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订阅RssFeed
  • 星海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岭南大地,钟灵毓秀,音乐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名家辈出,孕育了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李凌等一批引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潮流的杰出音乐家。星海音乐学院位于岭南文化中心——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学院深深植根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浸染着岭南音乐文化的精魂,铸就了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办学精神,形成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 广东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由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广州音乐院。1957年10月,广东省政府创建了广州音乐学校,使得这一地区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得以延续。随后学院数易校名,几经变迁。1958年更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65年初与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艺术专科学校;1969年与广州美术学院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1978年3月复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广州音乐学院;1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50多年风雨沧桑,50多年薪火相传。星海音乐学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音乐与舞蹈人才为己任,弘扬星海精神,传承优秀岭南音乐文化,遵循“求真、尚美、崇德、敬业”的校训,服务广东经济文化建设。新时期新阶段,学院把握进驻广州大学城的良好发展机遇,利用广东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融身于广州大学城多学科共处的教育生态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建成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开放式音乐学院”的目标,成为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艺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学院以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为主,协调发展相关艺术学科。截至2012年底共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现代音乐系、声乐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教育系、艺术管理系、流行音乐系、舞蹈系、乐器工艺系、民族声乐教研室、音乐基础部、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研究生部等17个系(部、室),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音乐研究所、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艺术交流中心、社会音乐教育培训中心,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和4个实验乐团。专业涵盖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录音艺术、音乐表演及舞蹈等各个领域。学院现已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与研究四位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中专、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办学层次,普通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5人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有8人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有十多人为广东高校师德标兵、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工会工作者等。有1人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2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先后有3人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02年以来,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800项。 学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等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建构了学科课程、人本课程和社会课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了艺术实践、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四元结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质量,根据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02年来,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约1500项。 学院教学环境优美,教学条件优越。现有广州大学城校区和沙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4961平方米,其中大学城校区189993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学院拥有现代化的音乐厅、专业录音棚、电子音乐制作中心、各类排练厅、学术报告厅和琴房大楼等教学设施。学院图书馆馆藏丰富,设备先进;档案管理建设为国家级,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校园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正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思路,逐步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数字校园。学院还在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歌舞剧院、广东省演出业协会、广东电视台、珠影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广东民族乐团、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关系。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全国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所工作会议”、“全国哲学、美学、音乐学前沿学科学术研讨会”、“《中国音乐年鉴》第七届学术研讨会”、“美国音乐周”、“赵宋光学术思想研讨会”、“南派古筝大师罗九香学术研讨会”、“全国音乐评论学术研讨会”与“中国西方音乐学会年会”等各类学术研讨会。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邀请美、俄、法、英、德、日、韩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名家前来访问、讲学和举办音乐会。应邀派出了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室内乐团、余其伟广东音乐小组、舞蹈团等院内各演出团体及各类专家学者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及内地各类艺术院校访问、演出和讲学。学院还与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音乐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截至2012年底,学院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3686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683人,研究生158人。学院面向全国(含港、澳、台)招生,同时招收留学生。多年来,吸引了高质量的生源,本科第一志愿录取率99.6%,新生报到率99.8%。建校以来,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高级音乐舞蹈艺术人才,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异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华南地区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研究机构及文化管理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蜚声中外。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音乐舞蹈教育中心,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江泽民曾为我院“冼星海纪念馆”亲笔题写了馆名。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宋平、吴官正、张德江、王兆国、李源潮、孟建柱、曾培炎、吴仪、热地、韩启德、周铁农、陈至立、司马义·艾买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我院视察;李岚清曾到我院与师生亲切座谈。任仲夷、林若、黄华华、朱小丹、卢钟鹤、王首道、杨应彬、肖志恒、梁国聚、林树森、李鸿忠、胡泽君、李玉妹、张广宁、汤炳权、游宁丰、雷于蓝等省市领导多次到我院指导工作。朝鲜劳动党原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布隆迪总统皮埃尔·恩库伦,比利时众议院议长赫尔曼·德克罗等外国领导人也曾到我院参观,对学院的办学给予高度评价,提高了学院的国际声誉,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星海音乐学院以广州大学城自然、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为依托,全体师生员工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用更高的标准,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谋划未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为更高水平音乐学院而努力奋斗。

