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是由青岛理工大学与青岛盛世华侨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全省首批、青岛首家独立学院。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件,2004年1月被教育部确认并于当年正式纳入山东省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 学院位于青岛市城阳区东部,著名的崂山风景区北麓,占地1060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图书资料近100万余册,电子图书24万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学校建成了基于802.11n的WLAN校园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学生宿舍区、办公区和部分教学区域;2013年学院在此基础上又投资700多万元对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进行了扩容。 学院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师资队伍中主讲教师9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在全国范围内聘任3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任职、任教,常年聘有外籍教师近20人在校任教。
http://www.qdc.cn - 2014-09-05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威海乳山银滩,校园面积1600亩。校舍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在校生7891人。设有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学院现开设35个高职专业,涵盖人文、社会、管理、工学等学科门类。人文学科为学院主要学科,包括商务英语等15个专业。 学院现设有应用外国语、国际商务和旅游管理3个实验实训中心,共5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0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功能配套齐全,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其中投资1380余万元的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安装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同声传译系统,可同时进行英语、日语、朝鲜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的翻译工作;投资310万元的笔译实训室,可以对64种语言进行翻译;投资97万元的“3D导游模拟实训室”,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VR),能满足对导游教学场景范围进行整体仿真的要求。学院馆藏纸质图书112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5TB(约95万余册),建成了完善的图书资料管理自动化系统和电子阅览室。体育设施及食宿条件均达到较高水平。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教学质量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体系,扎实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应用外国语实验实训中心被评选为“威海市职业教育市级示范实训基地”。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省级教改项目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院教务处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把科研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加以推进。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实行了学科带头人制度。设立专项科研经费用于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创办了《华夏职教研究》丛刊,为广大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近五年,学院共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2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9项;发表论文162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 学院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中西合璧、知行合一的校训要求和外语+专业+技能+综合人文素质的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学生获得包括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中央电视台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42项。近三年,学院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在95%左右。其中出国留学和实习、就业的学生已超过千人。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先后和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开展了教育合作,实现了师生互访、学历互认、教育衔接、资源共享。 学院的办学实绩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年连续获得;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全国诚信示范院校、最具综合实力锋范高职院校、最具专业特色典范民办高校、综合实力前十强典范民办高校等多种荣誉。
http://www.wsfy.cn - 2014-09-02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是市政府举办的全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学校目前占地1902.07亩,建筑面积401334.53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3855.6万元,教职工810人,全日制在校生15448人(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250人),成人学历在校生4805人。学校建有8个二级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石油装备与机电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会计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与传媒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开设54个专业,是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二、骨干校投入及任务完成情况 自2011年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启动,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政府承诺事项全部落实到位。骨干校建设预算资金10600万元,其中央财2100万元,地财7100万元,行业企业400万元,学校自筹1000万元;实际投入资金11628.51万元,其中央财投入2100万元,地财投入7961.85万元,行业企业投入561.49万元,学校自筹1005.17万元。经过三年建设,开放式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实验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在41项主要项目指标中,7项完成率100%,34项指标完成率超过100%,其中完成率超过150%的指标达到18项。成功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中心、实施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机构、先进文化引领和传播的重要场地。三年来,共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662项,被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评为“2013中国最具影响力职业院校”。 三、办学体制机制和校企合作 学校创新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开放式办学体制机制。健全东营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八个二级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搭建起了三级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区域内578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其中全国企业500强12家、市政府重点调度的50家。与山东蓝海集团、中国万达集团、山东万通集团东营市农业高新示范区等校企共建“蓝海学院”、“万达学院”、“万通学院”和“东营市农业高新技术学院”等合作学院,开设了“海信班”、“卓智班”、“喜旺班”等47个冠名订单班。在利华益集团、万达集团、华泰集团、科达集团等460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吸纳合作企业投入2966.8万元(其中,资金投入561.5万元,设备投入2405.3万元)。