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大专院校。2003年、2010年被广东省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等级;201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被国家水利部确认为第一批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2012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由广州天河校区、广州从化校区、飞来峡教学实训基地、江湾实习电站等组成,占地面积1100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场所)321个。学院有教职工72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2人。面向全国1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785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9%以上,2011年总体就业率在全省高等院校排名第一。 学院设有水利工程系、市政工程系、电力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应用外语系等十个系,开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等44个专业。学院与国内357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设有水利部“全国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承担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实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院校之一,也是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机构”;2006年经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主持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工作,并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校企无忧”网络服务平台和“实习就业跟踪管理系统”,有5万多家企业和51所职业院校通过“校企无忧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提供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97万多个。 学院秉承“厚德、笃学、慎思、泓技”校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而奋斗!
http://glbm.gdsdxy.cn - 2014-08-2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管理。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80年的职业教育历史,先后为社会培养了8万余名毕业生。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9700人。2006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2007年,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6月,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示范验收。 学校有广州和南海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500亩(其中广州校区218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578万元。学校有实验实训场地面积148205平方米,有268个实验实训室,2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205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工1196人,其中专任教师87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8%,“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的82.1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77.48%,学校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891名,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的数量与专业专任教师总数之比达到1:1以上,重点专业兼职教师与专业专任教师之比达到1.5:1以上。学校师资结构日趋合理,较好地满足了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校轻工特色明显,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实践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下设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轻化工程系、传播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系、旅游系、应用外语系、电子通信工程系、汽车系、环境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院系,共有70个专业,130个专业方向。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30个培训服务机构,与企业共建12个技术研发机构(其中省级2个),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学校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建成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6个,学校重点建设专业30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4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6个,2011年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费支持专业2个,获省专项资金支持专业6个,2012年获得省级高职教育重点建设专业4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校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珠江学者2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粤教坛新秀1人,南粤优秀教师7人;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2人、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38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3人);广东省科技特派员35人,广东省基金项目评审专家7人,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咨询专家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35人。学校获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21本;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近百项;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 连续多年,广东省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上线考生数均在计划招生数的3倍以上,文理科实际录取分数都高于广东省划定的本科2B分数线,是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和第一志愿上线率最高的高职院校。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8~2012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9.52%、99.35%、99.63%、99.58%、99.58%。 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双证书”专业中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9.5%。学校设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考试站,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数控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授予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校的软件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校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与企业共建12个技术研发机构,其中2个为省级工程中心,既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又提升了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2008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17项;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省市各级各类工业攻关、农业攻关、社会发展领域的项目29项,其中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8项;面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507项,实现科技服务到款为1345万元,名列广东同类高校前列;技术成果在企业应用并通过省级鉴定3项;共申请专利342项(其中PCT国际专利1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软件版权登记专利95项。学校教师多个项目成果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佛山市科技进步奖、汕头市科技进步奖,我校还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十一五’轻工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校重视面向社会的培训工作。2008年以来,在进一步提高已有18个培训机构的培训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新建13个培训机构,到2012年累计完成培训量共108821人次,其中为中小企业职工培训52306人次。我校在2010年被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认定为首批广州市国际服务外包培训机构,2012年被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为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校对6个地区的27所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对口支援活动。 学校是全国轻工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理事单位、广东省轻工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http://www.gdqy.edu.cn - 2014-08-22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学院隶属广东省卫生厅,教育业务归广东省教育厅管理,下辖管理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技能鉴定所三家直属单位。学院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专业涵盖工、理、医、管、文等门类,人才培养纳入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的人才管理范畴,同时承担了三个系统的教育培训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是培养药品、食品、医药卫生、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历史回顾】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6月16日创办的广东省中药材学校,校址在广州市塞坝口;1974年3月迁址至浆栏路并更名为广东省商业技校第一分校;1979年9月改为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1983年成立广东省医药职工中专学校,与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一起办学;1984年迁址至广州市天河区龙洞,1986年3月成立广东省医药学校。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正式升格为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08年7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专家答辩论证,成功迈入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之列。 【发展现状】 49年的职业教育发展,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洞校区为主体的办学格局,设有制药工程学院、药学院、中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食品学院、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化妆品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中医保健学院、护理学院、软件示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食品医药卫生培训中心)等15个教学单位。