    http://www.xhcom.edu.cn - 2014-08-21
  •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1953年由广东华南文艺学院、湖北中南文艺学院和广西艺术专科学校等三校合并而成立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是其前身。1958年学校南迁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曾为国家文化部部属高校,现为广东省省属高校。 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7年开始招收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学生。 2005年获准为国家首批艺术硕士(MFA)培养试点单位。 2010年被广东省确定为省级博士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中国画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本科教育设有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建筑学、风景园林等25个专业,52个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点(艺术硕士)。 学校的“美术学”、“设计学”为省级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美术理论与批评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绘画”、“工业设计”、“雕塑”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是教育部确定的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美术学”等4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等2个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水彩画、雕塑创作、创作(油画)、设计基础——创意表达、广告创意等5门课程被评为“十一五”省级精品课程,“广告创意的社会责任”被评为“十二五”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空间设计形态基础”等7门课程被列为“十二五”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范围。 学校是“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历届会长单位、“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广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美术)培训基地和广东省美术与设计教育培训中心。 学校现有昌岗和大学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64亩,总建筑面积36.2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有大量珍贵的艺术类图书、期刊及仿真印刷品、拓片和线装珍本。现全校藏书量约44万册,电子图书20.2万册,数据库19个。学校拥有展线总长约2000米的3座美术馆和1个面积1050平方米的雕塑展场。学校馆藏有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和现当代佳作共1万余件。 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高永坚、迟轲、陈少丰、潘鹤、杨之光、郭绍纲、陈金章、梁明诚、尹定邦、王受之、张治安、黎明、赵健、方楚雄、郭润文等一批当代中国艺术史上的大师名家,都长期在我校执教。学校现有教授65人,副教授144人。教师队伍中,聚集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各美术与设计专业学会理事等一批优秀人才。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814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327人,全日制研究生516人,在职攻读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81人,成人高等教育生2219人。学校注重学生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个、校外实践基地38个,为我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重视科研创作。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了包括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中国美术奖‧创作奖、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在内的数百项省级以上科研创作奖,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多项高层次科研项目。 学校积极参与和融入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深圳城雕《开荒牛》、珠海城雕《珠海渔女》、长沙橘子洲《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香港、澳门两地回归的广东省政府礼品设计,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2005年日本世博会中国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城市与人”、山西馆等的设计工程,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奖牌、核心图形、色彩体系等52项的视觉设计等等,均出自广州美术学院。学校现有1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1个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广东省创意产业研发中心,3个战略合作城市,11个校级科研院所,有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广东省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广美‧例外品牌设计研究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学校的社会服务内容涉及视觉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在区域文化建设和现代产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教育和学术交流。迄今为止,已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英国斯莱德美术学院、法国阿维尼翁高等艺术学院、德国白湖艺术设计学院、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韩国首尔科技大学、泰国艺术大学和台北艺术大学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近年来选派200余名优秀学生到国(境)外交流和学习,选派数十位优秀教师出国进修、交流或从事学术研究,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美术设计展览,聘请包括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终身教授特劳蒂先生、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之父门迪尼先生、澳大利亚平面设计大师理查德•亨德森先生在内的世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执教、讲学和开展项目合作。 经过60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与设计教育主动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目前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艺术类大学”的目标前进。

