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订阅RssFeed
  • 长春市九十中学

    长春市九十中学

    长春市九十中学是朝阳区名校,长春市办学标准,学校管理、自主发展3A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 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与奖励,先后被命名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信息技术实验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校、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长春市国际交流示范学校、长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等九十八项荣誉。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郁。毗邻吉林省图书馆、长春日报社。和谐、安静的人文环境孕育着九十中人的文明、祥和、与时俱进的特质。

    http://www.cc90.com - 2015-01-21
  • 临江市第二中学

    临江市第二中学

    临江市第二中学坐落在临江市森工街道,二道沟河南岸龙爪山下,建于1978年,是吉林省重点高中[吉教普(78)21号]。学校占地3.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新建餐厅宿舍楼(2013年入冬前即可投入使用),为学生提供优越、安全的食宿环境。学校现有教职工111人,22个教学班,1100余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善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25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科研型名师、白山市科教英才、省市教学新秀多人。多年来,学校从高等师范院校吸纳了大批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 建校以来,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近万名合格学生,有多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一流名校,有百余人成为有名气的专家学者。为了保证学习成绩优秀者升入重点大学,学校开设实验班,对学习尖子生进行重点培养。同时,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学校施行“夯实基础,分类推进,提高质量,多元发展”的教学策略,在高一为实验班和普通班实行A、B两套试卷考试制度,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试卷种类参加考试,实现了育优、促中、转差的教育质量目标,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升入高等院校,我校升学率已连续多年超过全省同年总录取率。 为拓宽升学渠道,自今年起,学校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机制,多所高等院校在我校建立了生源基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成才机会。学校还将依据2013年高一新生的学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建立体育、美术、音乐、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和空保空乘等特长生培训机制,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平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特长,升入适合自己的大学。

    http://www.linlingz.com - 2015-01-21
  • 长春市新朝阳实验学校

    长春市新朝阳实验学校

    长春市新朝阳实验学校(原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分校)坐落于进化街212号,始建于1963年。在40多年的办学道路上,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教育创新求发展,以打造特色求卓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现有79个教学班,学生 4000余人,教职工234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7人,市级骨干教师27人,区级骨干教师32人,校级骨干教师50人,朝阳区名教师9人。学校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水平,是长春市的窗口校,朝阳区特色龙头学校。特别是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健康教育促进校“银牌”,长春市人民满意学校,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长春市素质教育先进校,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示范校,花园式星级学校。与此同时,学校还被吉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以尚崇华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适度超前、可持续内涵式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专家治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和“夯实做人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育发展,科研先行。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校本研究,进行了学法、教法、批改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尝试和探索,以教法引领学法,以学法支撑教法,形成了系统的“素质化学习教学方略”,此方略被认定为吉林省重大科研成果开发推广项目,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学校不断发展自主合作教育特色,面向社会,开展广泛的校际合作、地域合作,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开辟了自主合作教育的广阔空间。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进行了有计划,全方位,分层次,多侧面的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构建了一支以省、市、区、校级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优秀教师群体。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各项活动当中。开展了道德储蓄银行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磨炼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学科渗透、编演校园心理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的办学理念,高素质的领导集体,精良的师资团队,优秀的学生群体,创新的教育策略,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中考成绩一直处于省、市前列,特别是2005年,中考成绩在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又培养了一名中考状元,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如今每年有70%的以上的学生升入一类重点校,100%的学生升入高中或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步入省、市名校先进行列。   潮平天地阔,风正扬帆行!发展中的新朝阳实验学校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赞誉,学生的期许下阔步向前!