发挥行业协会重要作用,学校加入28个市级以上行业协会,拓展了合作发展空间。发起成立了区域内职教院校联盟,联合省内7所国家骨干校成立了山东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联盟,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深化,6个重点专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以项目化课程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工作,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等职教能力过关测试,将测试工作成绩作为各二级学院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共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造课程411门,开发工学结合教材(讲义)92部。新增省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特色专业4个,品牌特色专业群1个。 学校建成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科技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东营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了石油化工等10个综合实训中心, 162个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0个,毕业生中半年以上校外顶岗实习比例达到100%。 2013年,学校代表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个,获奖数量居山东省高职院校第一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模拟创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山东赛区比赛、“山东省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均获一等奖。 五、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了“内培外引、校企互动、联合培养”机制,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组织104人次赴国(境)外参加培训,2715人次参加国内各类培训。选派26名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赴境外参加培训,198人次参加境内各类培训,提高了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从企业生产一线及高校招聘了急需的27名专业教师。组织801人次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学校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91%,重点专业达100%。建成804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其中595人承担了教学任务,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了50.5%。 培养57名专业带头人,29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建设期内,有4名教师分别获得“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和“东营市首届功勋人民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两个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建有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2个、省级培训基地2个,是全省第一个“物联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骨干校建设以来,全校共完成各类社会培训14.63万人次。成立了“区域经济与政策研究所”“社会服务研究所”等20个研究机构,争取市级以上课题114项,横向课题72项,获国家专利249项。获得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学校成为全市首个经省外专局批准的国外培训单位。对口支援8所西部院校,为受援学校培训教师256人,培养学生530人,帮助受援学校建设精品课项目3项,其中1项成果被列为省级优秀精品课,联合开展科研课题10余项。 历时三年的培养新疆喀什地区新就业大学生工作圆满结束,全部243名学员顺利结业走上工作岗位,培养经验在全省推广。 七、招生就业工作 学校投资5071万元建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构建了“政府、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专业性、公益性、市场化”相结合的开放型大学生创业孵化运营机制。56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并健康运营。成立创业学院,创办了2个创业实验班。201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提高,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62%,年底就业率99.11%,比骨干校建设初期分别高0.71和1.38个百分点,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在全省考生数量继续减少的情况下,招生工作逆势上扬,2013年招生6974人,比2012年增长71.5%,文、理科高职录取分数分别高出全省专科最低控制线105分、121分
http://www.dyxy.net - 2014-09-02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教育厅主管。学院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教育部批办的“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建设单位,是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认的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是“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文明校园”、“潍坊市文明和谐单位”。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院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办学条件优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013亩,学院位于潍坊市中心繁华地段,东临市政府、人民广场、博物馆和富华游乐园;新校区位于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区,主要建设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院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0万余册;学院设有国家级实训基地8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35个、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61个,已建成计算机、电子、机电一体化、会计、电子商务、物流、商贸管理等高标准的一流实验实训室64个,各类实验实训仪器设备达6000多台套,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9个;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英语节目无线发射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紧密结合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战略,积极参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专业群。学院实行按大类招生,分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类、设计类、软件类、商管类、语言文化类、信息类、财经类、艺术类等十大类涵盖38个专业。目前,在校生一万余人。 学院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支撑。突出教学实践环节,推进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教育,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着重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学院实施“多证书”工程,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多种高层次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岗位快”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2008年、2009年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0多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 学院积极与国内外本科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相继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合作举办网络本科教育,与山东大学、鲁东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联办成教本科教育。 学院是部队招收士官首批定点院校;曾连续7次夺得“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全国第一名;2007年荣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09年荣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201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特等奖二项、国家二、三等奖各一项。
