业(准)捐赠达1700万元;联合济宁市汽车企业和相关院校,牵头成立了汽车职教集团;成立了理事会管理运行的豪雅视光学院。 探索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机制。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引入朝阳汽修、对接阳光财险、联手长春一汽,共建校中厂,使教室车间融为一体,学生学徒合二为一,教师技师双岗交替,教学生产相互促进,形成了学工一体的“一汽模式”。 地域文化进校园提升了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孔孟之乡优势,融入传统文化经典,吸纳企业文化精华,实施“课程﹢活动+实践”的人文素质拓展工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开发并推出《<论语>心读》《职业人文素养》《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等系列校本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五月的鲜花”精品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通世达理”的做人品格,“志存高远”的立业精神,“敬事而信”的扎实作风;以“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品”嬴得了企业信任,适应了企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达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 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充分发挥学院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城市社区,服务“三农”。与济宁市人社局、济宁市质监局签订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共建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基地、全市大学生就业培训中心、农村实用人才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山东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基地;受团中央、卫生部委托,成功举办了5届专业性国际高峰论坛,设立华东地区青少年视力保护培训基地、卫生部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培训考试基地。为地方培训各类人员60000余人次,其中职业资格鉴定20000余人次。 坚持产学研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联手行业企业建成机械智能化、车辆工程、医药中间体等3个应用技术研究所,取得国家专利58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研发服务76项。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得到全面体现。通过奖、贷、勤、助、补等措施激励优秀学子、帮扶家庭困难学生。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院奖学金、助学金及企业奖学金、助学金。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600余万元,受助面达到60%。同时帮助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学院代表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参加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先后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院党委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顺利通过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11月被确立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以“创新多元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先导,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为主线,以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建成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社会服务中心、文化传播中心。使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全省示范;使基于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省示范;使基于地域文化色彩的素质拓展教育成为全省示范。
http://www.jnzjxy.com.cn - 2014-09-0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于2000年10月在原青岛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成立,2002年4月与原青岛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原青岛市职工大学成立于1977年;原青岛教育学院成立于1951年,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童第周和国学大师陆侃如曾任学院早期领导人。 学院主要从事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等,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现有西校区(青岛市黄岛区)、南校区(青岛市市南区)和中校区(青岛市市北区)三个校区,占地54万平方米,教职工760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503人,每年完成各类培训近20万人时。设有海尔学院(机电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信息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蓝色工程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7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控制在30个左右,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商务管理(家电)、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软件技术、服装设计和市场营销(啤酒)、应用电子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9个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和国家首批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等7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拥有青岛市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与青岛开发区灵珠山街道办建设全国高职院校首个在城镇社区建设的社区学院。与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81个。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开辟20个海外实训基地。拥有法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新西兰、爱尔兰6个海外校友会。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确定了“品牌办学”战略,确立了“技高品端”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按岗位群设课,突出实践教学,实行等级制考核和“三证书”制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与大企业合作战略,与海尔集团、青啤公司、海信集团、甲骨文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将学生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以就业为导向”融入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学院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为188家企业和机构培训员工3万余名,1.6万人考取各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青岛市继续教育基地为社会培训各类非学历教育人员累计3万人,开设山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等多条心理咨询热线。与16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http://www.qtc.edu.cn - 2014-09-01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莱芜是享有“绿色钢城”盛誉的国际航空运动之城,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市内京沪、济青、莱泰、滨莱、济莱、青莱、博莱等多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1小时可到达济南飞机场,2小时可到达青岛,4小时可到达省内最远地区。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莱芜高新区,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原莱芜师范学校、莱芜市第二职业中专、莱芜广播电视大学和莱芜市卫生职工中等4所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学院还先后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院,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坚持“服务莱芜、辐射周边,工科为主、多科并举,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立院、质量强院、文化兴院”的办学方针及“人人成才、人人就业”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感恩·赶超”的学院精神,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学院规划用地2000亩,现用地839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6.3亿元,仪器设备总值7000万元,馆藏图书80.1万册。学院在职教职工737人,专任教师55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5人,博士15人,硕士297人,外聘企业兼职教师15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231人。省级教学名师2名,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名,1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教师荣登“中国好人榜”。教师获国家专利527项,已发表论文1316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7篇,核心期刊223篇。学院现面向全国19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000人。 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软件学院)、冶金与建筑工程系(粉末冶金学院)、经济管理系、商务管理系、师范教育与艺术系、医学技术与护理系(生物电医学技术学院)8个系以及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技术、生物、投资与理财、软件、生物电技术等16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院(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软件技术、工程造价、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文物鉴定与修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环境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50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管、信息、文化艺术类等专业相互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学生大赛成绩突出,在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中,截至目前,学院同学在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各类奖项41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6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9项。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代表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电子设计比赛,一举夺得一等奖,成为山东省高职院校唯一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代表队。山东省教育厅为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学院创新高职办学模式,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办学成就多次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山东高等教育》、《齐鲁晚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人人成才,人人就业”,学院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如计算机系学生杨海峰荣获“山东省计算机能手”称号,并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信息工程系学生高思国、计算机系学生亓伯川、黄帅荣获“山东省十大优秀大学生提名奖”。艺术系学生刘畅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中被评为“山东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现已经成为济南电视台优秀主持人。信息工程系学生罗军自己成立“济南凯胜电子有限公司”,现有职工30余人,公司年营业额达500多万元。 学院教育教学取得显著成果。机械基础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数控加工仿真鉴定单位。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被评为山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6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被评为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中药材原植物来源鉴别》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制图》、《物理学》、《药用植物学》、《机械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药品营销》等19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4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评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获省科技厅批准,并确定为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从而使学院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高职院校。 