    http://www.cc45school.com - 2015-01-21
  • 长春市十一高中

    长春市十一高中

    长春市十一高中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独立高中,是吉林省首批重点高中及示范性高中。现有98个教学班,400多名教职工,6000多名学生。学校占地12万㎡,建筑面积5万㎡。校园环境幽雅,红楼高耸,绿树环抱,景色宜人。人们亲切地称学校为“十一高”。 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室内游泳池、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四季常绿的国际标准人工草坪足球场,校园网络光纤接入十兆带宽,已经实现了所有教室的多媒体化。在校园硬件建设方面,十一高着重突出了“雅美教”的文化主题,创“学府化”“园林化”“知识化”校园。学校是目前吉林省硬件设施最好的高中之一。 学校有可容纳一千人住宿的学生宿舍,设施完备,管理有序,聘请部队退休军官做管理教师。入校学生均可以住宿,宿舍收费每学期300元。学校学生食堂条件也是全市中学中较好的,是长春市的样板食堂。学生可吃自助餐,也可以点菜点饭,一个月平均花销为200元左右。入学学生均可到食堂就餐,也可以购买营养餐盒饭。 高水平的领导班子和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进取、志存高远、务实创新的和谐集体,班子成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特长。他们都有高级教师职称,其中特级教师3人,省市专家3人。他们从办学实践中探索出“树人教育”的办学思路,提出了“树人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办学”的治校方略,确立了“立德、拓智、健体、尚美”的校训,树立了“敬业、求实、合作、争先”的校风,形成了“教能教法,教有特色”的教风和“勤学会学,学有特长”的学风,绘制出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长远发展目标,即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多元型、学府式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这为十一高中的持续发展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质量的教学措施和全面的教育成果 十一高中素以务本求实,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质量好而在省内外享有声望。近年来,学校以培养21世纪优秀人才为目标,开始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提出了“树人教育”的新理念,确立了以“树人”为办学之本,以“完善人格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为教育目标,以培养“四自”(自学、自律、自强、自理)能力为实施途径的办学特色。“树人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已愈来愈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十一高中的教学质量体现在“教能教法,教有特色”的教风和“勤学会学,学有特长”的学风上。其教学特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每年有800多名同学考取重点大学,其它各项高考指标也居于长春市各校之首,受到了市教育局的表彰。在全国各学科竞赛中,每年都有10多名同学获一等奖,其中张厚丰、申强两名同学分别获1997年、2000年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任君宇获2006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位于第二名,参加全国总决赛,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关凌越同学获2006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刘晓萌同学和齐琪同学分获2007年物理、化学全国竞赛吉林省赛区第一名并获国家总决赛金牌,被保送到北京大学。陈增博和吕征同学获2008年全国数学联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孙召凯和雷斯傲同学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分列第2名和第6名,双双进入省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程功同学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近几年已有数百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被保送或考入到清华、北大、科大等名牌大学,学校优异的高考成绩和各方面工作的全面成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报考我校。学校是清华、北大、科大、浙大等多所高校的生源基地,也是多所高校外语小语种招生计划投放的少数几所中学之一。 特别是2011年,十一高荣获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和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优异学生推荐资格,成为吉林省内同时获得北大、清华实名推荐资格的两所学校之一。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十一高中高质量的教学,源于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以师德培训为重点,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理论学习,将“师徒结对”制度化,实行“三五七名师工程”和“金手指工程”。现有特级教师13人,高级教师121人,中级教师162人,有研究生学历者222人,博士学历3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2人,省级骨干教师49人,市级骨干教师129人。另有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6人为省市专家。担任国家及省市各学会和学科中心组成员的就有40多人。学校还配有外籍教师辅导外语课。 高水平的国内外交流 长春市十一高中,本着为家长分忧、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学生留学新途径,深入探索如何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育体系,为更多优秀学子创造更好的留学深造条件。2010年,我校已成立了加拿大海外高中部,即现在所称的“中加班”。 中加班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学制三年,按照加拿大卑诗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教学采用加拿大高中教学大纲及原版教材,由加方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全外教全英文授课,修满规定学分即可取得由加拿大卑诗省教育部签发的高中毕业证书,享受加拿大国内高中毕业生同等待遇,毕业生可直接申请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大学。 2011年,为了响应教育部“教育国际化”的号召,也是本着对长春的学生负责的理念,十一高中成立了国际部,陆续引入了加拿大皇家学院和全球最大的教育集团——美国Kaplan(楷博)。 加拿大皇家学院成立于1989年,经加拿大卑诗省教育厅及高等教育厅同时正式立案并登记注册,并获得了(PCTIA)的认证。除本国学生外,加拿大皇家学院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来此就读。皇家学院开设有高中课程,学生在十一高就读一年,然后进入加拿大皇家学院高中学习两年,历届高中毕业生大部分皆进入美国、加拿大等著名大学。 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nlan(楷博)教育已经与长春市十一高联合办学,通过引进其先进的留学培训课程体系,专门为有志于面向国际发展的学生设立了“美国TOP-50名校精英班”“美国TOP-100名校直升班”“英奥名校直升班”三种班型,为不同条件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留学途径,在长春十一高中就读时间为一年。学生通过美国大学学分课程或英国、澳大利亚大学本科预科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前完成海外大学的部分课程,并最终实现进入世界名校的梦想。 我校与国内一百多所知名学校有校际往来和信息交流,并分别与日本、加拿大、韩国的高中建立了友谊校关系。法国、新加坡每年都从我校选拔优秀学生去该国公费留学。北京理工大学在我校设立了“徐特立奖学金”,每年有一名学生能够获取此项奖励。 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和丰富的学生活动 学校素以“大高中,小大学”的学府式的办学特色而著称,以“完善人格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为教育目标,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建立了几十个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艺等多方面充分发展;充分开展学科竞赛,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校,十一高奉行大教育理念,充分满足周边权重体育锻炼需求,是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所共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竞技体育方面,十一高学生男子篮球队于2005、2006年两次获全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总冠军;学校连续五年获得长春市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精神评比第一名。2010年学校排球队获得全省第一名,2011年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又是全省第一名。我校学生铜管乐队曾受邀参加意大利国际管乐节,他们的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可以说我校的素质教育时时有惊喜,年年有突破。 十一高中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特别是2007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殊荣,2009年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其它如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央教科所选修课实验学校,长春市首批素质教育科研基地,长春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北京2008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全校师生正在共同努力,为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多元型、学府式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而努力奋斗!

