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2012/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要求对方怎么样,而应该退一步想一想自己为对方做了什么。尊重对方就应该体现在你的一举一动中,哪怕一句话,只要是诚挚的,都就是最人性的。

昨日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对过去空流泪、徒伤悲,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消沉了意志,浪费了精力。而不可及的明日,太空洞缥缈,不可捉摸。正确的方法就是关注现在,把握当下。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作为,不负此生。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地丢弃,还是意外地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

如果,我们眼里只有目标,只有彼岸,只顾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会全然忽略了岸边弱柳扶风的闲情雅致,天空飞鸟云朵的曼妙情怀,远山峰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人生一旦偏离最初方向,被虚荣掩饰,让浮华蒙眼,到头来我们收获的很可能就是一把眼泪,一声被暗礁伤害的叹息。

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健康;如果成为古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界的珍贵。好好吃一顿饭、欢喜喝一杯茶,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价值多少?“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身是“觉悟”。

面对讥毁,对治烦恼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持一颗不动心。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你的错,遭到讥毁那就是你应当付出的代价,反省自己、改正错误;而假的就是假的,既然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就无需理会,更不必放在心上,生气、难过、发怒。

现实不是励志片,成功并非必然结局。如果只是片面崇拜成就,那么我们追寻成功的历程必然充满着盲目与不理智。这些曾经鼓舞着我们前进的号角声,会幻化成为成功路上的陷阱,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跌倒。

仁者的无敌,不是因为仁者可以打败一切,而是在仁者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敌人。敌人不过是自己心念中的影像而已。朋友不能教给我们的东西,敌人却可以教给我们,敌人教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回报以更多的感激。所以,真的仁者,不是没有对手,是不把对手当对手,而当成磨炼自己心灵的师友。

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人根本不曾有,多数人是失败的时间多,成功的机会少。但若记取教训,不断重新出发,失败也是成功之母。不一定要财富增长、名位攀升,经验本身就是成功的条件,人格成长、品格提升,岂不是成功?做事做不成,做人也成啊!

短暂的人生,就像月光落在岩石上,月光辉映下,那碧玉般清妙的岩石姿态,虽然不会常在,但它的美妙,却惊人地装点着丛林大地。在短暂的人生中,只有善于把心安住在体味和向往美好的人,才能听闻到这种清寂无声的天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推荐】以平常心来看待祸福

有句话: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此所谓:泰极否来。阴盛...

心灵健康才是真正养生

现代人普遍重视养生、保健,而且遍地宣传健身养心的方...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

口善心不善,枉把弥陀念

王太太觉得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老公没本事不会赚钱,儿...

心净国土净

业缘有别 随着个人的业缘与见地,每个人念佛的境界几...

心存善念使人幸福一世

人有善心万事足,善心是一丝真情、一种关爱,它也是人...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业中,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

成为一名真正的富者

在人的生命进程中,在孜孜以求的去索取生活所需的同时...

兵小功大黄豆芽

兵小功大黄豆芽 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可对于吃...

一天四杯茶该怎么喝

上午一杯绿茶: 绿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济群法师:消灭「四害」是杀生吗

问: 消灭四害也算杀生吗? 济群法师答: 据说,动物...

念大悲咒化险为夷

在我家乡东北,有一个种田的农人,家里颇为富裕。某年...

精进与贪欲的差别

追求成功时,并不是非得踩在别人头上,不让别人有任何...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佛经中揭秘九种常见病的病因

中国人好吃,会吃,数千年来,也凝练了很多关于吃的智...

受驴身偿债五年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

家里人爱钓鱼,应怎样对待此事

问: 请问师父,家里爱人爱钓鱼,应该怎样对待此事?...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

如何去报佛恩?

问: 如何去报佛恩? 大安法师答: 要思惟佛对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