学院先后与泰山钢铁、山东力创、新艺粉末、山东朗进、瑞冠花卉、中国重汽、日照钢铁、特变电工鲁缆公司、福田雷沃重工、青岛金王、天津通广、鲁南制药、北京汇源、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等200余家企业、行会建立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关系;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重点大学,在现代农业、粉末冶金、材料技术等领域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与美国麻省港湾社区学院、本杰明富兰克林理工学院、台湾修平技术学院等中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院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2012年,学院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秘书长、原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明祖,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原山东省政协主席陆懋曾,原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立军,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原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齐秀生,莱芜市五大班子等领导同志亲临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来学校指导工作,并为学院题词: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http://www.lwvc.edu.cn - 2014-09-0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的济南惠鲁商业学校。经过70多年的积淀,学校以“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为目标愿景,秉承 “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形成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良的育人环境,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学做结合、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学校建有山东省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实验室、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的食品检测中心、济南市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鲁商集团,建有全国高职院校惟一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占地达2600亩,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多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图书馆藏书120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下设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机电与汽车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设有福瑞达生物工程学院、冰轮工程学院等8个企业冠名学院,开设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食品检测等64个专业。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等建设。主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9个,省级教学改革示范建设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69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教学名师4名、优秀教师3名、十大师德标兵1名、十佳辅导员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信息化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 学校实施“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深入推进校企四合作。形成了“教学——经营——一体化”、“双业融通订单式”、“准员工式2+1” 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与鲁商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阿里巴巴、喜来登、美国Cisco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6%以上。 学校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单位、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单位。山东省商会、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山东省商业会计学会、山东省商业经济研究所、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等多个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挂靠学校。学校办有《山东商职学院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山东商业会计》等刊物。 学校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开展教师互访研修活动,现已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院校联合开办了会计、国际商务等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院校互派留学生。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深入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建商科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业型大学。
http://www.sict.edu.cn - 2014-08-30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11年是学院取得质量建设长足进步的四年。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内涵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以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敏锐的思维智慧,良好的专业技能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完成五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成一个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出校级名师五人。其中一门课程和一名教师已上报省教育厅参评省级精品课程与省级教学名师。学院质量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局面。09年7月,经省教育厅鲁招考[2009]66号文件批准,我院会计、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三个专业为本科试点专业。201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新上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生就业率也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在办学中坚持改革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办学工作,注重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高素质人才的成长发育。我们提出“语言文本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引导教师明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透视文本语言中内涵的思维过程,把语言文本教学过程作为学生智慧培养的过程,较好克服了以往文本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记概念,背条文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反映每学一门课,不仅增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问题,增长了智慧。学院学生的专升本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的水平;每年还有一批学生考取了韩国、日本的一些大学;还有的同学毕业时考取了英国著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发挥台资办学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外交往与联系,实行开放办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校长王元仁博士来我院作“启发学生创造力”专题讲座,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徐培民博士等多位专家学者先后来学院讲学。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来学院访问,希望学院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台湾著名慈济志工游淑惠来我院作慈善工作专题报告;美国著名好莱坞动画片《狮子王》导演罗伯特.明可夫偕夫人孔令华及美籍华裔歌手孔令奇,美国佛蒙特州高中艺术团、韩国启明大学访问团,韩国光州广域市国乐协会先后来我校进行友好访问。我院每年都要举行“韩国文化节”、“日本文化节”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拓宽了学院的办学视野,广大师生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对学院办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精心编织“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学院发展规划新蓝图。学院领导在反复研究、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强调学院发展要更加体现服务地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围绕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规划2015年规模达到 4000人。要围绕济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造新的专业群,特别重视发展与光电子、太阳能产业有关的专业,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完成体育场改造工程,新建ERP实验室一个、电子商务试验室一个、网络技术实验室一个。先后与台湾著名企业联电集团下属的联相能源有限公司 、宝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鉴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将为学院今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http://www.fareast-edu.net - 2014-08-30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87年创建的日照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1993年升格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日照市经济学校。1998年4月15日,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山东省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示范院校验收。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2011-2012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学校地处日照大学科技园,占地1242亩,教职工908人,全日制在校生15086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图书馆藏书145万册。学校紧扣地方经济发展脉搏,构建起以水产、食品、旅游、机电、建筑、汽车、物流等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13个专业大类的71个专业覆盖鲁南经济带和日照市的主要支柱产业。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分数连续多年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第一志愿录取率100%。学校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社会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建设,拥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示范专业5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3个,山东省特色专业6个。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院级精品课程105门。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拥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受省级以上表彰优秀教师57人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有合作企业451家,校企共建二级学院1个、专业12个、企业冠名班33个。拥有校内实践基地120个(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9个),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19个,职业技能鉴定站19个,校外主要实习实训基地431个。学校与企业在二级学院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招生、就业、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科技研发等十个方面开展重点合作,搭建起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学校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大力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优秀教育资源,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韩国现代集团副会长薛荣兴先生担任名誉院长;与美、德、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5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引进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韩国骊州大学教育资源,合作开办物流管理、涉外旅游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创办现代集团在华最大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现代汽车学院;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482万欧元,建设水产、食品、汽车等特色专业实训中心。 办学26年来,学校发扬“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办学宗旨,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建设部确定为“建筑行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学校是山东省第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就业工作评估、德育工作与校园文明建设评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评估优秀院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http://www.rzpt.cn - 2014-08-30枣庄学院