学院招生以广东省为主,面向全国,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463人,成教函授生3912人;校园总面积1233亩,其中龙洞校区455亩,钟落潭校区面积778亩;校舍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72万元,拥有实验实训场地面积85913平方米,35个校内实训基地,198个校外实习基地。 【办学特色】 在49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秉持“明德精业、惟民其康”的校训,坚持“为人类健康事业培养职业化人才”的办学宗旨,根据“大卫生”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广东”的社会发展目标,围绕相关健康产业链生产、经营、服务各个环节,不断开发设置新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逐渐形成药品专业群为龙头,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经管、卫生类协调发展的六大健康专业群(共40个专业方向),并为今后5-10年构建卫生信息类、包装设计类等专业群创造了基本条件。我校目前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专业9个,主持制定了教育部高职高专3个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整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对完整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素养平台和职业素养平台;采取项目驱动方式实施梯度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目前,学院已建设有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质思政课程,14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124门通过优质课程验收,96%以上的课程通过了合格课程验收,持续推进了136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工作,初步形成了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库。 学院积极倡导“教参式”的教材观,建立校级和二级学院两级教材建设立项机制,逐步形成以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为导向的教材建设体系。至2013年12月,我院共主、参编各类教材178部,其中:主编、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主编、副主编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6部,主编、副主编全国高职高专“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获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第九届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人才队伍】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职工618人,各类教师565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23人,博士、博士后55人,硕士26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工程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295人,学院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了一批能工巧匠作为兼职专业教师,更好地满足了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基本建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素质好,业务精,具有丰富企业、行业背景的师资队伍。近三年来,共有234人次受到了院级及以上各类表彰,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教师2名、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 【职教集团】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于2008年牵头组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学院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以及平台作用,以契约为主要联结纽带,探索紧密型和联盟型成员合作模式。目前集团有成员学校12所,行业协会11个,科研机构8个,企业175家。2011年12月,集团成立了第二届理事会,确定集团最高决策机构为理事会,并设有处理日常事务的常务理事会,下设监事会和专业委员会——监事会负责对集团运作情况进行监督,专业委员会负责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及相关事宜。学校依托职教集团,构建“校政行企”四方合作平台,“产学研用”立体推进,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 学院是国家南药基地、执业药师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拥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鉴定所和广东省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承担着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和科普等重要社会服务工作。近三年,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课题达142项,总经费近1500万元,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教师申请专利近30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类技术服务项目近60项,获得课题经费550多万元。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课题,联合培养人才,逐步形成科研、教学、实践三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局面。此外,学院还承担了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医药专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以及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品类、食品类、轻化类、化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广东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会员单位等社会职务,主办和承办了全国医药职业院校高职高专组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药品(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研讨会暨建设成果展等技能大赛、学术会议、业务年会、博士论坛多项活动,在省内外的兄弟院校和企业中赢得了良好的美誉。 【国际视野】 学院积极开拓国际视野,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合作办学,实行全英语教学,并获得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桑德兰大学、马来西亚汝来大学等国外院校的学分认可,同时还与香港职业训练局(VTC)、香港医护学会、澳门科技大学等境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都开展互访交流及学术科研合作。 【社会声誉】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走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之路。学校自创办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数万余名毕业生,四十多年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也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肯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遍布广东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行业,并发挥积极作用。高素质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http://www.gdyzy.edu.cn - 2014-08-22民办南华工商学院
南华工商学院,是广东省总工会于1993年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基础上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行政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总工会,业务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南华工商学院现有天河、黄埔、清远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100多亩,建筑面积19.5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规模近1.1万人。天河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广州市白云山麓脚下,地处交通便利的广州市天平架沙太南路。黄埔校区处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内,与广州大学城一桥相连。清远新校区坐落在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清远市清城区教育文化园内,于2008年正式建成,校园占地995亩,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清远校区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校园规划整齐,建筑典雅、古朴、厚重;生活娱乐配套设施齐全。 学院以文科为主,兼含工科,以普通类高职高专教育和工会干部教育为主体,兼顾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现设有金融系、国贸系、环境艺术系、劳动关系系、管理系、计算机系、旅游管理系、法律系、外语系和思政部、体艺部,有46个专业,涵盖经济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企业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管理”等品牌专业。学院劳动关系系依托省总工会和省总工会干部培训资源网络,开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社区管理与服务”、“劳动关系管理”专业,着立于培养懂理论、有能力、高素质的劳动关系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余元,图书馆藏书65万余册,拥有各类实验室和实训室66个。学院现有教职工553人,专任教师432人,其中高级职称100余人,拥有一大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聘请了一批著名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外聘教师和实训教师。 学院设有“国家贫困学生奖学金”、广东省总工会特别设立的“城镇贫困职工子女助学金”;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或其子女第一志愿报读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新生均发放助学金8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烈士子女第一志愿报读我院各专业,每学年发放一定金额的助学金;另外我院“白云班”、“燕岭班”、“伯顿班”等校企合作班都设有相应的奖学金或助学金。 学院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与人才培养规律,围绕学生的“专业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一线定位,博雅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围绕一线定位的理念,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截止2011年,先后与中信证劵、羊城晚报、华润万家、香格里拉等多家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00多个;先后与作为广东省的人民大会堂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华南地区最大的专业网络安全厂家“蓝盾”等10家知名集团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学院校园企业化、企业经营教学化、车间课堂化的合作办学关系。 经过近20年的健康运行,在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奋斗下,学院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至今学院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万多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各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各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2006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直属机关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 、“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更新日期:2012年3月9日)
