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9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30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是在山东省菏泽卫生学校的基础上,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坐落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单县城,交通便利,办学环境优雅。学院现有在校生3895人,教职工326人。学院占地面积744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7.1万平方米,其中校内实验、实训场所2.5万平方米;学院总资产约1.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00万元;馆藏图书23万册;有11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02个实验实训室,35个校外实践基地。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现有教职工326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校内兼课教师4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56人;“双师素质”教师9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含在读研究生)教师63人;聘请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238人。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适中的教学团队。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目前学院设有护理、助产、康复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学、生物制药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家政服务、家政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汽车应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16个专业。基本形成了医药卫生类和社会服务类两大专业群,一是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助产、康复医学技术等为支撑的医药卫生类专业群;二是以家政专业为特色,老年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为支撑的社会服务类专业群。其中护理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学院一贯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的方针,以培养实用人才为根本,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注重教育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就业指导评价体系。学院是全国教科研示范基地,被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确定为“全国家政研究中心”、全国创新型院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家庭服务业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学院将继承和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优良院风,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树立品牌”的办学方针,大力培养适应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高级人才。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倍受社会欢迎的高等学府。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珠银携全院教职工热忱欢迎有志从事家政服务、医疗卫生事业的考生来我院学习深造。

    http://www.hzjzxy.com - 2014-09-02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隶属于山东省旅游局,系专科层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教育厅、省旅游局双重领导、以省旅游局为主的管理体制。现设有饭店管理系、旅行社管理系、休闲产业管理系、营养与烹饪系、基础部、计算机网络中心7个教学系部。学院专业体系完善。学院紧扣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涵盖旅游业各主要领域的专业体系,共开设18个专业。   学院位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济南东部大学城,校区占地1000亩,依山而建,风景秀丽,紧靠经十东路,交通极为便利。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系济南市花园式单位。   学院以先进的国际化办学思想为指导,秉承“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的校训,坚持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高等院校,全力打造现代旅游管理服务精英的摇篮,办学水平和品牌形象不断上升。   学校硬件设施在国内同类旅游高等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除建有办公楼、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楼和多功能塑胶田径场等主体设施外,还配有多功能厅、形体训练房、模拟导游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英式酒吧等,功能先进的航空模拟教学中心、大学生生活服务和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中。学院是全国唯一拥有四星级校内实习宾馆、开办全资质国际旅行社、建有高尔夫练习场、出版发行大型时尚旅游期刊的旅游专业院校。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国际型”教师队伍。既有一批具有丰富旅游业实践经验并赴英国、美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留学进修的专业课教师,又有一批多年从事专业技术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同时还常年聘请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外籍教师任课。   学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坚持“与市场接轨、与国际一流水准接轨”的办学方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办学,已成为突出特色。与洲际、凯宾斯基、喜达屋、香格里拉、文华东方、华美达等国际著名饭店管理品牌,广州白天鹅宾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花园饭店、西郊宾馆等一大批五星级饭店,以及深圳世界之窗、上海华侨城欢乐谷等知名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学院每年有超过10%的学生赴日本、阿联酋、美国、英国、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企业实习研修和就业。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在我院建立了英才培养学院。与英国波恩茅斯和普尔学院、法国拉罗谢尔高等商学院、韩国信兴大学、金泉大学校、韩北大学校、韩国资源评价研究院、新加坡厨艺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采取“2+1”、“2+2”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中外双学历、本科直读、攻读研究生等多种留学选择。自招生办学以来,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旅游企业就业,部分毕业生成为职业经理人,成为旅游行业管理服务的精英人才。   学院是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并开办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旅游培训中心、山东葡萄酒培训中心、《旅游世界》杂志社等省属事业单位。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省直文明单位、全省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2008年8月,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将世界服务业最高荣誉“国际五星钻石奖”授予我院,这是世界上教育机构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2009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布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9年4月,我院成为十一届全运会“全运村指定服务单位”。

    http://www.sdts.net.cn - 2014-09-02