    http://www.cc11.net - 2015-01-21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0年。学校现有自由、青华、明珠、净月、北京朝阳五个校区,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艺术部等多个学部,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全校有一线教职工1026人(含外聘教师和职员),15000名在校学生。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陈元晖先生,现任校长史亮同志,党委书记赵树峰同志。 作为吉林省的一张名片,东北师大附中以素质教育和文化管理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而个性优长的发展;文化管理则是要追求大学精神,崇尚学术为先,尊重个体差异,提倡自觉修为。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适的教育,东北师大附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一种包容的文化,营造一种允许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环境,提供一种减少压抑、增加快乐、培育个性、关注健康、获得尊重、拥有个人成长价值感的个性化教育。 学生们不仅从这里走向知名大学,更从这里收获高远的志向、自信的品格、独立学习的能力、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钻研,走向卓越。 东北师大附中的教育力求涵盖全程,形成系列,凸显优质教育的衔接性。学校将开展学前教育和12年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一条龙”改革实验,是一种集实验性、前瞻性、现代性和国际性的开放教育,这不但是附中63年来办学的传统和特色,更充分体现了附中“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东北师范大学的统筹指导下,结合学校发展总体布局,借助东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强大的教育科研支持,学校开展具有开创性和实验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以新基础教育“育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全面探索教育改革的实践之路,继续引领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是主体性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价值旨归。适合于自己的,是学生的自觉选择,也是学校的教育选择。“自觉教育”,是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多年坚持的教育理念。 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高中教育教学规律,结合东北师大附中的办学传统,我们把自觉教育定位为:以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为基本原则,以学生自我意识唤醒、自主能力发展、自信品格养成、自强精神的树立为主要目标,以课程与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为平台,以教师教育自觉为关键,以学校文化管理为保障,建构的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学校教育既要满足全体学生共性发展的一般需求,也必须兼顾个体发展的特殊需求,只有增加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性,满足活动的多样性,培育文化的包容性,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实现学校的特色建设。 课程丰富 臻于至善 基于个性化、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学校把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 “努力培养具有良好习惯、认真态度,善于独立思考、和谐交往,富有优长智能、创造潜质和天下情怀的优秀学生”,科学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探索形成“目标—模组—层级”式课程结构体系,涵盖身心素养、语言与文学素养、数学素养、人文与社会知识素养、科学素养、技术能力、艺术素养、交往与实践能力等8个课程模组,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多种类型,通过系统化、高质量的“主导性课程”和“补充性课程”有效地落实了学校的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东北师大附中的课程体系很像一个“菜单”,“超市的经营与管理”、“国学”、“阅读天下——新闻短课”等课程可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学校对必修课程精益求精,开全、开好国家选修课,充分实现“走班”选课。校本选修课程已运行成熟300余门,分为基础、丰富、高级三个水平。菜单化的课程体系保证了课程的弹性和选择性,为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分别开设创新、博雅等领域特设班,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 学生活动 自主发展 我们基于自觉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四自”培养的目标性和养成性,明确年段教育目标。将高一定位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习惯养成阶段,高二定位为学生自我发展的理想引领阶段,高三定位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卓越实践阶段。 以此规划每个年级的学生管理目标,设计学生活动,并逐步形成 “主体性德育实践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规划、自觉修养、自我砺炼、自主管理、自主实践等课程模组。 学代会、学生会、团委、社团联合会四大学生组织形成了东北师大附中学生自治组织网络,着力培养组织策划、协作交流、务实创新的“领袖”意识与素质。大批校学生干部获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他们进入高校后,很多人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各大学的学生会主席等职,成为母校的骄傲,也成为附中在各大高校的“名片”。 目前学校设有“模拟联合国”、“蜚声”主持人协会、校园记者团、“瀚林苑”书画协会、“粉墨青春”实验话剧团、“青春领域”网络协会等20个校级学生社团组织,“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社团活动周”、广场毕业晚会,学生科学与人文游学考察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发展、自信自强的自觉意识。 丰富多样的校园学生活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锻炼和提高,更得到社会、家长、高校的充分认可。 在2014高考中,附中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强势斩获四状元。刘梦非以716分获吉林省理科第一名,袁一沣以674分获吉林省文科(汉语言)第一名。吴晨玮、张肇维以投档分717分的成绩并列吉林省理科第一名。学校共有109名优秀学子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录取资格。有74人被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国科大、南京大学、中国人大等知名大学录取。截至8月1日,全校被“2+5”高校录取人数达144人,被“985”高校录取人数达814人。 教师队伍 名师云集 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坚持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模式,以加强师德建设为重点,开展“树师表”活动,培养出一批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契机,实施“名师”工程,一批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实施金牌工程,一批经验丰富的奥赛“金牌教练员”队伍享誉国内,从而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校实行年级组和教研组并行的管理体制,各学科拥有一大批闻名省内外的优秀教师,其力量雄厚,结构优化,团队教研优势明显,高考学科指导经验丰富,是省市教研部门高考模拟命题和专题辅导的骨干。 