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订阅RssFeed
  •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学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243万平方米(3640余亩),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9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69亿元。 学校设有19个学院、9个教学系(部)、4个科研机构和1个独立学院。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9个授权领域;78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1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另有青岛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学校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学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 学校现有在校生39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300余人,另有独立学院学生8100余人、成人教育类学生30000余人。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教授28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博士生导师158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17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0余项。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已为社会培养了22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90余个。“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842项,计划与合同经费8.8亿元。其中,纵向项目1167项、计划经费1.9亿元,横向项目2675项、合同经费6.9亿元。获上级科技奖励71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18项。“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88项,计划与合同经费7.5亿元。其中,纵向项目1249项、计划经费2.2亿元,横向项目1839项、合同经费5.3亿元。获上级科技奖励64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77项。2013年科研立项1090项,计划与合同经费2.65亿元,获科技奖励24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1项,授权职务专利633件。 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入园企业、研发机构120余家,现已形成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环保与化工、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等产业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5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开展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学生交流项目。接收有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 学校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 学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称号,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科技园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 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和“惟真求新”的校训。“十二五”时期,学校将建成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在省内领先、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http://www.sdust.edu.cn - 2014-08-28
  •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位于历史名城青岛。美丽的校园坐落在黄海之滨、浮山之麓,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里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青岛大学是由原来的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等四个学校合并而成的。追寻青岛大学办学的起点,可以上溯到四校合并前不同学校经历不同时期的历史源头。 一、青岛医学院教育的历史起点 早在1909年,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就正式开办了。学堂设置了法政、工艺、医科、农林等学科。当时学制健全,是青岛近代第一所综合大学,曾被当时的《协和报》誉为“蒸蒸日上之青岛大学”。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医科依托胶澳督署医院举办。这个胶澳督署医院就是现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胶澳督署医院为学堂的医科教育提供了医学师资以及教学与临床实习场所。 由于战乱,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于1914年停办。医科中还没有毕业的学生转学到上海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学堂医科的师资、教学设施及教学资料都留在了胶澳督署医院。胶澳督署医院改称为青岛病院。依托青岛病院,在原有医学教育的基础上,举办了青岛医学校。这个医学校后来曾在不同时期先后启用了青岛医科大学、青岛东亚医科学院等名称,到1943年定名为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尽管经历了多次战争的创伤,青岛的医学教育也从未间断。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停办后,当时的北洋政府拟在青岛继续设立综合大学,于1922年特派李贻燕赴青岛调查高等教育。李贻燕在1923年3月呈报的《调查青岛教育报告书》中认为: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成功的办学实践,为青岛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举办。私立青岛大学聘请了国内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二十四人为名誉董事,确定了“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开设文、理、法、商、工、医、农林七科,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办一所综合大学。 1929年,国立青岛大学在接收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举办,设文学、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校长杨振声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校内名师云集,学术气氛浓厚,在教学和科研上有许多建树,很快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学风。 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任校长。学校设文理学院、工学院两个学院,下设8个系,包括中文、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土木、机械等学科。校内人才荟萃,师生勤奋教学、成就斐然,成为学界仰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立山东大学曾辗转迁至安庆和万县办学。1938年办学中止。抗日战争于1945年结束。 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 国立山东大学合并了前面提到的源自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从而设立了医学院。同时设立的还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国立山东大学复校时还曾规划设置师范学院。 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学生修业年限为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学校聘李士伟教授为医学院院长,并聘请了沈福彭、冯雁忱、戚天昌、张之湘、梁福临、何森等一批有造诣的专业课教师。 1949年,青岛解放后,国立山东大学用名山东大学。华岗任山东大学校长。魏一斋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到1951年,徐佐夏任医学院院长,沈福彭任附属医院院长,并延聘徐佐夏、潘作新、穆瑞五、沈福彭、冯雁忱、陈慎昭等国内医学界的权威为学科带头人。 1956年,医学院从山东大学分离出来,独立建院,定名为青岛医学院。1958年,山东大学迁往省会济南。 1978年,青岛医学院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专业设置从单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向多专业医科院校发展。此后,青岛医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学术力量较为雄厚、具有较大影响的医科学校。

    http://www.qdu.edu.cn - 2014-08-28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始建于1976年,是一所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由山东省教育厅负责教育行政管理的航海类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青岛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南区,占地面积45.2万平方米,是青岛市花园单位。199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普通高考学生。2002年在山东省率先进行四年制双专业学历教育试点。200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同年,山东省教育厅授予我院“职业教育示范化院校”。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教学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2002年3月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2个专业成为全国高职高专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12月海洋船舶驾驶专业成为全国高职高专的精品建设专业,国际航运管理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是巴拿马船员适任证书在中国境内第一家合法培训机构、是中国最大的国际海员培训中心。中国国际货代从业人员考试中心、中远集团培训中心、中远集团党校、中远技术中心青岛分中心等设在学院。连续十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的高校。

    http://www.coscoqmc.com.cn - 2014-06-01
  •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 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 年。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 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 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http://www.ouc.edu.cn - 2012-04-11
  •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追溯学校历史,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 。

    http://www.upc.edu.cn - 2012-03-31
  •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踔厉奋发,薪火相传,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http://www.sdu.edu.cn - 2012-03-31
共 116 条«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