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是一所培养优秀运动员勇攀竞技体育高峰的高等学府,创建于50年代初期华东体育训练班,几易其名后于1984年被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2007年12月1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批准转型改名为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的高等体育职业学院,新学院于2008年1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 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521人,其中教练员170人,一线运动员746人,二线运动员100人。学院共有梅陇、莘庄、东方绿舟、水电路四个校区,学院总部位于梅陇校区,地址:百色路1333号。学院下设六个运动训练中心,担负着代表上海参加全国19个运动大项目,184个运动小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任务。院部机关共设十三个处室和体育医院。 作为上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地,学院曾经培养出了八位奥运会冠军,100多位世界冠军,有20人先后打破了40项世界记录。培养出的运动员刘翔、姚明已成为了上海城市的名片。王励勤、吴敏霞、火亮、刘子歌等也从这里走上了奥运最高领将台。孙海平、胡鸿飞、陈运鹏、蒋永谊、施之皓等一批著名教练员为祖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如朱建华、庄泳、杨文意、乐静宜、曹燕华、王朋仁、史方静、朱琳等,向世界展示了上海风貌,为中国和上海赢得了荣誉。学院自1997年以来连续六次被评为上海市体育局系统的文明单位。 学院在转型成立职业学院后要在继续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同时,也要努力多为社会培养体育职业技能娴熟的体育适用性人才。学院从2008年起向社会招收全日制高职生,至2011年将达到1500-2000名在校生的规模。

    http://www.ssi.edu.cn - 2014-05-29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工艺美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类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至今已有50余年办学历史,逐渐形成了“继承传统、创造当代、拓展未来”的发展思路,积累了较强的综合办学实力。 学院抓住上海建设“设计之都”和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建立了“上海市数码艺术公共实训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公共实训基地”、“中国黄金创意产业中心”、“现代环境设计中心”、“景观设计与教育中心”等,拥有“东方学者团队”、国际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民间特艺大师,逐步形成以生产型实训工场和各类工作室为主体的办学形态。 国家唯一 学院是国家唯一一所艺术设计类示范性高职院校,上海市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国家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牵头院校。 后示范校建设 学院通过示范校及“后示范校”建设,在专业形态、办学形态、校园形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促进了学院的突破性发展,逐渐形成主动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共识与动力,并努力将之转化为多元的人才培养方法或模式。 二级学院 学院下设时尚与工艺、视觉设计、环境艺术、数码艺术、WPP、水晶石数字艺术等六个二级学院。2012年招生专业为游戏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时装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传媒策划等十二个专业。 校企合作 学院建立了各类工作室、实训工场90个,其中50%具有校企合作背景,真实项目不断引入课程,学生的受惠面不断扩大。

    http://shgymy.com - 2014-05-29
  •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国家大型企业上海建工集团投资创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院校,系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创建单位、上海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和建设部批准的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基地。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艺术教育系、机电工程系、外经外贸系、医检与护理系和公共基础部,共37个专业,其中土建类专业占到近50%。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目前在校高职全日制学生3600多人,成人专科250多人。 自1998年创办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依托建工,融入行业、造就人才、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重点,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推行工学结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并举的教学模式,构建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体系,聘请企业技术专家进课堂,组织开展各专业技能竞赛等等,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岗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构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终身学习有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几年,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学院立足职业教育,自觉地把学院教育融入到企业以及行业中去,开放办学,合作育人,不断拓展学院的教育服务功能。学院与集团内外企业开展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同研发建设了体现最新技术的钢结构安装技术、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技术等实训基地,实施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双向岗位交流,开展企业冠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多种建筑类职业资格职后培训和岗位技能鉴定,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员工继续教育需求。同时,学院利用自身行业优势,牵头组建了上海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大力推进校企、校校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校企、校校间密切合作,探索校企联合、工学结合办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发挥校企资源的最大效益。 建院十多年来,学院取得了显著地发展成果,已初步形成以土木工程为主,涵盖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群,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知名高职院校。2012年,学院被批准为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创建单位,将尽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实施校企合作,紧贴高职教育目标,努力在大力培育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shjf.edu.cn - 2014-05-29
  •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3年3月创建的民办全 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 学校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占地390亩,环境优美,欧式风格的楼宇掩映 在简约典雅的园林之中。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实训、文化、体育和生活设施 ,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现有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护理与健康学院、立达醒吾商贸与旅游学院、航运物流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 学院和基础与外语学院等六个二级学院,开设了28个市场紧缺专业,其中6个 上海高职高专058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一个海外合作办学专业。到2013年,在 册学生近5000名,已经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3万名。 学校以“立人达人,博施于众”为校训,坚持“举产学合作旗,强化内涵建设 铸特色,立足提质量;走工学结合路,突显应用技术育人才,达标上层次”的 办学方针,积极推行二级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加强内涵建 设,努力探索对台技职教育合作办学的特色办学之路,十年来,已经把学校办 成一所基础坚实,校风敦厚,特色初显的民办高职院校。