http://www.sdcit.cn - 2014-09-02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以培养、培训专科层次小学及幼儿教师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山东省周村师范学校, 2004年升格为专科学校,2006年迁至新校址。学校沐蒲学之灵气,汲齐鲁文化之精华,60多年来,一直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秉承“立德树人”的校训,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能力强的小学、幼儿教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淄博市乃至山东省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280亩,建筑面积21.3万㎡,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1.6万㎡,运动场馆7万余㎡,包括常规室外运动场地及 1.2万㎡的体育馆、校内双山区域户外越野和自行车运动基地等。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28万册,机械钢琴407台,数码钢琴135台。固定资产7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000余万元。 学校以师范类教育为主,兼有非师范类教育,现有11个招生专业,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1位。在校生共计8142人,附属类学生4000余人。教职员工559人,附属学校187人,教授、副教授144人。学校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现有人文科学系、数理科学系、信息科学系、学前教育学院、外语教育系、艺术教育系、初等教育系等七个院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设有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拥有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以及138处实习实训基地。 近5年来,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2021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41篇,著述178部,承担科研项目(课题)268项,其中省级课题78项,科研获奖320人次,其中省级获奖162人次。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先后与美国的爱丁堡大学、英国的卡蒂夫大学、韩国的韩国京畿大学、湖原大学等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服务机构开展了合作办学。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百所德育科研名校、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普通话培训测试先进集体、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升专以来,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全省高职高专办学条件、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工作、人才培养工作、思想政治课建设等10项评估。2011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遴选为19个省级教师教育建设基地之一。
http://www.zbnc.edu.cn - 2014-09-0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目前承办普通本科教育、普通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县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培训、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前身是1971年6月组建的山东省“五七”干部学校,1976年1月改称山东省省级机关“五七”干部学校,1979年4月改为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1983年10月,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4月改建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校园占地面积2671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49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72人;图书馆藏纸质图书74.7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6423.94万元。建立了先进实用的校园网,设有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国土测绘实训中心、物流工程实训中心、机电工程综合实验室等多个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建有500亩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园、60多个遍布全省各地的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系部,8个普通本科专业、37个高等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秉承“师生为本,发展为要,质量为先,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质量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全方位加强内涵建设。建成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及省级教改、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师每年承担教育部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国家级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70多项,获得科研成果奖励120多项。建有食品科学研究所、机械电子与过程控制研究所、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农业系统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形成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技术、机械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设有“齐鲁讲坛——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分坛”;出版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学院坚持以共识管理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着力打造和谐校园。大力倡导实施“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三公一民”的共识管理理念和“学生、老师、学校”三者一家、“教育、关心、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构建了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春之韵”、“夏之风”、“秋之声”、“冬之火”等为主题,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和谐校园文化。 学院主动承担农业现代化中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任务。构建起了以承担国家公务员局、山东省委、省政府等下达的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县处级农业领导干部培训、新型农民培训为主,兼顾地方政府委托培训等于一体的纵横交叉的干部教育格局,每年培训各级各类人员3000多人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设有17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联合举办了网络本、专科教育。 2002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在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05年,在山东省人事厅高校就业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平安校园”;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荣获“山东省‘十一五’星火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2012年6月,被国家公务员局确定为“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
http://www.sdngy.edu.cn - 2014-09-02山东管理学院