  •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本科统招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学校办学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的前身是2000年筹办、2001年由青岛恒星集团投资创办的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升格更名为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职专科学校。2014年5月16日,教育部在给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函(教发函[2014]24号)中明确指出,同意在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校,由省政府负责管理。 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学院下设动画、印刷、物流、信息、建筑、汽车、经济、商务、国际、教育、育才、航空、健康13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7095人。开设38个专业类别,涵盖工学、管理、艺术、文学四个学科门类,其中有19个工科专业,形成了电子、机械、汽车、动画、旅游等七大类优势专业群。现有电脑动画、印刷技术、电气自动化3个省级特色专业,“公关与沟通”、“三维动画制作”2门省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专业8个,校级精品课程32门。印刷工程、机械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为2014年首批设置的5个本科专业,均为与青岛市的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紧缺专业。学院先后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美国凯泽大学、韩国光神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 师资结构全面优化,培养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和科研学术带头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22人,兼职教师103人,生师比16.8:1。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8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73%,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6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88人;“双师型”教师1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47%;兼任教师10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41%,其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为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73%。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秉承先进育人理念。学院自办学之初就确立了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董事长陈昌金的办学理想是“让老百姓的孩子都能上大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让众多学子成为技术精英、经理人和企业家,实现人生价值。”建校以来,学院以“育人报国,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在“培养感恩品德、学会自我学习、精练专业技能”十八字职教理念指导下,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的发展理念,实施“校企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秉承“文明,博学,实践,创新”的校训,逐步形成了“求真,求实,求是”的“三求”校风,“严谨治学,严明执教,严格要求”的“三严”教风,“乐思,乐学,乐行”的“三乐”学风,以及“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的恒星精神,“立言立行,争先进位”的恒星作风,追求“员工幸福度,学生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的恒星“三度”。学院长期探索并实施的“校企对接、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教学模式,全员参与、“五全育人”的思政德育模式,跟踪服务、就业“双高”的就业管理模式,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各级主管部门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学院先后被社会有关机构和新闻媒体评誉为“民办教育百强学校”、“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百姓口碑最佳荣誉单位”、“就业双高院校”。 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本科院校的要求。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学院地处青岛市李沧区与崂山区交界处,半岛蓝色经济圈及青岛东部高校园区中心位置, 毗邻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园址。学院实际占地1008亩,生均94.76平方米。校舍实际建筑面积35.19万平方米,生均49.6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8.57万平方米,生均26.17平方米。投资建设了有1万人坐席看台的标准体育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舞蹈房、素质拓展训练场等各类体育设施齐全。设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餐厅、医务室、超市、浴室、邮局等教学和服务设施。学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7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07.2万元,生均10581元。教学科研用计算机2900台,百名学生配有计算机41台,多媒体教室座位3100个。学院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85万册,电子图书1680GB,各种期刊656种;7个大型书库,3个期刊阅览区,8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座位1715个。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场所面积达7.56万平方米,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08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18个;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01处;与256家企业签订毕业生实习就业合作企业协议书,为毕业生工学交替、实岗实训、顶岗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校园物质文化和环境建设不断强化。学院注重建设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学习氛围浓厚的生态化绿色校园,校内标志性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恒星特色,辟设有月亮湖、太阳湖、名人广场、青春馨苑、书山学海、五行广场等校园自然与人文景点,于幽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使师生的人文素养与灵商品位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提升,实现以人为本文化育人。 教学与科研水平大幅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有了新增强。2009年学院以“良好”等级通过了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主动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2009年至2013年,学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承担行业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9项;受企业委托并被企业采用的技术服务咨询报告7份;获得专利授权12项;有6个软件获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软件著作权。学院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2009年至2013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共有42部教材和5部专著公开出版,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共发表论文420篇。2013年11月学院多年探索实施的“校企对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处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鲁教科鉴字[2013]第90号),专家鉴定意见认为该模式在校企合作办学应用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指导思想,秉持“人人有潜能,教育个性化,个个都成才”的育人理念、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社会实践,强化技能实训,建立了18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与101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及为教学服务的数据中心、软件研究所、动画工作室等教科研机构,建构校内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行“双证书制”,以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科技竞赛为平台,创新“工学交替,实岗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与科技创新能力。2010年至2013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科技竞赛获奖共计141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全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优秀奖16项,各类市级奖项45项。学院印刷技术专业的校内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获 18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是青岛市唯一获此立项的民办院校。 完善跟踪服务,实现就业“双高”。建校以来,学院共培养了九届3万余名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恒星学生”品牌深受社会欢迎。学院坚持以就业“双高”为目标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管理体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先实习,再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学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实现就业质量七个考核指标。