http://www.nhic.edu.cn - 2014-08-22广州航海学院
广州航海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前身是交通部广州海运管理局创办于1964年的广州海运学校;1981年经国家交通部批准,广州海运学校与广州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直属交通部的广州海运学校;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广州海运学校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广州航海分部合并组建直属交通部的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划转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州航务工程学校并入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改为现名。 学校坐落在南海之滨的广州市,现有黄埔和琶洲两个校区,毗邻著名的黄埔军校和“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的名胜黄埔古港。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学校设有10个院(部),开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0多个专业,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为8500多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亿元,建有世界先进的大型海船操纵模拟器、国内先进的轮机自动化机舱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广东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习基地3个,其他各类实验实习室118多个、校内实习工厂1个、校外实习基地96个,与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散货公司共建7万吨级和4万吨级教学实习船各一艘。拥有各类图书72多万册,电子图书26.41万种,电子期刊5293种,校园网具备十万兆核心交换能力,实现了主干万兆、楼宇千兆、桌面百兆的校内快速以太网,为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提供了优质服务。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8人,其中高级职称180人(正教授4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有298人。各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配备了高级职称教师。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规则》,学校在1998年建立了质量体系,1999年首次经过国家海事局的认证(质量体系证书编号:KAK6004)。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连续有效运行,促进了教学和教学管理不断优化,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学校成为国际认可的合格的航海高等教育机构,是国内少数几所直接申办国际海员证的院校之一,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完全达到STCW78公约规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学生毕业后即可成为无限航区船舶的高级船员。 学校一直以服务国家航运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已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4万余人。一大批毕业生在广东、海南、广西等航运、航道、海事、海关、海上救助、海上打捞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同层次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 学校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严格的半军事管理,并在全院各专业学生中推行。半军事管理培养了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良好的自律能力与和谐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勤奋的作风和优良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紧握世界航运发展的脉搏,密切与国内外航运院校及相关行业的交往。与亚太航海院校联合会、香港船东协会等多家行业协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意大利热那亚圣佐治亚航海学院等多家境内外高等航海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学校立足广东,依托行业,面向华南,辐射海外,服务一线,坚持“以专业为龙头,以学科为支撑,以行业为依托,以应用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突出行业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性高级人才”的办学思路,遵循航海教育国际性、规范性和国防性的要求,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学校将按照教育部、广东省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把学校办成一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华南地区起龙头作用,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海事本科院校。
http://www.gzhmt.edu.cn - 2014-08-21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是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深圳市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定位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我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教授出任创校校长。南方科技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2011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开学。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南方科技大学学科设置以理工科为主,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社会学科与管理学科。首批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等6个系,开设物理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金融数学等6个专业。 南方科技大学初步建成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人员中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95%以上从海外引进,60%以上教师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学习或工作经历。南方科技大学着力建立有利于教育公平、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和先进的全面教育体系。学校2012年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收优秀学生,招生制度改革获初步成功。学校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模式,院士亲自授课、小班制教学、书院制管理,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南方科技大学致力建设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设理事会、校长、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建立了教授会和顾问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区占地面积194.3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内九山一水,风景如画,建筑彰显“厚重、节能、实用、环保”理念。未来,南方科技大学将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新、高端、前沿、国际四大办学特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早日实现办学目标。
http://www.sustc.edu.cn - 2014-08-21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创建于1993年,原名培正商学院,在梁尚立、何厚煌、何子栋、陈国强、陈湖昌以及何善衡基金会、史带教育基金等热心教育人士、社会力量的帮助下,筹集办学资金8100多万元而创办。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培正学院,2009年学校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叶选平、邹家华、王光英、王兆国等,教育部原领导周济、韦钰等,广东省老领导任仲夷、梁灵光等或到校视察,或题词勉励。 学校始终坚持“公益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至上”的办学原则。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民办百强学校”、“广东民办学校竞争力十强”、“广东省十佳民办高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固定资产达7.2亿元,拥有设备先进的各类专业实验室75个,校外实践基地40余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0余万册,电子图书54万册,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21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已建立了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职称与学术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涵盖海内外多领域学科精英,英语外籍教师人数位居全省高校之首。 学校自创办以来,尤其是在2005年升为本科院校以后,根据广东地区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努力打造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与“创新创业人才”上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人才培养特色初显成效。 目前学校在校生人数一万三千多人,共设十三个教学院系,拥有25个本科专业,形成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文学、法学、艺术和工学、理学多学科交融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 学校党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学校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参与学校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十二五”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政策,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全校师生秉持“培智、正德、尚行、立新”的校训,为把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http://www.peizheng.com.cn - 2014-08-2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强劲的城市——广东省佛山市,是一所国家正式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1995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机械工程、兽医学、土木工程等三个学科成为我校首批一级学科授权点,2014年正式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现分为校本部、北院、河滨路、同济西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210.7亩,建筑面积34.81万平方米。迄今为止,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2万余人。 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理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陶瓷(珠宝)艺术设计学院、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食品与园艺学院。本科专业54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教职工1453人,其中专任教师808人。全校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正高职称152人,副高职称39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9人,硕士学位教师623人。