山东管理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创建于1938年。 学校坐落于泉城济南,两个校区分别位于历城区和长清区,占地面积1103亩,建有功能齐全的图书馆,拥有先进的工程中心、会计模拟实训中心、同声传译实训室等5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及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在风景秀丽的五峰山风景区建有数千亩的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1%以上,博士、硕士达60%以上。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建有一支以专家学者、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为代表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以管理学科为主体,设有劳动关系学院、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经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4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800余人,形成了管、经、工、文、理、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秉承“明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依托工会,突出特色,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坚持以立业教育为基础、立人教育为根本的“双立教育”,以专业彰显素质,以笃行弘扬品格,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5%,在省人社厅组织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第三方社会调查中位列第8名,为全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http://www.sdtuc.edu.cn - 2014-09-0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一。哈工大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历经90余年的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 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成立。经过29年的建设发展,威海校区形成了“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特色。在哈工大“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下,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标志着校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依山傍海的校园恬静娴雅,欧式建筑风格与简洁明朗的现代建筑风格,寓意着哈工大文化的传承、中西文化的合璧、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 哈工大(威海)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教学上坚持哈工大的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更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坚持创新改革,省级以上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群和优秀教学团队不断涌现。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促进了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2013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1.9%,硕士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3%。2013年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70项,其中,国际奖励33项,国家级奖励147项。 国家的重大需要和山东省的发展需求,促使哈工大(威海)形成了船舶、海洋、汽车与先进制造、信息、管理等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基础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实现了与校本部学科的交叉互补设置。威海校区现有10个院(系),2个教学部,37个本科专业,共享校本部的148个硕士点和82个博士点,单独设置的硕士研究生二级学科20个,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为“985”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船舶技术研究院落户校区,石墨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正式落成,此外还有特种焊接技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工程中心等6个省级工程中心、现代数字化医疗装备实验室等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复合材料研究所、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究机构70余个。其中,3个是国家级科研机构设立的分支机构,10个是院士亲自领导的研究所(中心)。 哈工大(威海)坚持以服务山东蓝色经济发展需要为己任,不断推进多领域应用科学研究。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承担了数百项以“863”为代表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持续过亿元,在新体制雷达、制导技术、船舶工程、海洋工程、车辆工程等方向凸显特色,尤其在电子对抗、水下焊接、分离与合成技术、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医疗装备、快速艇、特种车辆等方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一些企业与校区建立联合实验室,成为技术和产品的孵化基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哈工大(威海)坚持多学源、多元化建设师资群体。全校共有教职工800余名,其中教授92人,副教授249人,教师队伍博士化率达到55.9%。温广武教授入选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谭建宇教授入选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校区还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知名专家、海外学者组成的双基地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多年来,校区坚持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坚持青年教师进校要过“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和教书育人关”的优良传统,由此,校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持续发展。 哈工大(威海)还很年轻,但哈工大的文化传统和深厚底蕴给了他坚韧的灵魂、拼搏的意志和宽厚的品格。历史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时代给了我们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出发点,以建设船舶与海洋特色学科为重点,以服务蓝色经济建设为主要方向,坚定信念,乘势而上,在建设与哈工大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http://www.hitwh.edu.cn - 2014-09-02潍坊科技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坐落于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山东寿光,是寿光市人民政府兴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园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99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6%,总资产1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馆藏图书160万册,开通了学习、考试、就业、论文检测服务等内容的多源数据库资源,建设了数字化校园。现设教师教育学院、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外国语学院、贾思勰农学院、美术系和综合教育学院等12个院系,开设66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 学院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特色名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秉承“修身、博学、求索、笃行”的校训,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魂,创新发展,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实施“内涵发展,特色提升,制度管理,和谐校园”的治校方略,弘扬“创业敬业、求是求新”的学院精神, 打造了“适合的教育”,形成了“让认真成为品质”的校风,“责任高于一切”的教风,“勤学苦练”的学风,校歌《飞翔》唱响弥水两岸。 