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消费与惜福

明一法师  2012/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消费”这个词里的“消”有“灭”的意思,“费”有“福”的意思。人们每时每刻都要消费,消费金钱、资源、时间、人生、青春、爱等等,这些被消费的东西在佛教里有个名词叫“福报”,也就是说我们每时每刻在消费着自己的“福报”。这些被消费的“福报”并不是凭空而有,一丝一毫的福报都是需要去积攒才能得到,所以珍惜“福报”非常重要,消费的时候应三思而行。

有人一定不以为然,可能会认为我的消费是我自己的劳动所得,我辛苦工作或是学习才得到这个消费的权利。其实不然,因为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因缘所生法—佛教里面叫“缘起性空”。“缘”就是条件,具体地讲一切事物是有条件地存在的,离开条件,事物也就解散了。我们的权利,我们的消费品也是一样。

固然你有权利消费你的所得,但是你的消费权利来自何处?你的权利如何实施?最最简单的问题:你今天吃的饭来自何处?如果是你自己种的,那么做饭用的能量来自何处?就算你自己砍材烧的,木材是谁管理种植保护的?如此等等问题一经探究后你就会发现,我们没有一刻钟可以离开别人,我们是互相依赖而得以存在,有存在也就必定有他的理由或者叫做条件。我们所要珍惜的就是这些条件。

永嘉大师说:“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怎如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如如来地。”这就是说我们的福报是有尽的,所以一定要珍惜。就算你非常的能干,积累了大量的福报,如果不去珍惜那也是会很快枯竭。消费的渠道有很多很多,这里我就不讲别的消费,我想讲的是我们常常没有注意到的一种消费,也就是“管理”。我们的福报希望不要在这不起眼,或者说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挥霍了。

其实“管理”有很多的含义,在我们消费品中“管理”的消费无时不在。因为我们的存在是互相依赖的,所以“管理”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帮助。我们需要别人教我们吃饭;我们需要别人教我们生存或者叫劳动的技能;我们需要别人教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式;我们需要……这就是我们在消费“管理”。有人在这方面消费是很大的,有的人却很少,不管多少我想大家在消费的时候一定是不会去注意的。所以我们真是福报从我们手心流失还不知道,实在是太可怜了!

有了福报,人生就没有坎坷或减少很多坎坷,有了福报就可以进一步去修得智慧。有了智慧就没有烦恼,就能修到更多的福报,如此循环往复。我们不能轻易就把自己的辛劳白白浪费,我们只有勤劳地修福修慧才能得到解脱,所以珍惜福报很重要。祖师们的话叫:“惜福”,大部分人知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却往往忽略掉自己消费的“管理”。

在寺院的生活中尤其明显,因为寺院是按照六和敬的精神共住的。所谓身和同居,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要维护众人在一起的安定秩序就会需要很多的管理。我们如果参与管理那是得到福报,我们如果是自觉配合管理那也是得到福报,我们如果不配合甚至制造麻烦那就是损失福报。所以我们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刻刻地有自觉,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不要只注意抓住一粒米,应该还知道自觉配合管理这个大西瓜。

要想能够做到自觉,师父的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是最有效的。所谓做人:要建立信仰;要明了因果;要具足良心;要讲究道德。做事:要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要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要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要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能做到这样,那你就一定是没有在消费“管理”而是通过“管理”培植福报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在管理自我的过程中积攒无量的福报。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积聚大福德资粮的关键是什么

问: 积聚大福德资粮的关键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

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

这只鹅能听闻到佛法,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著佛...

不要用佛法给自己施加压力

我们不择手段,千辛万苦所谋取的财产、事业、权力、地...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

金钱的拖累

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英...

无贪心的布施最殊胜

布施中,无贪心是最为殊胜的。比如你为了求平安、求健...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

佛教如何看待神通与感应

网友:我的问题就是,我接触的不少人,是被吸引过去说...

令外貌庄严美丽的好方法

1、心念的力量 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 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

【推荐】五戒的制戒因缘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

发了菩提心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问: 发了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索达吉堪布答:...

做人的佛法

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就在每个人的心...

深藏在骨子里的习气

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心,要知道在兴风作浪的主意识...

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

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南传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能...

幸福的感受

当今,有一种让人担忧的情况,这就是我们的幸福观正呈...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

大安法师:般若智慧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