    http://www.gzarts.edu.cn - 2014-08-21
  •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实行省公安厅和省教育厅共同领导,以公安厅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的目标定位是,努力建设正规化、高水平的公安本科院校和一流的省级民警训练基地。学院前身是广东省公安干部学校,创办于1949年11月。1958年3月,与省政法干校、省民警干训大队、广州市公安学校、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合并为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74年9月,开展普通中专学历教育。1983年3月,建立广东省政法干部学院,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1988年8月,更名为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1992年12月,增设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普通专科学历教育。1998年5月,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建立广东警官学院,开展普通本科学历教育。2008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条件】 现有嘉禾和滨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7379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1129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警体技能训练馆、战术训练楼等教学基本设施。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07939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0331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88077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56.3万元。馆藏图书774500册,电子图书 12万种。建成比较完善的校园信息网和与全国公安信息网连接的公安局域网,学生宿舍通网率达100%多媒体教室座位12360个,语音室座位292个,实现了全部网络中央集中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机构设置】 内设处级机构26个,包括10个教学部门、13个党政管理部门、3个教辅部门。教学部门分别为侦查系、治安保卫系、刑事技术系、法律系、公共管理系、计算机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课教研部、警体训练部、警务战术指挥教研部;党政管理部门分别为学院办公室(党委办)、人事处、组宣处、监察室、教务处(招生办)、科研处、学生处(团委、就业办)、培训部、离退办、总务处、保卫处、财务室、继续教育部;教辅部门分别为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实验教学管理中心。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478人,其中专任教师27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17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50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2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师1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校)级培养对象30人。从公安机关和高校选聘兼职教师教官109名。 【专业设置与本科教学工程】 开设有法学、治安学、侦查学、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刑事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8个专业均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个。 【科研工作】 设有公安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广州市公共安全重点研究基地,办有学报《政法学刊》,建有广东天正司法鉴定中心、司法心理测试技术中心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103项,获得发明专利9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2项。 【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公安院校办学规律,主动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适应广东公安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需要,秉承“忠诚、责任、服务”校训精神,培育“勤学、苦练、求实、创新”优良学风,坚持政治建校、质量兴校,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坚持教书育人、教学相长,创新校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警务化管理,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协作能力、坚毅乐观精神、文明守纪品行的高素质应用型公安政法专门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22人,其中本科生5868人、专科生354人。毕业生总体就业良好,一大批学生成长为各级公安政法机关的业务骨干,为广东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培训研修工作】 学院是广东省公安机关民警培训的主阵地,设有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和广东省公安机关基层所队长学校。2004年至2013年共培训44289人次,年培训量约4429人次。主要任务包括: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培训,全省市县公安局正职首任培训,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及厅机关、缉私、边检民警警衔晋升培训,专项工作培训,政法、公安机关委托的各类培训,港澳警务人员研习等。2008年至2013年,学院完成了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所队正职20期7658人、基层所队副职6期2272人的轮训任务。2010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

    http://www.gdppla.edu.cn - 2014-08-21
  •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创办于1950年。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学校现有广州校本部和肇庆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本部位于广州天河龙洞,毗邻风光宜人的华南植物园;肇庆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七星湖畔。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州地区“优秀花园式单位”。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齐全,建成多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实验区和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包括: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内藏古今中外货币3.5万枚)。图书馆纸质藏书158万册,电子图书135万种,中外报刊逾千种。文体活动及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89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2人,副高职称教师226人,博士近200人。此外,学校还聘有一批国内外学者和金融业专家担任兼职(客座)教授。 学校设有16个系(部),现有本科专业28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1000多人。 学校秉承“教学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创建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CPE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好评。成功获得了一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包括: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个省级教改项目,5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凸显了我校的办学成效。建校以来,学校为全国和广东培养了12万经济金融类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培养的学生,被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誉为“好用、耐用、顶用”的“三用”人才,学校也被誉为“华南地区金融人才的摇篮”;《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广东金融学院列为唯一的广东金融人才资源培育基地。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近年来,教师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研究项目3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 ,国家教育部项目35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4000多篇,有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3年更名为《金融经济学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学校设立“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区域金融政策研究)”、“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华南金融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十二五”时期建设具有广东特色地方金融体系问题研究等10多项金融研究,分别与梅州市人民政府、揭阳市人民政府、河源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珠海市、佛山市等地方政府开展金融合作;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两年荣获广东省“金融创新奖”。2013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对培养高端金融人才,促进金融创新,为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升本”以来,学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采取3+1、2+2等方式,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为师生提供进修、实习和深造的机会;举办“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论坛”、“亚太论坛2009年会”、“华南信用论坛”等大型学术论坛,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社会主流媒体不断报道学校的办学成就。

    http://www.gduf.edu.cn - 2014-08-21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历史和地址]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1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为现名,是广东省属的普通本科学校。校园位于广东省省会、美丽的花城广州市,设有海珠校区和花都校区,分别坐落在海珠区新港中路351号和花都区迎宾大道西30号。 [校训和理念] 学校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已任,以“进德修业 为人师表”为校训。坚持“民主与科学并重、人文与自然统一”的办学理念,秉承“追求真理、关注民生、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教育师生“学为君子,兼善天下”,着力培养“文化知识广、专业基础实、职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和规模] 学校现设有教育学院、中文系、政法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科学系、体育系、美术系、音乐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远程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力研修学院等16个教学院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开设22个本科专业和28个专科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2013年底,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9854人,成人在校生4707人。 [师资队伍]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在校教职员工613 人,其中专任教师431人,包括正高职称56人,副高职称123人,博士119人。 [特色和优势] 学校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和优势。现设有附属学校5所,指导和管理的中小学校长工作室33个、中小学教师工作室45个,中小学校长实践锻炼基地95个,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371所,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示范区10个、示范学校205所。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协作组和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等设在学校。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与国际现代教育接轨。先后与境外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还与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从2004年开始,学校开展了留学生教育。2005年实施BTEC教育项目后,已经有几批毕业生留学英国等国家。 在广东教育体系中,学校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多科性、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而奋斗。