    http://newweb.lidapoly.edu.cn - 2014-05-29
  •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8年,是一所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教育部备案的高校,在全国招收计划内的全日制学生,颁发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大专文凭。 学校设有华谊兄弟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设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国际交流与外国语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四个二级学院,开设20个专业,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以及来自美、澳、日、西等国多语种外教队伍;各专业主任均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正、副教授;学校有四个专业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专业,三门课程评选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九门课程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学校内建立七个上海市教委高职教学高地,五个在建教学高地,每个专业均有2个以上稳定的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引进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五个部门联合推出的校企合作高级职业技能考证项目。学校办学至今,整体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近年来就业率高达98%以上,名列上海市同类院校前茅。 2012年,学校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把学校建成一所以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为主,以“质量、特色、精致”为标志的民办品牌高等职业学院的新目标。

    http://www.shbangde.com - 2014-05-29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7年5月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7月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地处上海市有“国际汽车城”之称的嘉定城区,目前在校高职生四千余人。校园环境优雅,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院前身是建于1959年的“上海科技专科学校”。2003年至今连续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连续7年被授予“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2009年10月,学院隆重举行了五十周年庆典之际,又绘制了学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学院“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放办学、面向市场、面向全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提高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学院设有通信与电子信息、机电工程、经营管理、商务流通、人文与社会科学五个系,下设20余个专业。目前已拥有8门上海市精品课程,多项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及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学院广延人才,积极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充分依托嘉定地区各科研院所人才齐集的优势,以教授、专家组成骨干教师队伍,现有专、兼任教师26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70余人,讲师、工程师100余人。学院有现代化教学设施、先进的公共实训中心,建有电子技术、模拟电路、安全技术、汽车电控等60余个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与上海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积极探索与高科技企业相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人才培养的模式,聘请国内外专家、企业家对学院工作予以指导。同时,学院努力扩展国际交流,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院校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合作,引进国外教师和优质教学资源,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当前,全院师生正全力以赴创建“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未来三年,将举全院之力,按专业生态链对接产业链的内涵要求,对专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提升,借助传统优势专业建设安全防范技术专业,通过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反哺传统专业,实现新、老专业间的“互通互惠、互为支撑;共享成果、共同发展”的机制。建成覆盖安防产品制造与检测、安防工程建设、安防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的全产业链。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有鲜明特色、能引领安防技术职业教育的‘大安防’技术特色专业群”。同时,积极打造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环境,建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绿色精品”校园。 现任学院党政领导: 党委书记、院长: 庄顺根 常务副院长: 董大奎 副院长: 王云飞 党委副书记: 周财宝 副院长: 俞 伟