据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10-2012年我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5.37%、94.69%和98.53%,连续多年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院就业工作得到了央视教育频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肯定,被誉为“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院校”。2011年10月山东省人社厅对我院就业工作进行评估,认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服务社会、贴近市场、务实有效、独具特色的民营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路子。”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五全”育人成果显著。学院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恪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18字职教理念中的“培养感恩品德”为抓手,创新实施“五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模式。“五全育人”即教学全时段育人、管理全覆盖育人、服务全过程育人、生活全天候育人、环境全方位育人。通过实施五全育人思政教育,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校园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文明校园”、“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多年探索实施的“五全思政教育法”荣获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政府和学校倡导的各类社会活动,近3年来共参与国家级活动2项、省级活动2项、市级活动17项,举办校级活动75项;获省级集体荣誉2项、青岛市集体荣誉2项、李沧区集体荣誉1项;学生15人获省级奖励,26人获市级奖励;3个班级获省级优秀班集体,6个团支部获市级优秀团支部。

    http://www.hx.cn - 2014-09-02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由枣庄、滕州两级人民政府举办,是枣庄地区规模较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座落在墨子、鲁班故里滕州市, 校园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开设36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11个省招生。现有教职工781人,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 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是枣庄工业学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等三所老牌国家级重点中专,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其护理、药学、助产等专业享誉全国,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枣庄工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其机械制造类、煤炭类、电气类专业特色突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建于2000 年,其建筑类专业特色鲜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建筑类人才;滕州技工学校创建于1986年,于2005年合并到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使办学形式进一步丰富。三所学校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办学资源和文化底蕴。 鲜明的专业特色 学院紧贴鲁南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开设了制造、医药卫生、土建、电子信息、财经、资源开发与测绘、艺术设计传媒等七大门类36个高职专业,拥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药学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数控编程与加工》、《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能力平台联合课程》等20门省级精品课程,药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等2个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建专业,特色培植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攀升,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学院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完善的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781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高级讲师202人,讲师305人,研究生学历101人,“双师型”教师212人。校内建有5大实验实训基地,拥有120个实验实训室,2个大型生产性实训车间,1个附属医院,1200多台新型计算机(承办全国计算机考试)。其中机械制造、建筑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汽车、医学技术类实训基地为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同时,建有179 个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目前,校内所有教室都安装了交互式多功能一体机,实现了教学的智能化。建有大型高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蓝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 良好的发展平台 学院秉承“兼爱至善、笃学励能”的校训,为学生搭建了 “学生存之技,习发展之能,谋人生之策”的全方位发展平台。①能力培养平台。近80个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示才华、发展综合素质搭建了舞台;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科技服务活动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广受社会赞誉。②升学深造平台。学院为有志继续升本求学的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在校学生可选择专升本、成人本科函授教育、成人本科自考教育,拿到大专毕业证的同时可以通过成人教育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③学生资助平台。学院通过“奖、贷、勤、补、助、减”一系列奖助措施,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元化学生成长成才资助体系,为优秀学生、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机制。 理想的就业去向 学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双证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将毕业生就业端口前移,先后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鹰普班”、“山防班”等与10余个大型知名企业合作成立的冠名班,以及与滕州市人民医院和北京、上海等地大型医院开展的订单培养、就业+实习等就业模式,使一大批学生解决了就业的后顾之忧。高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2.9%,工科类所有专业就业率100%。在2011年山东省人社厅、教育厅高校就业评估中,学院位列鲁南片七所高职院校之首。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枣庄市花园式单位、枣庄市平安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便捷的生活服务 学院校内建有人工湖、班墨园、图书馆、体育场以及多处人文景观,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绿树成荫,花草满园,是读书、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①“吃”:建有两处大型学生餐厅,一次性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②“住”:建有11栋学生宿舍。高职学生宿舍有4人、6人间,室内有电话、网线、高标准单人床、电脑桌凳等高标准生活设施。③“行”:校内有大型超市、浴室、美发厅、洗衣房、联通移动营业厅以及多家银行自助存取款机,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滕州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是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中国中小机床之都、中国建筑之乡的美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将继承和发扬鲁班和墨子的传统职业教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www.zzkjxy.com - 2014-09-02