    http://www.gdei.edu.cn - 2014-08-21
  • 韩山师范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校园占地面积达74万平方米,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景色怡人,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和工作生活的理想园地。学院创立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的“惠潮嘉师范学堂”,其前身可追溯到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潮人为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而建立的“韩山书院”,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1921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办学一百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优良校风和“秉承百年师范教育传统,融汇潮汕区域文化精华”的鲜明办学特色,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华南师范学院第二任院长、哲学家陈唯实,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旅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马来西亚实业家林进华、泰国实业家陈汉士、台湾著名书法教育家陈其铨等,为广东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等16个教学机构,57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涵盖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和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6门。学校面向全国十六个省(区)和港澳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65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44人,其中专任教师770名, 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的71.3%和37.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 名,培养省级和校级“千百十工程”对象25名,大学良师19名,校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36位教师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称号。 聘有国际汉学大师、杰出校友饶宗颐先生,杨福家院士、王梓坤院士、陈平原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及学科带头人。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1座,面积近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39.5万册,电子图书6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7个,其中古籍线装书8600册,外文图书2万余册。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如粤东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多功能平台、生物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平台、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研平台、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少年司法学研究中心” 等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潮学研究中心、潮汕文化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3个省级研究平台。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实训基地15个。 学校重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10年来,学生在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师范生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国家级43项,省级199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2005年以来,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7%以上,居省内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化发展路径,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乌克兰等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扩大了办学领域,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推进“创新强校工程”,以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增强发展活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主要办学指标进入全国同级同类院校前列、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本科师范院校。 (资料数据截至2014年4月)

    http://www.hstc.edu.cn - 2014-08-21
  • 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嘉应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优秀学报,广东省优秀期刊,中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以刊登有独创性的学术论文为主,侧重于发表具有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的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的文章。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刊思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反映各学科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推动我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在国内的被引用率、因子影响等在综合类学术期刊中都不断取得进步。 《嘉应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即原《嘉应师专学报》)。1988年原嘉应大学与嘉应师专合并办学,1989年《嘉应师专学报》更名为《嘉应大学、嘉应师专学报》,1991年更名为《嘉应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年更名为《嘉应学院学报》(双月刊),2010年始更为月刊,1、3、4、6、7、9、10、12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版,2、5、8、11期为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现设有客家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研究、政治与哲学、高教研究、法学研究等栏目;自然科学版现设有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物理与电子信息、化学与环境、建筑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与生态、体育科学等栏目。

    http://www.jyu.edu.cn - 2014-08-21
  • 湛江师范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学校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636年的雷阳书院,1904年开始设立师范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 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学校肩负兴学育人的办学使命,凝练了“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精神,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继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之后,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见长的综合性师范院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59个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建有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汉语言文学、化学等教育部特色专业2个和汉语言文学、化学、英语(师范类)、物理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6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视频课3门。面向全国15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2000人。   学校重视优化办学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近1200亩,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多元。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197万册、中外文纸质现期刊2000多种、电子期刊22000多种。建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以及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艺术教育实验示范中心、化学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新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热带边缘特色植物资源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省级基地、职业教育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和幼儿园园长培训省级基地,设有教育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地方文化研究院等三个校级研究机构及56个研究所。   学校坚持办学以优师为本,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50多名,其中教授131名、博士20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2% 、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78%。97名教师成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8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55名教师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教师勤教力学、崇尚学术、为人师表,学校获授“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基层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重推行“教学研做”互动合一,培养具有驾驭课堂的教学力、体验反思的教研力、协同创新的实践力、心志专一的坚持力和为人师表的引导力的“五力型”优质教师。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学术科技、专业实验、师范生技能、体育竞技、外语口语、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等竞赛活动中屡获殊荣。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扎根粤西,挺进珠三角,深入京、津、沪、宁、藏等地就业,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粤西过江龙”和“援藏良驹”。 就业率居省内高校前列,在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09年度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榜”上,学校位列中南地区非211本科院校第4名、全国非211本科院校第24名。   学校注重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培训长短期留学生300多人。同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韩国、越南和港澳台地区的30多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出国学习、实习、研习的学生超过百人。2008年,学校被命名为“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重视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驻地部队等各类单位紧密联系,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法律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积极拓展办学资源的同时,不断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目前,学校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国家和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动力,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实施“错位竞争、内涵发展、特色兴校”的办学策略,加快转型升格,建设幸福湛师,不断推动教育教学上质量、学科建设上水平、内部管理上效益,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院校。