附中教师从自觉教育理念出发,坚持“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追求,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始终坚持把高品质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坚决反对简单重复的题海战术,学科教学内容选择精益求精,基于高考又高于高考,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从不同视角拓展知识,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学生获得了多种选择机会。 2004年学校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在外埠设立的第一个基础教育理科实验基地;2005年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学生航空航天科技实验基地、复旦大学文科基础教育实验基地;2006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生源基地,2008年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生源基地校。 学校实施“金牌工程”。近年来,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获一等奖人数一直占吉林省赛区的1/3到1/2。2004—2009年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生联赛中,学校蝉联四个学科吉林省赛区的个人第一名和团体第一名;2010、2011年学校连续两年包揽了全国中学生所有五大学科竞赛吉林赛区的团体和个人第一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取得了16块国际奖牌。在2014年7月份于南非举行的第5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浦鸿铭同学凭借过硬实力夺得金牌,并取得世界第七名的好成绩,为中国队排名第一做出突出贡献!2013年7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 2013)中,我校高三(2)班王康宁同学经过努力拼搏,夺得金牌,成为吉林省第一位获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选手,刷新了吉林省25年来信息学竞赛的最好成绩。2012年7月底,在美国华盛顿.D.C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举行的第4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我校战鸽同学喜获银牌(与金牌仅有两分之差),这是10多年来吉林省第一次有选手入选国家队,并出战国际竞赛。2011年,我校高三(1)班褚丹彤同学获第2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金牌全国第二名,保送到北京大学,她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吉林省全国生物竞赛纪录,夺得吉林省20年来全国生物竞赛第一块金牌,进入生物竞赛国家集训队,创造了全国生物竞赛东北地区20年来最好成绩。 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课程领域,开展并积极参加了12项富有特色的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2005年开始组建航模队、创建高水平的航模实验室,并由航天英雄杨利伟亲自揭牌;同年创建智能机器人实验室。2007年无线电测向及定向越野运动队成立。科技创新大赛的成绩在吉林省名列前茅,近年获一等奖项数占到全省的40%。几年来,学校航模队共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我校无线电测向运动队先后参加亚洲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东北分区赛等赛事并表现非凡,共获得国际铜牌2枚;国家级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1枚;省级金牌4枚,银牌1枚。近年来,我校已有多名同学入选无线电测向中国国家队,2012年我校张鸣阳同学入选无线电测向国家集训队,参加在塞尔维亚举办的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近年来,学校先后参加2007年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选拔赛、2008年FLL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国北方区公开赛等比赛,共获得两块金牌,一座冠军奖杯,13枚铜牌;参加两次省级竞赛,合计五个项目,共获得1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近两年,我校派出代表队连续参加了世界VEX机器人锦标赛,均获得大会最高单项奖——“STEM”奖杯。 学校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不断扩大国际交流。目前学校已同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30所学校建立了友谊校关系或合作项目,学校每年都有国际间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其中,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威廉朱尔大学、瓦尔帕莱索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波特兰州立大学、威斯敏斯特学院、布莱尔特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十余所大学近几年陆续到我校招生。2011年秋季,我校与上海狄邦教育管理集团合作开设了IB和A-level课程,2012年5月底,我校获得IBO正式授权,成为东三省首家公立IB学校,增补了我省基础教育开设国际课程的空白。2014年6月,国际部首届51名IB毕业生共收到270份录取通知,其中36名同学被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录取。 学校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积极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办好“学校开放日”,切实做好长春市政府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名校义培”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同步教学系统”建设。学校被列为长春市中小学校长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吉林省城乡教育的同步发展,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教、研、培”复合功能得以进一步发挥。 建校六十四年来,东北师大附中培养出3万余名优秀学子,他们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勇于创新、成就卓越,很多人成为学术专家、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其中有全国政协原第一副主席王忠禹、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贾志杰、中国共产党第17届中央委员、现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王国生上将、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研究员霍裕平院士、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江雷、大气物理学家钟青、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总设计师严殿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电影《少林寺》、87版电视剧《红楼梦》、《大海啊,故乡》等曲目作者)等。 【结语】 东北师大附中在“精神如山,文化似水,创造如歌,发展为行”的六十四年历程中, 始终坚守“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宗旨,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人生发展奠基;尊重师生自由,崇尚包容与责任,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并积极帮助学生构建基于考试、高于考试,融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规律于一体的个性化学习体系,让每个学生成为自身发展的主宰者。 我们坚信,只要坚守自己的教育追求,梦想就会照进现实,幸福就在路上!