枣庄学院坐落在“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山东省枣庄市,前身为枣庄市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招收大专班,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枣庄教育学院并入。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至2012年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10月后改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 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建铨先生为名誉校长。 学校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校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主线,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地方,特色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目前,学校占地1200亩,校舍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亿元,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室19个,其中实验室分室22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31万册,电子图书175万种,中外纸质期刊2553种,电子期刊11424种。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招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400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3人,专任教师730人,教授59人、副教授192人,博士110人、硕士50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获得者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枣庄市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兼职研究生导师21人,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外籍教师10余人。 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2个,普通本科专业56个,专科专业35个,其中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初步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是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对教学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共120余项,企事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和专项课题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成果60余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5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地厅以上科研奖励160余项。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建有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资源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院、煤化工研究所等11个校级或校企共建科研机构,出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搭建了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学校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制造研发等服务地方的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与场馆建设,加入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为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各类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122项、省部级奖励373项,考研升学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其中考入“985”、“211”工程院校约占考取研究生人数的二分之一。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2.34%,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21所高校合作办学,合作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世界语教学与研究为载体,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联合建设了世界展陈面积最大、亚洲唯一的世界语博物馆,搭建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世界语博物馆被列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我校国际化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等30余项荣誉称号。
http://www.uzz.edu.cn - 2014-08-30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所专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研一体、做学教合一”的办学路子,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建设,2010年8月被山东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确定为首批“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2年10月被山东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确定为首批“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在全国建立的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高校标准化食堂、资源节约先进单位、高校后勤服务先进单位、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百姓口碑最佳荣誉单位、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学院占地面积6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2.2万册,设护理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汽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农牧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原现代农业商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体育部、基础部等13个教学院部和37个招生专业,在校生1万余人,招生范围覆盖山东、河北、河南、宁夏、山西、黑龙江等14个省、市、自治区。实行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兼职教师66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05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中科院院士陈达担任学院名誉院长,聘请80多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先后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专业实验实训基地”,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36门省级精品课程,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 强化技能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突出。在全国护理教学成果展示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上获得一等奖等奖项,全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连续6年获得一等奖。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连续8年招聘学院毕业生。全国各大军区和武警医院、央企、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纷纷来院选聘人才,部分学生通过选拔到境外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成立了聊城市学生成长研究中心,抓好课堂、课外、宿舍三大空间,强化全时段、无缝隙管理。通过开设经典音乐、电影、文学欣赏、普通话与口语、职业核心能力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组织开展精彩的家书、读书、走访、贺信及社团活动,邀请名家来校举办讲座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实行开放办学,依托行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现已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4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上海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歌尔声学、钓鱼台国宾馆、齐鲁软件园、阿里巴巴、网易、凤祥集团、顺丰速运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莘县人民政府、聊城当代集团签订了中原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中原现代农业商学院协议,签约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项目。开办了“皇明班”、“中通班”、“浦单达班”、“泓淋班”、“中铁十四局”、“净雅班”、“301班”、“鑫科生物”、“东阿人民医院”等多个企业冠名班,合作领域正在由实习就业、人才培养向科技开发、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方向深化。 注重应用研究,科研成绩显著。聊城市依托学院建立了“聊城市WEB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聊城市畜禽疫病检测重点实验室”等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聊城市特色植物科技创新示范园”。出版学术论著、教材293部,9部教材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32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14篇,被SCI收录的论文10多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项;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85项,教育部重点课题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11项。2010年度全国职教机构学术影响力统计分析,学院科研影响力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菲律宾伊里密欧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等结为友好院校,与境外10多家教育机构建立了工作联系。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境外访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学生境外实习和就业。开展了对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工作。 学院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教育报》4次在头版头条、《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现代企业报》以及省市电视台多次报道学院的办学事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来校视察并对学院办学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为学院题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乘着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劲东风,全面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凝神聚力,为建成特色鲜明、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
http://www.lctvu.sd.cn - 201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