    http://www.zhjnc.edu.cn - 2014-08-21
  • 韶关学院

    韶关学院

    广东韶关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在举世闻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粤北历史文化名城——韶关市。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距离广州市200公里,交通便捷,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韶赣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在建)、韶赣铁路(在建)贯通南北,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韶关至广州车程约2.5小时,武广高速铁路韶关至广州车程约45分钟。 学校占地面积2694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8.86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集校园、林园、公园“三园”为一体,营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荣获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大学生文明教育月活动”、“成长论坛”、“读书活动月”分别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学校还被韶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韶城新十景”之一,图书馆大楼荣获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校园风光图片入编全国绿化委员会出版的大型画册《绿色辉煌》。 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韶关师专。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综合性学科格局,已成为粤北乃至“红三角”地区人才培养和知识、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设有文学院、外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医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22个二级学院和教辅部门,设有62个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此外,学校还设有粤北经济研究室、粤北动物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所、旅游文化研究所、动物疫病研究所、韶文化研究院等36个研究机构。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条件优良,拥有一大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应用软件,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拥有“广东十大最美图书馆”之称的现代化、智能化的图书馆,馆藏纸质藏书222.67万册,数字资源9TB,其中电子图书100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一站式信息搜索平台、计算机管理与服务系统、多媒体信息利用设备齐全。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831人,其中正高职称105人、副高职称441人、博士128人、硕士706人,为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14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横向课题18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3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收录的论文400多篇;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3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博览会金奖2项,国家专利60多项。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7项,广东省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5项,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出版专著、主(参)编教材近300部。学校为地方乃至全省及周边省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校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近14万人。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809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4441人。学生在全国、省级数学建模竞赛、大学英语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物理实验竞赛、视觉艺术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活动中,获得包括国家、省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项400余项。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居于省内本科院校前列,学校被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分别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印尼、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巴拿马、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以及学术文化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省市政府、社会各界和港澳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200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来校视察时对学校寄予殷切希望,提出了“建设一流的校园,争创一流的质量,培养一流的人才”的重要指示。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三个一流”为目标,秉承“立志、崇德、勤学、创新”的校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高等教育发展新机遇,深入推进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办学环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2014年3月)

    http://www.sgu.edu.cn - 2014-08-21
  • 惠州学院

    惠州学院

    惠州学院是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惠州。惠州市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6599人,成人类学生22815人,招生范围包括全国21个省(区、直辖市)。现有教职工1027人,专任教师796人,其中教授(正高)81人,副教授(副高)183人,博士175人,硕士469 人,高级职称的教师 317人。   学院占地总面积 2480.4亩,校舍建筑面积38.64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113.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70%。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1573.61万元,馆藏图书 198.76万,其中电子图书 68.5 万册。装备先进的实验室及数字语音室91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师综合技能训练中心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广东省教科网惠州地区汇接中心;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等基础设施;20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系、服装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旅游系、美术系、数学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外语系、音乐系、中文系、政治法律系、教育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 17 个系、部。开设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园林、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英语、日语、音乐学、音乐表演、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法学、历史学、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47 个本科专业和英语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计算机教育、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会计、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行政管理、法律事务、汉语、文秘(涉外秘书)、服装设计(高专) 、应用英语、商务日语等22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法、经、史、管、教育、艺术等十个学科门类。   学院自1946年办学以来,向社会输送了8万余毕业生,是东江流域高级人才的摇篮。还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实施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秉承\"阆苑储英、人竞向学\"校训,融入惠州,服务广东,辐射全国,树立品牌,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办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http://www.hzu.edu.cn - 2014-08-21
共 103 条«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