    http://www.msannu.cn - 2015-01-21
  • 吉林江城中学

    吉林江城中学

    吉林江城中学是1993年由薛宝库创建的吉林省首批民办中学。十三年来,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突出的办学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步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学校,优质教育的示范校。2005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 2001学校跨进了吉林省重点中学的行列,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满意十佳民办学校”,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吉林省人民满意的金牌形象学校,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中小幼现代教育科技理论与实践研究”示范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优秀实验单位,吉林省绿色学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吉林省课程改革样板校,吉林省科技教育示范校。 一、现代化的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6万5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2千多平方米。新的教学楼巍然耸立,科技实验楼气势宏伟,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机器人操作室,师生公寓、餐厅等设施,均属国内一流,可进行现代化、网络化教学。 学校现有初中、高中共109个教学班,5780多名学生,410名教职工,是吉林省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教学质量最高的重点学校之一。而这一切,没花国家一分钱,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 现在的江城中学,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环境幽雅,教学设施齐全,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光辉的乐章,走出了一条有独具特色的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 校长薛宝库是吉林省数学特级教师,东北地区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百名好校长,吉林省科研型校长,中国名校长高峰会议常设主席团成员,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中国时代百名新闻人物,2005年荣获“中国最受尊敬的民办教育家”称号,被评为“首届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 校长薛宝库带领一班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创世纪名校、育时代英才”,把学校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依法办学、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科研兴教”的治校方针和和“一切为了学生,为每个学生负责,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育人原则。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打造名牌学校,以现代教育思想锻造优秀人才,以独特的教育模式,实现个性化发展。以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主题,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鞭策每一个学生不懈努力,立志成才,为明日之中国而奋斗不息。在江城学子的身上体现着优秀与才华,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明天。 三、优秀的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教师为本。江城中学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按照“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着重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组织实施“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工程,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的实施与管理,注重教科研及科学的评价,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科学性、实效性。 学校从省内外聘用优秀教师,实行优者上、庸者下,既保持教师的相对稳定,更保持教师的绝对优秀。现有教师410名,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17人,一级教师178人,拥有一支由国家、省、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国家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组成的思想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队伍。他们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学生的爱戴,社会的好评。 赵凤臣老师在东北地区数学研讨会上被评为东北地区十佳优秀教师,物理教师秦大明在吉林省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第一名; 青年教师杜庆志在吉林省第四届教学新秀物理教师综合素质评选中获得优胜奖,在全国第二届《现代科技》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韩秀亮在吉林省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 2005年杜庆智、孙雪艳、佟建明被评为吉林市“全天候”教师,邹春萍老师被评为国家级数学教育优秀园丁,杨洪涛老师国家公派去英国留学。王有富老师获全国数学青年教师观摩课二等奖,2006年沈玉石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优秀教师,校长薛宝库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教育家。 四、坚持以德治校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构建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学校。学校成立了学生党校、学生团校、家长学校、新生入学军校,少年模拟法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的情操,组织健康有益的文艺、体育活动。 学校成立了由4000多人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加“爱我松花江、保护母亲河”的大型环保行动。 2004年、2005年五一节期间学校组织1000多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为学生讲解国旗知识并赠送一面国旗,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师生中的优秀代表先后有二十几名同志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近千名党的积极分子。 学校被评为吉林市精神文明示范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吉林省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吉林市德育教育示范校。 