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2012/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语’、‘真言’,而是能帮助世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之境界的九个字。

这九个字,就是: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净宗历代祖师大德,鉴于许多世人虽然努力念佛,但不得力,临终时不能往生,究其原因,皆平日念佛,有口无心,有以致之。于是,他们将前人念佛的经验和自己的心得结合起来,得出这九字真言,以便世人知所效法,在念佛时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这九字真言,是念佛法门的要诀,是修行念佛的心法。谁能依此要诀、心法去修,势将不难达致佛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境界。

所谓‘发乎心’,就是佛号要由心而发。

凡夫的心很多,有八识心王和五十一心所,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即‘真心’和‘妄心’。

‘真心’又名真如、实相、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圆觉、法身、涅槃......等等,名相虽多,而体则一,它是属于本有的,真净妙明,永不变异,当我们的心绪宁静,无念而又无想时,就是这一种心现前;‘妄心’又名缘虑心,它是属于后天的,常起妄念,时生时灭,当我们的六根入了六尘,而起思虑和分别时,就是这一种心现前。

简单一点说,真心就是‘清净心’;妄心就是‘染污心’。

那么念佛应由什么心而发呢?当然要由清净无染的‘真心’而发,绝不能由染污的‘妄心’而发。偏偏世人都与此相反,多数是由‘妄心’而发,不是由‘真心’而发,于是乎念佛时,心潮汹涌,妄念纷飞,这就难免‘念佛三天,佛在眼前;念佛三年,佛在天边’了,越念离佛越远,永远也达不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须知,‘一心不乱’之一心,指的就是真心、清净心,念佛要‘心中只有佛,佛外更无心’,那才是一心;若是心中还渗杂著别的念头,那已不是一心,而是二心了。一心才是‘真心’,二心乃是‘妄心’呀!

因此,念佛时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要把充斥心中的贪、嗔、痴、慢、疑统统放下,以使心境清净平静,保持于一,不生二念。

如果能够以清净之心来念清净之佛,自能与所念之佛,心心相应,感应道交,达致一念感应一念佛,念念感应念念佛之境,这样念佛,哪有不往生之理?

所谓‘出乎口’,就是声从口出。

从什么口而出呢?要从‘心口一致’之口而出。

许多人念佛,口里念佛,心在打妄想,心口不一致,这样念佛,叫做‘不老实念佛’,这样念佛,古德说:‘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必须心口一致,亦即口里念佛,心中想佛,这样念佛,才叫做‘老实念佛’。这样念佛,一句有一句的功德,一句有一句的实效,所谓‘功不唐捐’,你就不会白念了。记住:佛号由口而出时,必须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符合‘出乎口’的标准。

所谓‘入乎耳’,就是音从耳入。

音如何从耳而入呢?就是在念佛时,所念的佛号,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是无声的默念,只要注意听,一样也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用心静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任何纷乱的思潮都会立刻沉寂下来的。

在‘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之九字真言中,以‘入乎耳’三字为最重要,因为能否达致‘一心不乱’,此为关键。为了做好‘入乎耳’的功夫,念佛必须不缓不急,因为太慢了,人容易昏沉,太快了,又听不清楚,影响‘入乎耳’的功夫。

为了达致‘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必须时常审察自己:

发乎心时,心里是否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出乎口时,口里是否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入乎耳时,耳里是否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则妄念就会越来越少,乃至于无,‘三昧’自会忽尔现前,令你亲证‘一心不乱’的境界!

念佛贵在‘一心不乱’,不在于多念快念也。而‘一心不乱’,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两种。事者相也,即著相而修;理者性也,即称性不著相而修。修念佛法门,一般均由有相入于无相,先往生有相之‘凡圣同居土’,进而契入于无相之‘常寂光土’,只要到达‘凡圣同居土’,则‘常寂光土’指日可期矣,因为: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谁想在念佛方面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或想成为往生极乐的新科状元,就必须对此九字真言痛下功夫。即使障深慧浅,一时达不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至少也能‘工夫成片’,也就是当烦恼起时,念佛能把它压下去的工夫。

当代的净空上人告诉我们:‘一般行者所讲的“工夫成片”,就是《无量寿经》中之“一向专念”,念到工夫成片,到临终阿弥陀佛来接时,先有佛光照到行者,业障立时消灭,工夫自然加倍,达到了一心不乱。若是已经念到事一心,经佛光一照,即能达到理一心。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一心不乱,不必顾虑,只要老实念佛,一定成就。’

用现代的话来说,‘工夫成片’约相等于精神初度集中;‘事一心不乱’约相等于精神中度集中;‘理一心不乱’约相等于精神高度集中。《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意思是说,谁能使精神高度集中,那么,明自心、见自性、开智慧、得神通,无事不可办矣!

于此要祝愿所有念佛人:把清净心念出来,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共同朝向念佛的最高境界迈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

鹦鹉往生的事例

八十年代包头有一只鹦鹉,是一个爱好鹦鹉的人从四川重...

难以老实念佛的症结在哪里

问: 怎样才叫老实念佛?人们为什么难以老实念佛,其...

闭关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

净土行人勿定往生时间

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 那个...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 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

为畜生道念佛有用吗

问: 有时看到畜生道的众生,我们在心里为它默念阿弥...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

人生十鉴

1、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别是在高兴的时候,其实那...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

五欲犹如大贼,急当远离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

公鸡与虫儿

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

不同思维,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双胞胎兄弟,不约而同...

从小裁缝到大作家

这次,我们一行到浙江大学学习,我结识了一位学友,她...

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问: 佛法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索达吉堪...

牛腹蓄乳

从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开一个宴会请客。邀请许...

怎样能使心不要躁动

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

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

【推荐】太为自己想的人往往富贵不了

富贵的人,要有富贵的心,就有富贵的嘴。人造嘴业最为...

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佛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暇满人身又闻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