  •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大学科技园内。校园布局合理,风景秀丽,被日照市评为“花园式单位”。     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服务社会。经过几年努力,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0被山东省商务厅确定为“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被日照市确定为“外向型经济研究基地”;近三年连续被评为“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十佳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886亩,图书馆馆藏图书6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建设有70多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现设有外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航空旅游学院5个二级学院,在校生近万人,开设33个高职专业。其中,开设英语、德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等8个外语语种。初步形成了以外语文学类为主体,以经济学、管理学类为两翼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院现有教师431人,外教35人,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13个国家。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教书育人模范教师1人,日照市技术能手1人。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群1个(含3门课程),省级特色专业4个。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发展、鼓励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遵循“道德为本、能力至上、精学多练、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1+4+1”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即一身正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具备外语听说、中文写作、信息技术应用、人际沟通四项通用能力;掌握一项熟练的职业技能),确立了“学中用,用中学,精讲多练,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山外特质的高素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高度重视“特色”建设,大力推进外语文化建设。学生餐厅、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等场所的环境设计外语特色鲜明;将外语教学融入职业背景,形成了非外语类专业“专业+外语”、外语类专业“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持续开展千人晨读活动及外语文化进公寓、进社团、进班级等活动,形成了“处处是外语、人人学外语、时时用外语”的文化氛围,营造了良好的学风、校风。    学院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外国教师的引进、国外优质教材的选用、与国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学院先后引进外教83人,选用国外优质原版教材多种,与美国、韩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12所知名高校结为姊妹学校。学院还与韩国商会山东联合会、日照韩国商会合作共建涉外人才培养输送基地,被列为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首批签约项目之一;学院已成为新加坡职工总会培训机构—职总恒习授权的日照市高职类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成功开通了学生海外留学、海外高端就业的“直通车”。到目前为止,先后有近300名学生在新加坡、多哈、泰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实现高端就业。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将继续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中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立足日照,面向山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培养外语水平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外向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以文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外语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教学型本科院校。

    http://www.sdflc.com - 2014-09-02
  •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位于开放前沿的海滨城市——烟台,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坐落于烟台市国家级高新区的中心地带,背靠高新产业,北临大海,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育文化氛围浓郁。校园占地1397亩,校舍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7亿元。目前,学院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招生,在校生13000人。 优异的育人质量和雄厚的办学实力,使我院连续多年超额完成招生计划。近三年学院录取新生全部为第一志愿,成为全省招生情况最好的几所专科院校之一。 学院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围绕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核心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和培育具有特色的办学优势,现已经形成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体、涵盖“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学院建成了独具优势的经济管理、食品科技、机械数控、信息技术、会计财务、商务外语、艺术设计、建筑工程等八大专业群,设会计系、经济管理系、食品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商务外语系、建筑工程系和基础课教学部等8个教学职能部门,设图书信息中心、实训中心、教学研究室等3个教学辅助机构。开设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实务、投资与理财、国际经济与贸易、连锁经营管理、商务经纪与代理、物流管理、粮食工程、食品营养与检测、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食品生物工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装潢艺术设计、应用韩语、商务日语、应用英语、数控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港口业务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营销与策划、物联网应用技术、酒店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35个大专专业。 学院借助于公办高校起点高、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与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合作办学的师资优势,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实践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学院现有教师7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5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4%以上,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占80%。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和实践性教学设施条件。学院建有2.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101.7万册。建有7万多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场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和制粉工艺实训中心两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并设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14个,建有高标准的专业实验室、实训室15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8000多万元。同时,学院借助行业办学优势,与业务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有2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聘请了165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学院以“立足粮食行业、服务蓝黄经济”为办学宗旨,秉承“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多彩人生”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商务现代化教育。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拳头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院积极面向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主战场,集中研究解决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智囊团”作用,为行业改革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援。 学院以“严谨、务实、创新”的校风,造就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以“好学、慎思、致用”的学风,引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成长成才,以“明德、立信”的校训,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事业和人生。学院是“省级文明单位”、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双优”高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烟台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为全国粮食职业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新的时期,学院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需要、在全省职业教育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高职院校。