五、坚持科研兴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也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江城中学把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动力工程,成立了教育科研室,专门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增加教育的科技含量。 吉林市中学生科技实验中心,吉林市航空、航海模型试验基地设在江城中学,2003年吉林省中小幼科技教育研讨会、2004年东北三省数学教学研讨会、2005年吉林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在江城中学举行,2006年全国航空、车辆、模型比赛在江城中学举行。学校成为吉林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示范校,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校。 目前,学校承担了国家、省、市十多项科研课题, 2001年学校率先成为吉林省《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点校,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教学先进集体”称号,邹春苹老师获该项个人教学优秀奖。2003年吉林省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研讨会在江城中学举行,在第十九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被评为市级优秀组织单位。2004年9月,校长薛宝库、副校长张雪芬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实验研究》优秀工作者。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上,校长薛宝库的论文《关于民办教育优势的若干哲学思考》获一等奖。2005年赵彦同学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学校被评为吉林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吉林省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优秀实验校,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教学实验基地,吉林师范大学教学实验基地。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实验基地,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高中实验领导组高中实验基地。 五、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素质教育结硕果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培养21世纪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成立各种特长班,现有科技活动组、美术活动组,艺术团、文学社、航模活动小组、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特长。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的优秀学生。 每年学校举行文艺汇演,纪念“一二、九”运动,发扬青年学生的爱国传统,展示江城学子的艺术才华。 学校连续两年在市政府门前广场举行“颂歌献江城”大型文艺演出,数万名市民观看,师生们的精彩演出,博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 2005年学校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被评为市直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在2006年庆祝建党85周年系列活动中成绩突出,学校艺术团在市直教育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了汇报演出。2006年学校承办了吉林市首届“江城杯”小艺术家电视大赛,一切费用全部由江城中学赞助。2006年10月,学校举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 学校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刘军、王褚乔、李洋、郭美杞、赵莹莹分别获得全国少儿艺术大赛金奖。2005年吉林市中学生艺术节学校获一等奖。 学校被评为吉林省体育运动传统学校。在省、市中学生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比赛中获冠军。2004年张旭获吉林省运动会3000公尺比赛第一名, 2005年吉林市重点中学运动会学校获团体总分第三名,2006年吉林省体育传统校运动会获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2006年吉林省高中男子篮球赛学校获第六名, 中考十连冠 江城中学2006年中考连续十年总平均分、总优秀率、总及格率获吉林地区第一名。吉林地区前10名有3人,前100名有18人,王枭智同学以592分的成绩获吉林地区中考第二名。达吉林一中录取线572.5分213人,达毓文中学录取线560分431人,达重点中学录取线人,列吉林地区第一名,各学科满分888人,列吉林地区第一名。 高考创佳绩 学校现已跻身于省重点中学前列,连续七年高考成绩列吉林地区重点校前茅,多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家名牌大学。 2002年高考,李月同学获吉林地区文科状元,2005年高考,张磊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王晗同学已679分考入外交学院。进入吉林地区文理科前100名有9人,文科、理科实验班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录取线。重点大学录取率达30% ,大学录取率达100%。 2006年高考,学校有67名人次获得保送和自主招生资格,比率吉林地区第一,人数吉林地区第二位。袭奇、赵彦同学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潘明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张研同学考入北京大学。理科成绩列吉林地区第二名,文科成绩列吉林地区第三名。 竞赛夺金牌 13年来,学校先后有3000多人次在各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 2005年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张健、李哲汉、邓月、王翼获得一等奖,邓月代表吉林地区赴广州参加决赛获得铜牌。 2005年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安彤、李哲汉、刘峰获得金牌,安彤以150分满分获金牌。 2005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初二年级获团体总分第一,朱涛、安赓、金鑫、袁志、蔡剑男获特等奖, 2005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袭奇获一等奖,潘明等29人获二等奖。 2005年吉林省首届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在吉林江城中学举行,学校获高中组和初中组常规赛第一名,赵彦、孟庆宇获高中组个人第一名,卢振鹤和苗睿智获初中组个人第一名。 2006年全国数学能力等级测试初一李先民获吉林地区第一名 2006年全国数学能力等级测试江城中学初二费悦获吉林地区第一名 2006年全国英语能力竞赛江城中学初三郝卓获吉林地区第一名 2006年董超、杨雪晨获吉林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现在学校与国际教育接轨,已与英国剑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俄罗斯远东海洋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已成为接纳外国留学生学习的学校,现有二十几名外国学生在校学习。 江城中学在改革的大潮中发展,在搏击的风浪中前行。她是一首催人奋进的战歌,是一面迎风飘扬的战旗,是一片播撒希望的田野。她正以崭新的姿态、豪迈的情怀和坚定的信心,向着“创世纪名校、育时代英才”的宏伟目标前进!