学院启动了“十百千”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为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学院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教授、研究员、副教授、高级教师486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56人,特聘教授141人,外籍教师33人。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形成了以农学为龙头,工学为主体,工商、经管、师范、艺术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2014年,学院与二炮签订了直招士官协议。软件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集群发展,辐射带动,特色鲜明;轻工生物技术等5个省级企校合作专业,人才汇聚,资源共享,工学相长;VisualBasic程序设计、房屋建筑学等15门省级精品课程,多科并举,引领推动,优势突出。学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韩国东西大学、水原大学开展了博士人才培养合作。专升本考试,录取人数连续11年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连续三年达30%以上:2012年30%、2013年35.6%、2014年32%。其中,2013年有41人被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录取,贾思勰农学院2个宿舍12名学生全部被国内知名高校录取,被媒体誉为山东考研史上“最牛的寝室”;“立足校内软件园区的中印合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列为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连续三年获全国一等奖,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连续五年获团体一等奖,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技能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科技外语大赛、演讲大赛等获特等奖、一等奖等200多项奖励;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大学生乙组武术比赛获金牌12枚,团体总分第一名;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荣获女子乙组全省冠军;2012年山东省大学生体育联赛篮球赛女篮、男篮分获全省冠亚军,学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12年山东省青少年武术学校武术套路锦标赛,学院武术代表队获金牌13枚,银牌1枚,铜牌3枚;学院连续两年获省教育厅优秀人才培养奖。 (“最牛考研寝室”12朵金花,其中2人已提前入校学习) 学院把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作为长远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工程,构筑起了联通全省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网络平台。开展了“教授、博士企业行”活动,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学习、实训、就业无缝链接。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6.62%,列全省58所本科高校第二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以其扎实的基础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意识和优秀的工作作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每年一届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创新以农圣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打造了校园中轴线文化景观带,编辑出版了《青春飞翔--潍坊科技学院校园文化释义》,健全了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建立了人性化心理疏导机制和一站式阳光服务大厅,全面实施了服务优化工程。学院现有10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先后成功举办了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摄影展、师生书画艺术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中国女排四强邀请赛、全国国际标准舞大赛、全国武术学校武术套路比赛、中美女排对抗赛、山东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和山东省体育舞蹈公开赛等重大文体活动和赛事。 (李美芹博士在观察学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鲁硕红”蔷薇长势) (苗锦山博士在观察“潍科1号”、“潍科2号”大葱新品种长势) 学院坚持科研兴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建有农业科学院士专家工作站、环境科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环境检测中心,是国家火炬寿光卤水综合利用特色产业基地、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卤水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学院建立了蔬菜花卉、植物病虫害防治、生态与植保、作物育种与生物技术、微生物研究、水产养殖、海洋精细化工、计算机软件研发、生物化妆品、农圣文化研究所等15个科研机构。建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为主体的山东(寿光)蓝色经济科技创新平台,是全国第一所针对国家“蓝色经济”战略建立的地方综合性科研机构。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学院在生物组培、病虫害防治、海洋化工、软件研发、化妆品研制等方面开展了50多项应用研究。选育出“潍科1号”、“潍科2号”大葱新品种,“潍科红”“潍科粉”番茄系列新品种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鲁硕红”蔷薇等10余种蔬菜花卉新品种,研发的“金陵十二钗”获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12项专利,研制的“美高斯麦”牌三大系列化妆品畅销市场,《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建设工程体系图书”,由农业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联合出资免费为全国各农村书屋配送。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省科技厅、教育厅、文化厅、环保厅等科研课题162项,获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7项,获国家专利108项,出版著作、教材230部,发表论文2616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篇。
http://www.wfkjxy.com.cn - 2014-09-02青岛黄海学院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建于1996年。学校占地1372.6亩,校舍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在校生19000余名,开设18个统招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学院办学格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重点发展经济社会急需专业和新兴应用型工科专业,涵盖船舶、港口、机械、电子、汽车、建筑、财经、物流、管理、外语等10个专业大类。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海滨城市 核心区位 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有美丽的海湾,漫长的海岸线,长长的木栈道、宽阔碧蓝的大海,这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也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拥有“中国品牌之都”之美誉,是中国的“帆船之都”,是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主办地。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海水浴场、极地海洋世界、青岛啤酒节、崂山等自然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享誉“中国人居环境奖”,位居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榜首。 胶州湾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贯通后,一桥飞架,一隧相连,青黄从此直接相连,大青岛时代也随之来临。青岛黄海学院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正好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地带,也是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核心位置,这里依山傍海、环境优美。