    http://www.scst.edu.cn - 2014-05-29
  • 常州市奥美特文具用品厂

    常州市奥美特文具用品厂

    常州市奥美特文具用品厂属香港华美化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旗下机构,企业致力于环保型万能胶,草坪胶,酚醛板胶,橡塑胶,防盗门专用胶,泡沫胶等6大类50多个品种,自营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http://www.czamt.com - 2014-05-29
  •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学校概况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前身为“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成立于1937年。1947年更名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1972年8月1日改组为“香港理工学院”。1994年11月25日,《香港理工大学条例》经香港立法局通过及刊登宪报后实行,“香港理工学院”正式升格为“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风光 理大与红磡海底隧道毗邻,占地约九万三千五百平方米。过去十年间,理大经历了大规模又迅速的扩展。理大现为全港学生人数最多的教资会资助大学,提供的课程均能切合工商界及社会人士的需求。 理大毗邻红磡海底隧道,理大现为全港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资助的大学。理大开办的专业多元化,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副学士、高级文凭等课程。 大学并锐意培育既拥有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又具备良好沟通技巧及广阔视野的首选毕业生。此外,理大又推行学分制,让学生可在选择学科和学习进度方面更具灵活性。 理大多年来已培育了近二十四万名学子。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不同阶层担当独特的角色,以其知识才能回馈社会,为本港经济发展尽一分力。 所在州:亚洲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具体地址: 香港九龙红磡香港理工大学 院校类型: 大学 院校性质: 公立 课程阶段: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 创立时间: 1937 资助体系: 奖学金设置申请人如高考成绩优异,并符合理大的要求,可获颁理大及个别学系所设立的奖学金,金额最高可达四十万港元。 理大校徽 香港理工大学校徽 理大标志以七十年代初香港理工学院的校徽设计为蓝本。校徽的圆角代表理工英文拼写的“P”及大学英文拼写的“U”,而校徽内的字母“T”代表卓越科技,亦予以保留;而周边开口的设计则代表大学将与世界作更紧密的联系。 学校历史 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于1937年成立,其时校址为湾仔活道。于1947年,改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简称工 专,1970年代亦称香港工业学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读课程。1957年,学院迁到红磡现址。 1972年8月1日,香港理工学院成立,接管原“香港工业专门学院”的校园及师资,开办技术与实用科目文凭与高级文凭课程。1983年,获批准开办首批共5个学士学位课程。1986年,首届哲学硕士生入学。1989年,获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批准开办首届哲学博士课程。1993年,理工获自我评审资格。1994年11月25日,《香港理工大学条例》经立法局通过及刊宪后实行,“香港理工学院”正式升格为“香港理工大学”。1999年7月,成立专业进修学院(The Schoo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xecutive Development, SPEED),为成年人提供专业进修课程。2000年8月,厘定校训、抱负、使命及价值观。理大企业发展院成立,为工商界提供自负盈亏式的专业服务。与香港电讯(现为电讯盈科)携手创办香港首家网上大学——“香港网上学府”。2001年,推行该校第二个(2001-2007年)策略性发展计划。理大正式宣布成立香港专上学院(Hong Kong Community College, HKCC),提供多个范畴的副学士学位课程。2002年,首次取录来自欧洲及亚洲的非本地学生修读学位课程。9月,位于红磡红荔道学生宿舍启用,为全日制学生提供舍堂教育。10月2日11,273名理大学生、校友、员工及其亲友齐集香港大球场,一起砌出世界上最大的彩虹图案,以庆祝香港理工大学建校六十五周年。是项纪录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确认。2003年由理大院士伍士铨牙科医生和理大科研人员合力开发的一组太空仪器“岩芯取样器”,是年随欧洲太空总署的“猎犬二号”登陆船升空,远征火星。2004年1月展开第7期及第8期校园发展计划。2005年9月第7期发展计划大部份完工,Y座亦投入启用,并命名为“李兆基楼”。2006年起每年招收约200多名内地学生。2007年9月,10,000多名理大师生、校友、童军在小西湾运动场砌出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国旗和香港区旗,打破健力氏世界纪录,以庆祝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暨香港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2008年 理大康复治疗、健康科学专家以及义工在北京奥运尽展他们的专业才能,为参与各项赛事的国家队运动员及世界各地的选手提供体能康复工作。中国在京奥名列金牌榜榜首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奥委会于2008年10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大会,会上并颁发特别贡献奖予理大,以表扬理大的贡献。2009年元旦,唐伟章就任理大校长。2009年9月,设立人文学院(Faculty of Humanities),以取代过去的语文及传译学院(Faculty of Communication)。同年建立中国文化学系,设于人文学院。2009年10月,名列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全球200所最佳大学排名。2010年1月,工商管理学院通过AACSB认证。