    http://www.jljczx.com - 2015-01-21
  • 长春工业大学高新校区-公办全日制自考本科学校招生网

    长春工业大学高新校区-公办全日制自考本科学校招生网

    长春工业大学高新校区为长春工业大学19个学院之一,起始于1980年,主要以全日制自考本科闻名吉林省。多年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已经成为长春工业大学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春工业大学高新校区是吉林自考指导委员会批准的自学考试的试点单位,现开设二十多个自考本科专业;为了让更多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完成大学梦想,我校还筹备了一个全日制自考助学校区--长春工业大学高新校区高新助学校区,单独开展全日制教学管理工作,本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多媒体阶梯教室,标准化四人间公寓,地址位于长春高新大学城,与吉林大学本部相连,共享大学城校园基础设施。 学院以规范的教学管理,规范的学生管理和规范的生活服务管理确保办学高质量运行和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办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长春工业大学高新校区设备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已经启用,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办学条件不断加强。长春工业大学高新人为成为全国一流的全日制自考院校努力奋斗。

    http://www.ccuzk.com - 2014-07-22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创建于2000年,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颁发由国家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院系中国旅游协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吉林省旅游局和长春市旅游局行业岗位定点培训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春华秋实,旅院人发奋图强,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办学十四年来,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华章,积淀了独特的人文底蕴,培育了“天道德业体,古今成方圆”的大学精神.   学院拥有奢岭、净月两校区,均毗邻国家风景名胜区——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校园环境幽美,拥有最美丽独特的校内风景园林.学院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学院设有旅游管理、艺术、外国语、经管管理、国际交流学院等7个教学单位,67个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涵盖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五个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9100余人.   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建设,成果喜人.拥有省级特色专业“十一五”期间一个、“十二五”期间两个 ;课程建设方面,现有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课15门,校级优秀课2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两个;发表省级及以上刊物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20余部;在研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长春大学旅游学院英才云集,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2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248人,正高级职称71人,副高级职称17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345人.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育质量求生存,以办学特色求发展,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会学习、能创新、会做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学院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尝试“1.5+0.5+1.5+0.5”的创新模式,突出方向班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及合作办学,学院已与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美国、日本等国家高等学校实行“2+2”,“3+1”的联合培养模式.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纳入教学贯穿始终,成立了创业文化园、创意文化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学院以工商管理、外国语言、艺术学、经济学为主干专业,以旅游管理为标志性专业,突出为旅游及相关产业培养人才.强化品牌意识,坚持开放办学,密切与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外语、计算机四年不断线的同时,不断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校内建立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综合实训基地和动漫、数码、雕塑等创作室,在校外与近200个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实习就业一条龙的实训基地.学院动画专业实训基地还承担了中央电视台计划播出的大型动漫片《乌龙院》的部分制作任务.   学院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有10万平方米的教学楼,1.5万平方米、2000个阅览座位的图书馆,有教学用计算机2000余台、语言实验室座位1000余个、多媒体教室座位7000余个,有主干千兆、桌面百兆、5000个数据点、覆盖全部楼宇的校园网,拥有四个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形体室、旱冰场的多功能健身中心和人造草坪田径场,150多个监控点、覆盖全院每一个角落的校园电视监控系统,建有6层学生餐厅,洗浴、美发、洗衣、照像、超市、医疗中心等各类生活设施齐全.   学院设有“奖、助、勤、缓”“四位一体”的奖励和助学体系.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国家提供的国家奖学金每学年8000元;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5000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每学年3000元.同时,学院还设有一、二、三等奖学金和大学生创业奖.此外,学院还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和缓交学费等解困措施.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已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学院已明确发展定位,并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淀校园文化,凝炼大学精神,诠释大学内涵,全面提升办学实力,致力于建设省内知名,国内有名的独立学院. 求知在旅院,成才在旅院,十余年的风雨,十余年的磨砺,十余年的辉煌,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将充满信心,竭诚欢迎广大学子,携广大师生员工一起豪迈的走向美好的未来!

    http://www.cctourcollege.com - 2014-06-30
  •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55年,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等多种职能的省属公办高校,是吉林省首批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建院近60年来,学院秉承“厚德强能”的院训和“同心思进”的院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人才、企业家和党政干部,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办学积淀丰厚,1989年由原吉林省农业、工交、财贸三所管理干部学院合并而成。设有院部、高新、前进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且38万平方米的西部新校区已规划设计完毕,45万平方米的东部校区也在规划推进之中。学院建有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应用电子、服装工艺、计算机集成网络、食品检测等公共实验实训室74个,多媒体教室61个,院外实习实训基地98个,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及服务管理平台体系。   学院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优化教育资源,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现设有会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合作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农业学院、数字出版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教育学院、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网络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教学、培训、研究学院;在校各类本、专科7300人;开设了37个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艺术6个学科门类,重点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物业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汽车技术与服务为龙头的八大核心专业群,其中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试点专业,学科专业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塑造精品课程方面,学院也力创特色,形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与优秀课、院级精品课与优秀课的三级体系,现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课程30门,院级优秀课程 37门。学院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协议,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构建了校政联合平台,与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共同组建了“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师资队伍德高业精。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27人,正高职称33人,副高113人,双师型教师19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年突出贡献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得省市级集体及个人荣誉8项。   学院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十一五”以来编写著作教材226部,其中入选国家规划教材25部,共完成国家级、省级、院级课题274项,发表国际、国家重要期刊论文200余篇,被EI、SCI、ISTP检索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项并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多项。   学院科技文化氛围浓郁,学生综合素质高。我院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大学生无线电测向、数学建模、企业经营管理ERP、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导游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同类院校中成绩突出。   学院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与国内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综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省内同类高职高专院校前列。多次被国家和我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和优秀学校。   目前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学院将不断创新教育体制,利用好各种资源,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大背景下,发挥地域办学优势,切实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打造产学结合紧密、竞争优势凸显的品牌专业;转变办学方式,借鉴借用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搭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以改革为动力,坚持走好质量立校,品牌兴校,合作发展的办学之路,力争把学院打造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http://www.jemcc.net - 2014-06-30
  • 吉林省教育学院