2013年,由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建设的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基地――青岛东方影都成为学校近邻,该项目占地376万平方米,拥有影视产业园(欧陆风情、明清古都、阿拉伯世界等多个外景区)、会展中心(有3000座和1000座的大剧场各1个,2000人大宴厅和诺干个中小剧场会议厅)、汽车秀(是世界唯一三百六十度环绕舞台及汽车极限秀表演)、万达城(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各种室内游乐设施,拥有世界唯一定制的飞行过山车)、酒店群(规划了7个度假酒店,有1个6星级酒店和1个5星级酒店、2个4星级酒店和3个3星级酒店)、游艇中心(三百个泊位,将在每年夏季举办国际游艇交易)、国际医院(床位3000张,将由国际知名医院管理公司管理)、酒吧街(引进二十余家国内外知名酒吧,为游客提供现在休闲生活)八个功能区。其中影视产业每年将有30部左右外国电影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制作。同时,东方影都还计划引进50家以上的国内影视制作公司,确保每年不少于100部国产影视作品在此拍摄制作。这将大大提升青岛文化产业水平,提高青岛旅游档次。也为学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增光添彩,为学校的发展,为黄海学子的成才与成长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生活、就业环境。 设施先进 条件优越 学校占地1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室内乒乓球场、篮球场、大学生活动中心、雷锋纪念馆、博物馆、航空馆等教学文体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4万册,纸质期刊加电子期刊7700多种,影像视频资料5000余种。2011年学校图书馆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先进集体”。校园网络系统覆盖全校,充分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 学校极为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购置了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和加强了机械工程、船舶工程、电工电子、建筑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和公共基础类7个实验中心建设。建成了国内一流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实验室、国内先进的建筑仿真软件和建筑沙盘实验室、船舶仿真实验室、多功能财经实验室、国际物流实验室、开放式的电子创新和工业自动化实验室等76个;建有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青岛西海岸规模最大的实训中心,包括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6个实训基地,可容纳2200名学生同时上机实训;还拥有38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完备的办学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贤荟萃 名师强校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青岛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聘请了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学者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99人,其中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35%,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38%,“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占50%以上。其中在2011年青岛市首选青岛高校教学名师中,我校赵庆祯教授和杜昌民教授入选,这是青岛市民办高校中唯一入选的2位教学名师。 为充分利用优秀人才资源,加快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还特聘了30余位客座教授。多年来,客座教授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发展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如:全国劳模许振超,雷锋班三位老班长张兴吉、庞春学、曲建文和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共和国四大演讲家李燕杰、彭清一,原解放军海军副政委冷宽等。 学校奉行专家治校的原则,先后成立了由学者、专家、教授、企业家组成的“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学生思想教育、招生就业等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对教育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考评,确保了高水准的学科建设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紧密结合。 内涵建设 质量第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青岛黄海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学院以“知行合一”为校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各类职业资格证的过率达到99%。2011年升本以来,学校取得省级精品课程8门(模具加工技术、船舶建造工艺、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省级特色专业3个(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和港口技术评为青岛市重点专业。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技能大赛获得奖励574项。国家一等奖17项;国家二等奖52项;国家三等奖101项;山东省一等奖63项;山东省二等奖117项;山东省三等奖167项;青岛市一等奖6项;青岛市二等奖21项;青岛市三等奖30项。其中,2012、2013年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位居全国民办学校第一。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服务为本 高质就业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立了订单培养、就业准入制度,创立了毕业生召回制,形成了完善的实习就业全过程服务体系,努力为每名毕业生打造一条绿色就业通道。突显了就业工作的八大优势: 一是高就业率赢得了国家、省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是与美国安普、朗讯、韩国现代造船、海尔、海信、北船重工等30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三是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工作稳健高效; 四是独创就业保障体系,坚持长期就业跟踪服务保证毕业生就业权益; 五是通过系统科学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六是科学高效的就业机制和独具特色的安置措施; 七是签订培养合同书,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确保安置就业; 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青岛作为经济龙头城市,其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我校毕业生在青岛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加广阔。 办学18年来,8万多黄海学子走向海尔、海信、青啤、北船造船、青岛港等各类著名高新企业,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配套完善 校园美丽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建设和谐校园,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黄海人的追求。学校是由国内知名的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王伯伟教授规划设计,校园距离海边1.2公里,背靠小珠山,南北校园以群贤文化走廊(隧道)连接,绿草如茵,空气清新,为师生打造了生态化、人文化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先进,配套齐全。除基本的教学文体设施外,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餐厅、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医院、浴室、邮局、银行、超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院绿化面积达到60%,环境优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校园水系“涌泉”、“小西湖”景色更令人心旷神怡。学校在2011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诚信办学 美誉八方 建校18年来,学校的办学得到了党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 学校先后荣获“青岛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委组织部双新组织示范点”、“青岛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学党史、增党性、当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教育部思政司全国首届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示范学习服务中心”………………
http://www.huanghaicollege.com - 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