    http://www.sdbi.com.cn - 2014-09-02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73年,200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山东省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为主的管理体制。40多年来,坚持“立足交通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紧密融合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校企融通、全程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走在了全省高职院校的前列。学院是交通运输部高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定向培养海军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院校,是全省唯一构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体系的院校。 学院拥有中心校区、北校区、东校区和泰山校区四个校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学院占地1300亩,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教师800多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1人。学院建筑面积44.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82万册。学院设有车辆工程学院、公路与建筑学院、管理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航海学院、科学与人文学院等八个二级学院;开设了交通运输、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土建5个大类34个专业,形成了布局科学、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较为完整地覆盖了交通行业各领域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4个,山东省特色专业7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交通运输部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基地1个。设有工程技术研究院、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物流研究所等科研和技术服务机构。 校园设施完善,彰显人性化服务理念。生态化、园林式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向上、温馨优雅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宽敞卫生、花样品种多的学生餐厅保障了学生用餐需求;物品齐全、经济实惠的校园超市方便了学生们的休闲购物;学生公寓宽带方便快捷;标准化的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活动中心等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体育运动需求;校园一卡通实现生活消费、学籍管理、身份识别、网上交费、在线学习等多种功能。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与社会各界开展广泛合作。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先后与德国宝马、德国博世、德国巴斯夫、保时捷、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标致、福田重工、宅急送、山东路桥集团、中铁十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股份制专业”、“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稳定合作形式。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员工培训、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28门。学院每年投资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装备达到国内职业院校一流水平,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在全国、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每年都获得大奖。其中,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两个赛项中学院囊括了汽车类所有赛项的一等奖,获得5枚金牌。 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机构,对各二级学院实行毕业生就业责任制,大力实施校园招聘准入制度、毕业生再就业机制、毕业生就业直通车等三大保障工程,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比一直保持在1:4以上,特色主干专业达1:7以上,有的超过1:10,学院连续四年就业率超过98%,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先后选派教师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地区考察、访问、留学进修,外国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不断来校访问和讲学,开展国际交流。与众多国内外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台湾环球技术学院、台湾虎尾科技大学、台湾明道大学等1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 目前,学院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改革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努力创建办学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http://www.sdjtzyxy.com - 2014-09-02
  •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著名的“现代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淄博市,始建于1960年。 学院占地面积500多亩,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装备比较先进,教学手段科学,建有“高标准,高水平,高境界”的校内外人才培养技能训练平台,包含纺织标准实验室、纺织CAD实训室、服装立体裁剪实训室、纺织品检验实验实训室等10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丝织厂、金工厂等4个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200多个。被评定为山东省纺织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山东省服装CAD培训技能考核鉴定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基地、淄博市学生用品生产基地、山东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指定培训点、驻华韩资企业人才定向培养基地,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等全国70多家大型企业联合建立了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企业研发中心等。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电工程、服装工程、信息工程、艺术设计和工商管理7个系,开设28个大专专业,构建了涵盖理、工、文、艺等生产、管理、经营、设计多领域多专业协调统一的专业体系,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行业经济需要,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学院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实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重视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与企业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实训基地,注重专业与产业融合、教师与工程师融合、学生与职工融合。超过99.8%的学生在毕业时获得了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先后有260余人次在全国性的技能大赛中获奖。 学院高度重视追求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效果,以建设“家长放心、学生舒心、企业称心”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优质品牌高等职业院校为学院的愿景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诚信和谐院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最受企业欢迎职业院校”、“山东省职业院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http://www.silkedu.com - 2014-09-02
