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以法自御为常富

2012/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法自御为常富。(佛说须赖经)

一、信佛法众行恭敬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没有主宰,不能确立中心的目标,这是因为他本身还没有信仰所致。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不能使思想统一而产生力量。信仰可以把各握不同的见解陶融成统一的思想,运用这统一的思想,可以解决人生许多的难关。谈到信仰,有人邪信,有人不信,有人迷信。当然,最好的是正信。正信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成唯识论》说,信有三种:1、信实有;2、信有德;3、信有能。譬如我们所信仰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是确实存在;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具足知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具有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力量。如《僧伽罗刹所集经》说:「法王为第一,众尊无过佛,愍彼众生类,三界佛覆护,可事可恭敬,欲度不度者,如是功德者,佛觉不觉者。」又《八十华严·贤首品》说:「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于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又说:「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所以,能够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正确的信仰,恭敬三宝,必能获得佛法的利益。

二、恕己安人善教诲

教育,要有方法。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以责人之心责己,就会减少自己的过失;以恕己之心恕人,必能增进人间的喜悦。《菜根谭》说:「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僧伽罗刹所集经》说:「日夜所造行,欲使众生安,究竟怀欢喜,无有若干苦,况当长在世,众患常逼己,不以苦尽智,离俗至彼道。」因此,遇事要能以你大我小、你对我错、你有我无、你乐我苦来要求自己;对待别人要能以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来安定别人。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能实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一个善于教诲的人。

三、不愚不恚不放恣

人生于五浊恶世之上,为六尘境界所围绕,不是贪欲作祟,就是瞋恚鼓兴,愚痴邪见,颠倒是非。烦恼,像扭械枷锁一样,紧紧的系缚了人生。

愚痴,又称为无明,是三毒之一、六种根本烦恼之一。是不明理之意。《大庄严论经》说:「愚痴盲瞑故,翳障生是心。」我们要从重重的障碍中解脱出来,必须要有智慧。《佛所行赞》说:「生老死大海,智慧为轻舟,无明大闇冥,智慧为明灯。」有了智慧的明灯,就能照亮我们的前程;有了智慧的舟筏,就能渡过人生的苦海。因此,不愚痴而有智慧,是解脱烦恼的法宝。

瞋恚,是三毒之一。《佛所行赞》说:「瞋恚坏正法,亦坏端正色,丧失美名称,瞋火自烧心。瞋为功德怨,爱德勿怀很。」瞋恚是和谐人生的一大障碍,应当以慈心对治。《大庄严论经》说:「慈心除瞋害,以除瞋害故,能获善果报。」瞋恚去除,即得身、心清凉,安然自在,如《出曜经》说:「人无瞋恚,不见众恼,安卧睡眠,天晓不寤。如服甘露,心识淡然。」

凡人由于贪欲,放纵自己,舍于善道,习于秽浊,而为爱欲所缚,不得自在。《所欲致患经》说:「贪爱所在,放心恣意。……放心恣意,为欲所溺。」又《出曜经》说:「诸有自恣,不顺正教,为爱缚所缚;不自恣者,便离于缚。」又说:「以欲網自蔽,以爱盖自覆,自恣缚于狱,如鱼入于狱。」因此,我们要摒弃私我,淡泊欲念,净化贪瞋痴的烦恼,使不愚不恚不瞋,幸福大门必能时时为我们敞开。

四、以法自御为常富

众生由于为愚痴、瞋恚、放逸所缚,因而身、口、意三业时常造诸恶业,譬如牧牛,不善守护,犯人苗稼,致使自他多受苦恼。《大涅槃经》说:「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又说:「如善牧者,设牛东西噉他苗稼,则便遮止,不令犯暴。」如何摄受我们的身心呢?《杂阿含经》说:「住于法依。」也就是以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爱瞋恚愚痴等烦恼。如《大方广宝箧经》中所载的安隐法、无戏论法、无过恶法、无怖畏法、正念之法、波罗蜜法、方便法、慈法、悲法、喜法、舍法、禅法等,皆是降伏身心的佛法。以此等善法驾驭身心,不为五欲所染,必能得大解脱,证悟永恒的真理,这就是最究竟的财富——般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佛经中对于获得财富的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财富,但要掌握获得财富的正确方法,...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于爱之不得其道,或偏...

知足第一富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

「富裕」的三条家规

第一条,叫富而不污。 污者,浊而染。拥有了大量金钱...

济群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造...

大安法师:贵贱贫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如何知道自己信愿是否具足

前面也讲过,「愿」就是生命的方向,我们怎么知道自己...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真正的财神法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

饮食性格决定你的健康

第一类:狼吞虎咽速食型,肠胃很受伤 饮食性格表现:...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历程

问: 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

宣化上人:八德是做人的基础

(一)孝: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

六款素食养生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提倡吃素的人也日渐增多,而...

令师神通超人,平时是否教你们神通

美国度轮老法师(宣化上人)弟子恒某师、恒某师,来承天...

妙莲老和尚《拜佛念佛的方法》

(一)拜佛的方法与功德 我们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训练自己倾听的工夫

沟通是一种修行,必须有很好的禅修才能做到良好的沟通...

向鬼神祈祷就是邪见

世间人生病或者有危险灾难等等不幸,不知道念佛修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