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人生的意义目的是什么

2012/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类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我仍然想直接的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

在生活中为欲望所迷失、困惑,这是人类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自流的话,我们就会无止境的追求财产、地位、名誉,甚至乐此不疲。

的确如此,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衣食充足,而且,需要有保证能自由自在生活的金钱。此外,盼望出人头地,也是人生的动力之一,这也不应该一律加以否定。

但是,这些只限于今生,即使积攒再多也不能带到来世去。今生之物中有一样永不灭绝的东西,那不就是“灵魂”吗?在迎接死神的时候,人哪能不得不舍弃今生建立起来的全部的地位、名誉、财产,只能带上灵魂开始新的旅程。

所以,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我毫不犹豫的、毫不夸耀的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人生在世,直到终要咽气的那一天止,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和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饶的努力活着。把这个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我认为人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别无他求。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饶的工作、勤勤恳恳的经营、孜孜不倦的修炼,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确实实的存在着。

人生在世苦难多!人有时候可能会憎恨神佛,为什么只有我要吃这样的苦头?但是,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有必要认为是这样的苦难,才是对修炼灵魂的一种考验。所谓劳苦,正是锻炼自我人性的绝好机会。

能够把考验当作“机遇”对待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有限的人生真正的当作自己的人生活下去。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练灵魂。

灵魂取决于“人生态度”,它有可能得到磨练,也有可能产生污点。由于人生的渡过方式不同,我们的精神既可能变得高尚也可能变得卑鄙。

不少世间少有的英才,由于没有崇高的精神而误入歧途。在我所安身立命的商业世界中,也有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赚钱就行,最终成为某种商业丑闻的主角。

都是商业奇才,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就令人不齿?古语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又才华的人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往往容易向错误方向发展。这样的人,即使凭其才智成功一次,但过分依赖才智终将上失败之途。

才智越是不同凡响,就越是需要指针来正确指引方向。该指针就是理念、思想或是世界观。

如果既缺乏这样的世界观,人格又不成熟,那么,即使拥有优秀的才智,好不容易具备的强势能力也会因为不能被运用到正确方向而误入歧途。这不只是局限于企业领导人,与我们的人生也是相通的。

我想可以用“性格+哲学”这个公式表示人格。由人类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后天在人生的道路中学习掌握的哲学这两方面形成人格。总之,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就形成了人们的精神品格。

因此,根据什么样的哲学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就决定了他的人格。如果不打好哲学这个根基,就不能使人格之树树干粗大,笔直成长。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呢?答案就是“做人准则是否正确”。这是类似父母给子女言传身教的那些简单而朴素的教导,是人类自古培养起来的论理、道德。

京瓷公司是我27岁的时候和周围的人创办的一家公司。我是经营的门外汉,缺乏经营的知识和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公司经营顺利,当时大家都无计可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下定决心坚持正确的做人准则,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也就是说,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贪得无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私人的利益等等。这些任何人在孩童时期曾经受到过父母、老师的教导——旦随着长大成人逐渐遗忘——的单纯的规范,我们把它们作为经营的指针,作为必须遵守的判断标准。

尽管对于经营曾经一无所知,但我单纯的坚信,若从事违背人们广泛接受的伦理和道德的事情,则最终一事无成。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标准,也是通情达理的原理,遵循这个原理进行经营就不会茫然失措,就可以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从而使事业走向成功。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条单纯且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无论一个人是否做了错事,但是不能违背根本的伦理道德——我把它当作有生之年最终要的事铭记在心,并努力在一生中坚定的遵守这一要求。

在当今的日本,一说起人类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就有很多人认为这太落伍、脑精生锈的想法。战前道德作为思想教育被错误利用了,所以,战后的日本在深刻反省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道德几乎一直视作禁忌之物。但是,本来它是人类培养起来的智慧结晶,也是规范日常事务的坚实基础。

近代的日本人以陈腐过时为理由,舍弃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许多智慧,过分的追求便利,丧失了众多本不可无的东西,伦理和道德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难道不正是现在,人们越发迫切要求和恢复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所必备的最根本的原理原则,并沿着这个原理原则切实的度过每一天吗?我认为重新恢复极其重要的智慧的时机已经来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在逆境中要好好尽自己的本分

有一位太太她也是先生没有责任,抛弃了她们,结果当下...

遇事能释怀 人生才自在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

大学生如何摆脱颓废,树立人生观

大学生甲: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

是什么让中国人一脸愁容

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

放生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佛性相同。放生是要我们在生活中以慈悲心去...

人生无常 时间的真相

从前,有位幻术师非常精通幻术,他有一位朋友是出家师...

细品「学会」,感悟人生真谛

学会理解,因为只有理解别人,才会被别人理解。 学会...

【推荐】道源老法师为临终者的助念开示

大德,我现在要向你讲几句佛法,希望你静下心来听着。...

发了菩提心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问: 发了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索达吉堪布答:...

神变月之殊胜

再说一件事,这是密法里有的,记起来就说,一会儿就忘...

吃素即是放生

佛教经典和历代祖师都主张为佛弟子要戒杀素食,这样做...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 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

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

孟子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放弃争执,一切随它去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爱树木花...

这个法门看似平常无奇,利益却不可思议

原文: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

失望的牧牛人

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

念佛把恶业的种子给它激活了

当我们业障很重的时候,我们念这句名号,会感觉到忏悔...

性如灰

一位修行的人,一直以性如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

外业障与内业障

外业障,是人们因家庭、事业、外在环境等因素遭遇的障...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