  • 潍坊职业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2012年被省里确定为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单独招生计划,7月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举办3+2本科专业。 学院坐落在著名世界风筝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潍坊市,分为奎文、滨海两个校区,校园占地250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高职生11000人。 学院坚持“立足潍坊、辐射周边、面向全省、以高职教育为主,多层次多规格培养技能型人才,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和生产方式转变的要求,开设了涵盖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财经、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交通运输、材料与能源、环保气象与安全、旅游等13个门类的3+2高职本科专业1个、高职专业51个、中职专业41个,其中7个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97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3人,博士、硕士390余人,从行业企业聘请200多名兼职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占现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72%。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名,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100多人次荣获全国、省、市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及“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探索完善“厂内设校、校内设厂、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先后与200余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与歌尔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浪潮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专业,与元利化工等十余家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冠名班,山东华太等数十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企业奖学金,组建或参与8家职业教育集团或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学院大力推进质量工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处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处基地被确定为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和一二三等奖550余项,2012年参加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总成绩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学院有6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成果获市级教学成果奖。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素以“职业素养高、上岗时间快、实践技能强”而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欢迎。学院设有数控、植物组培快繁、现代物流信息等5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7个院级研究所,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省、市科技厅(局)以上科研课题280项,主参编著作、教材20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荣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00多项,产生了良好的教学、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三下乡” 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自我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院通过“奖、贷、勤、补、助、减”一系列奖助措施,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元化学生成长成才资助体系,激励大学生自强不息、发奋成才,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在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自2010年始,学院与潍坊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潍坊市对外贸易学校)和潍坊师范学校(潍坊海洋化工学校)实行一体化办学。目前,设有中职专业41个,在校生10000余人,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学院还被确定为全省继续教育试点本科院校,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在职硕士办学点等,目前有自考本科生、成人教育生和在职硕士2000余人。学院还是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山东省高校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基地、省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潍坊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潍坊市领导干部考试测评基地和潍坊市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多渠道培训社会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年均培训20000余人次。2012至2013年,首次承办国家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和“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应用研修班”,来自47个国家的8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人民日报》等媒体作了广泛报道,赢得了广泛社会赞誉。 学院先后同美国、韩国、乌克兰、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几十所高校在联合办学、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了多方面教育合作,派出10批次学生赴国(境)外留学研修,派遣100余名教师赴美、德、韩、加、新等国家考察学习职业教育,选派农业专家赴非洲等国家开展技术援外活动,引进外籍教师30人,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广泛。 近年来,学院良好的育人机制、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花园式单位、潍坊市文明和谐单位等荣誉称号。 潍坊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叠加之地,“三区”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潍坊职业学院将紧紧抓住教育部与山东省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一重大机遇,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推进文化技艺传承创新,努力建设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www.sdwfvc.cn - 2014-09-02
  •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88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国办省部级重点学校—德州机电工程学校基础上发展成为具有高等学历统招资格的综合性院校,学院属于地市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兴建,列入市属财政拨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两级政府将学院创建本科院校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 学院设有禹城校区和青岛校区,占地2319.5亩,建筑面积49.1万平方米,在校生1万余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汽车工程、经贸管理、建筑工程、艺术、航空学院等10个院系,4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还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南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开展在职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本科教育,其中兰州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设于我院。同时,学院与美、韩、德、英等多个国家的名校开展交流互访合作。2013年学院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阿灵顿商学院、日本大阪芦屋国际学院和马来西亚吉隆坡建筑大学合作开展专本硕连读项目,专科毕业后可申请到国外就读本科和研究生。 学院是获得世界银行支持项目的重点院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拥有各类实验室和实习车间96个,馆藏纸质图书84.8万册,电子图书350GB。同时,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北汽集团、清华同方科技公司、福田雷沃重工、青岛波尼亚、保龄宝生物工程、通裕重工、龙力生物科技、福田药业、齐鲁软件园、青岛软件园等校外实习基地,并建有具备国家二级资质的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 学院在全国高校首倡孝德文化培养智慧孝子,坚持“开放式办学、现代化管理、全方位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的服务宗旨,遵循“1+3+N”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产学研、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高技能型应用和管理人才10万余人。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赞誉学院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对学院办学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http://www.sddzkj.com - 2014-09-02

时间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