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理跟事不能分开

寂静法师  2012/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事,一个叫理。事就是事物本身,理就是事物里边所隐藏的规律。听开示是从理上感悟佛法;念佛,念咒,拜佛,念经,这些是从事上感悟佛法。跟我们念书一样,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规律、技能,是道理;把这个道理拿到生活中去实践,这个叫事。在佛法上,这两个都不能离开。理上增长我们的智慧,事上增长我们的信心。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理上,智慧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多,方法技巧越来越多,但是不一定能够建立信心和信仰。如果光是具体在事上修行,只是念经,只是念佛,只是打坐,没有听经闻法,我们会有信心和信仰,但是会缺少智慧,不能把事和事之间的道理融会贯通。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若人信心,无有智慧,是人则能增长无明。”又说:“若人智慧,无有信心,是人则能增长邪见。”所以单一的智慧可能发展成邪见,单一的信心可能发展成愚痴。佛告诉我们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智慧,也就是说既要听经闻法,又要老实念佛。

这几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因果,讲了消业有三大法宝,我们一起来回忆:第一法宝是忏悔,第二个法宝是接受、承受。果报分为善报和恶报。众生在这个世间都想得到快乐,远离痛苦,喜欢善报,不喜欢恶报。不喜欢恶报,我们在生活中就不能去种恶因。种了恶因,这个恶报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喜欢善报就应该在生活中去种善因,种了善因,不想得善报也不行。所以佛教里头有一首偈子,是这样说的:“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句话,够我们受益终生,这句话也可以消除我们无量的灾难,带来无量的福报。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种下了善因或者恶因,也许暂时没有得到报应,但是这个业因是不消失的,它生生世世跟着我们,即使过了百千劫。一劫就是四十三亿二千万年,百千劫是多少长时间呢?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等到因缘成熟了以后,我们还是要承受善恶果报。当我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就知道做人不能光看眼前。最看眼前的人就是抢银行的人,因为眼前就是钱,看不见脑勺后面的枪。《太上感应篇》告诉我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恶的报应就跟我们跟影子一样,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跟着师父参加这个冥阳两界的超渡佛七,我感受很深。有时候念佛都会流泪,为什么流泪?就是看到我们受恶报的人太多了,众生太苦了。所以今天中午我跟师父说:“师父,这个法太好了。无数的冥阳两界可以靠着这个法得渡。”我跟师父许愿:“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法弘扬出去。”

消业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师父告诉我们的:舍命全交,或者称为皈命西方。这么多人已经有恶报,怎么样消除呢?用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这个业力太大了。《地藏经》告诉我们:“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胜道。”也就是说业力很大,大得比喜玛雅拉山还要高,比大海还要深,它可以障碍我们修行。那业力这么大,怎么办呢?只有靠佛。今天上午我在我的电脑里边写下一句话:“人的一生,只有信靠佛才有希望;信靠自己,只会受苦受难。”一旦发生恶报,要以最快的速度舍命全交。今天还没有发生恶报,更要舍命全交,一心皈命西方极乐世界,皈命阿弥陀佛,我们的恶报就不会发生了,佛大慈大悲大雄大力为我们把这些恶报消除了。

我们接着复习因果里边的一个原理。经上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把前世和今生稍微改一下,听得更明白:欲知过去因,现在受报的就是;欲知未来的结果,我们现在所作的就是。我们要把这个偈子记住。

还有每天下午放蒙山的时候,念的《华严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就是因,是一切万事万物万法的因。万事万物万法本身是果。

今天下午就要送牌位了,我们冥阳两界就要在这个时刻得到彻底的超渡,共同回归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冥阳两界的众生关照到,用念头把它带在身边,用心把它带在一起,跟着我们的心,蒙佛接引,回归西方。

师父给我们的这个法特别的灵验。我也这样用过,很灵验。就是哪里不舒服的话,一用就灵,所以我们要有信心,这是用事实证明的。有人在前面主法,带领所有的人一起拜,还要用心关照到看不见的冥界众生一起拜。这样有效果,这样有力量。这里是什么原理呢?刚才已经念过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我们念佛做佛事的时候,念经拜佛的时候,这个心最重要。用心就灵验,不用心就不灵。因为没有心,它就不生法;有心,法就是成立。所以佛告诉我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我把道理告诉大家,下午的时候多用心,少打妄想,这样今天就会把我们的灾难彻底消除。最后祝福大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寂静法师文章列表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

圣严法师《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没有五蕴皆空的...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照...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

修学佛法的次第依次为 :第一、深信因果,第二、亲近善...

去外面看世界,是要你观察自己的心

有的人到外面去旅游,好一点的酒店洗漱用具是免费的,...

吃蔬菜的五大误区

大多数人都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好,但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每...

消除痛苦的几种方法

痛苦,是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

如何用佛法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问: 请问师父,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丈夫与妻子...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

佛说人在临终时投胎到哪一道的现象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第十卷阿阇世王受记品记载:...

中西医的素食营养观

目前的社会,由于对素食营养知识的缺乏,造成一般人对...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与持诵事迹

金刚经十大威力依《金刚般若经旨赞》开示:此经有『十...

无信心者佛也不能救度

假如自己没有信心,即使遇到真佛摄受,也不会有什么收...

念往生咒回向给被杀的众生有用吗

问: 顶礼师父!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父母是北方农村...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素菜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却不喜欢吃...

人生快乐的追求

快乐,是人生所憧憬、所追求的。学佛也正是为憧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