    吉林省教育学院

    吉林省教育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一所具有师范性质的成人高等院校。有南、北、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租用林地1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已超过2亿元。学院现有教职工3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0人,教授31人,博士20人,硕士47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人力和智力基础。 学院共设有教学、教研、师训干训、党群、行政后勤等42个部门。在籍函授生1367人,日校生1836人。建有10多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建有体育馆、电子阅览室等辅助教学设施。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20余万册,并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等多媒体、音像资料,使学院教学教研方面的中文文献达到百万以上。学院建有吉林省教育学院网、吉林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研网、吉林民族教育教研网等几个网站,为学院与广大基层教师提供了丰富、快捷的课程资源。 教研工作针对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在基础教育研究、课程资源开发、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农村教育发展、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新课程 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设了从幼儿到高中,同时包含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教研机构和教研师资队伍,构建了省、市、县、基地、校五级互联互通的多层级立体教研网络,完善了规范教研队伍和教研活动的制度体系。学院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做了大量工作,使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改工作顺利启动和推进。学院立足我省实际,开发国家级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开发的1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套职教教材通过国家审定,开发的2套地方课程教材通过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教研部门还开发编制了21个品种、1000多万字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学院实施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关注农村教育,成立了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构建了县域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和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我省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典型的发现与培养,先后总结了东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小等一批我省中小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了李元昌、张再昌、赵谦翔三位“全国十杰”教师,以及窦桂梅、李婧伟等一批教改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在我省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学院大力推进现代教研方式方法的创建,建设了吉林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研网,建设了网络视频培训中心,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方式的现代转变。 学院配合省教育厅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坚持研培结合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高”的培训理念,建立了一支内外兼容、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开发了灵活多样的课程资源,变革了培训模式,建设了有特色的培训教材体系,实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2000年,学院承担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27个培训基地的评估中,名列前茅,继而在2001年,学院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培训免检单位。学院还以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为主体,开展了培训者培训、德育工作者培训、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瑞典“希望之星”培训等多元化培训。新课改以来,学院在义务教育课改阶段,开展了18个学科65439人次的新课程教材培训。在高中阶段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已开展了18个学科20000人的新教材培训,为我省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推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了骨干校长培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校长提高培训等各类培训。同时贯彻重心下移战略,举办了农村初中骨干校长培训和农村中心校校长省级骨干研修班,提高农村校长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等专业化水平。经过努力,学院的干训工作创造出了“124战略”和“以学促变”的培训模式和培训特色。“九五”以来,共培训我省中小学校长2万多人次,全省1万多名中小学校长全部接受了学院的培训。 学院立足于我省的基础教育,着眼于我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注重“内涵发展”,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先后实施了以函授、自考为主要形式的成人办学和以高职、师范本科为主要形式的日校办学,多元办学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学院形成了一年制民族预科、二年制专升本、二年制和三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系列,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齐全,全日制、函授自考并存的办学格局。同时,学院还加强了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文章,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日臻成熟,教学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1992年以来,从学院毕业的函授和自考学员总计66694人,在全省23.9万名中小学教师中,有5.2万人次接受过学院的直接培训。学院为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提高社会青年的知识文化素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探索职前职后相沟通的教师教育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努力。 科研工作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研究方向,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为重点,构建了结构合理、层次齐全的科研体系。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出台了科研激励和制约机制,使学院的科研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之路。学院以争取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为重点,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为突破口,强化课题研究与管理,推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九五”以来,学院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1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1项、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5项(其中科技开发成功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8项、吉林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4项。全院教职工出版著作教材475部,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75篇,其中被SCI收录32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7项。 学院注重开展广泛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开展了中加校长培训项目、中德职教校长培训项目、中日日语教师培训项目和中韩姊妹校合作项目,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课程资源、新颖的教育模式培训我省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与长春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学校合作,探索职前职后相沟通、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同时,还积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院访问和讲学,并派遣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国际会议或到国外大学、研究机构进修。既吸纳了外部资源,又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 目前,学院坚持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建设“二个基地”和“五个中心”:即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政策咨询中心、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心、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发展中心、职业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为重点,积极探索研培结合、职前职后相沟通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努力打造功能齐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持续发展,适应吉林省教育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省级教育学院。

    http://www.jledu.net - 2014-06-30
共 71 条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