此外,聘请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丁肇中博士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416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6774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人才是发展关键”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满足地方所需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1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7门。拥有动物医学、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动物科学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电技术中心、生物基础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效。2009-2013年,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3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40项;市厅级项目336项,横向课题1362项,15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其中8项为国内先进,7项为国内领先。获得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59项,其中广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1项。获得专利6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学校科研经费逐年快速增长,2008~2012年科研经费总数共计3.28亿元。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统计数据,我校2011年、2012年均排名第十。 学校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校区(局/镇)联动工程”,先后与高明区、顺德区、佛山市科技局、清远市农业局等11个政府部门、行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88个、联合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4个。学校共有49人作为 “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到企业,3个科研团队、15人作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派驻到农村地区,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学校目前有预防兽医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即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1个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即预防兽医学实验室,以及现代制造装备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畜禽疾病诊断防控技术中心等3个广东高校技术开发中心。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莫桑比克以及香港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进行长期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研究生;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境)外著名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活动;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和整体学术水平提高。近年来,我校数百名毕业生到国外攻读学位,近百名在职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或攻读学位。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我校毕业生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2008~2013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533个,其中国家级232项,省级414项。 学校已确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将学校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明显、优势学科突出、科研与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综合实力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有特色、高质量的教学型地方综合大学。目前,学校正按照“理工为主、综合发展”的构想,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与“三步走”战略,并以朝气蓬勃的活力、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和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朝着建设有特色高质量的地方综合大学的目标迈进。
http://www.fosu.edu.cn - 2014-08-21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是国家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89年由谢可滔先生创办。1999年成立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本科院校并更名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学校地处广州市白云区,交通便利,学校环境优美,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等,学生宿舍全部装有热水器、空调、宽带等。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工作室共250多间,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有藏书120多万册、数字化管理的图书馆,建有千兆校园网,实现了校园信息化管理。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面向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现有固定资产价值6亿元人民币,校园占地面积1300多亩(其中在建750亩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教师800余人,正、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4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60%。先后有10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人跻身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行列,10人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60余人被遴选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服务研究中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院校研究中心和大学生德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目前开设本科专业36个,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数控技术专业成为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开放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产品、工程或系统运行周期为教育背景,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与驱动力,融知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本科应用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是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的埃迪斯科文大学、联邦大学,日本北海道文教大学,韩国的湖南大学、英国的布莱福特学院等国外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留学生、学分互认、双学位及本硕连读等国际合作教育。 学校依法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 学校秉承“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发扬“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办学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全国民办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2003-2013连续11年蝉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全国人大委员长、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誉之为“广东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国务院副总理、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称之为“广东民办高等教育的排头兵”。 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
http://www.bvtc.edu.cn - 2014-08-2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创办于1957年,1998年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学院。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于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 学院占地面积1506亩,共有4个校区,其中本部位于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西校区位于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北校区位于越秀区广园西路183号,白云校区位于白云区江高镇环镇西路155号(正在建设中)。共有5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有2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设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民族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系统理论),4个“职教硕士”招生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入选2门国家级、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5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有计算机科学学院(含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汽车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政法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教育学院、民族学院、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社会科学部、大学英语部、体育部等3个教学部。设有民族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教职教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举办1所独立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办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3亿元,图书馆藏书195万册。建有广东工业实训中心、省级教学型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虚拟演练实验室、省级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职业教育师范技能训练中心等一批设备先进的实训中心和实验室。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8883人,教职工1377人,其中专任教师951人(具有教授等正高职称教师135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教师282人;具有博士学位193人,硕士学位553人)。有60多位教师获“南粤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学院以“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为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校56年来,共培养了各类全日制学历教育毕业生69488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63755人、培训各类非学历教育109834人,培养国际留学生1500人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校长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等等。
http://www.gdin.edu.cn - 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