    http://www.polyu.edu.hk - 2014-05-29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有輝煌的歷史與光榮的傳統,建校可溯至民國前一年(西元一九一一年)的「清華學堂」,」乃由清廷將美國退還尚未付足之「庚子賠款」設立,經多年慘澹經營,人才輩出,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以及有數學諾貝爾獎之譽的沃爾夫獎得主陳省身等校友。民國四十五年在台灣新竹復校,復校初期重點為原子科學,其後擴展至理工方面,近二十幾年來更積極發展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與科技管理領域科系;如今清華已成為一人文社會、理、工、生科、管理領域均衡發展的學府。在台已造就英才超過五萬人,在國內外各行業均有優異表現,校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中央研究院院士十二人,產學研界領袖不可勝數。 清華大學的教育目標為: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致力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清華人。學校除正規專業與通識課程,提供智、體、美育學習鍛鍊的機會,更藉由導師輔導與課外活動提升道德感、價值觀念與群我互動關係,全力打造清華校園為人文薈萃學術殿堂,博雅與專業人才培育場域,創新科技研發重鎮以及多元進步社會推動基地。同時積極延攬優秀人才,增強師資陣容,提升研究、教學、服務品質,培育優秀學生,同時提供豐富校園生活以及激發學生成長機會,改善基礎設施,營造卓越研究環境,加強產學合作研究,推廣人性關懷科技,把握區域優勢,整合資源。而為面對地球暖化、能源短缺的挑戰,全面啟動「新能源綠色校園」計畫,有效整合現有優勢與資源,使清華成為台灣能源科技以及維護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重鎮。 在許多學術指標上,清華教師表現均為兩岸三地大學第一。近年來教育部推動頂尖大學計畫,清華每位學生平均獲得全國各大學學生中最高額補助。「台灣能有大學進入世界前百大」是近年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但觀諸全球大學,根據英國泰晤士報調查,教師規模在1,000名以下的大學,本校排名第37名;而如以教師規模700名以下的大學來評比,本校更排名第11;因此如果台灣希望有大學能夠進入全球前十大,「清華」絕對是唯一的選擇。現階段努力方向是打造華人地區首屈一指學府。 清華過去已有許多開創性的教育規畫,如多元、跨領域學程,領先全國的通識課程設計,最近則有大一不分系雙專長計畫、繁星計畫、國際志工、國際交流學習等計畫。在長年思考改進本校大學部教育,並參考世界著名學府措施後,本校「大學部教育改進工作小組」針對教育目標以及校園生活、共同必修課、通識教育作全面性檢討,已提出整體性改進方案,正陸續施行中。於此過程中,老師是潛能的激發者與引導者,學校致力於結合校內、外與校友資源,期許學生們在清華學習環境中,經由輔導,擴大生活體驗,思索及討論重要議題,參與社會關懷活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增長計劃規劃能力與執行力,強化挫折復原力以及人際互動與合作精神。 大學的英文是university源自拉丁文universus (宇宙),代表大學經驗不受時空限制,歡迎同學們,在完成高中學業後,選擇“清華園”作為求知識、求真理的殿堂,清華的優質學習環境,陪伴你體驗豐富的校園生活,「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充實自己,以「究天人之際」,得以在未來的人生舞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進而「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http://www.nthu.edu.tw - 2014-05-29
  •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确立了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正朝着建设具有较强学科相对优势,体现教学研究型办学特色和开放式办学格局的我国东南强校的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fzu.edu.cn - 2014-05-29

时间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