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吾和身的关系

大安法师  2013/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普劝修持一。或人问孔子曰:人有迁家而忘其妻者。有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纣则忘其身。若以道眼观之,今人皆忘其身矣。何则,自早晨开目离寝,至夜间就寝闭目,无非尘劳。未尝暂省吾身,是皆忘其身也。且人之于身,以日言之,莫大于饥渴,必为食饮之备。以岁言之,莫大于寒暑,必为裘葛之备。以终身言之,莫大于死生,而不为净土之备。何哉?且若人有百斤之金,猝有大难,不能负挈以行,必舍之而去。若抱金而与之俱死,世必谓之大愚。是皆知此身重于百斤之金也。】

——《龙舒净土文》

有人曾经问孔子:有人搬家,他把自己家里的家具什么的都搬了,却把他的妻子落下了,有没有这回事?有没有这样的人?在一个家庭中,妻子是主妇,离开主妇还成什么家啊?搬家,把重要的妻子忘了,有没有这样的事?孔子说:“又有甚焉。”这句话很有意思:有啊,有搬家把妻子落下来的。还有比这忘得更厉害的呢,不仅把自己的妻子忘了,连自己的身体都忘了,都落下来了。那这是谁呢?讲了两个人:夏桀、商纣。这两个人,一个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天子,一个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天子。他们暴虐不仁,最后被推翻了,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他可不是连自己的身体也忘了吗?

如果我们再用慧眼来观察我们周边的人,很多人都是把身体忘了——忘其身。怎么叫忘其身呢?我们每个人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到夜间拖着疲惫的脚步又到床上闭目睡觉,你这一整天干了些什么呀?赚钱、求名,无非追求五欲六尘,没有一刻的时间来反省一下吾身。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有过几个省啊?“吾身”是什么意思?吾是主人公,身是客人。我们要了解我们有吾、有身,身是客体,吾才是主体。主人是无量劫都存在的,是无生无死的。客人是可以改形换面的,是可以来来去去的。我们思惟过没有,譬如我们到远方去,我们会坐种种交通工具,或者坐船,或者坐马车。那么乘船马车的是“吾”,而舟车马是“身”,他们俩是能坐和所坐的关系。像一个演员,演员作戏,他会扮演种种角色,扮演帝王、扮演官吏、乃至扮演乞丐,这些角色是他的身,能扮这些角色的是吾。那么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这是什么?这是身。之所以能视听,见闻觉知的是吾。所以这个身有生死,有衰老,到了衰老了眼睛就会昏暗,耳朵就会聋。但是所有能见的见性、能听的闻性,它不会昏,不会聋。如果我们把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认为是主人公,这就叫认贼为子了。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认清楚吾和身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吾,不要被这个身所控制。所以儒家和佛家都讲,你首先要从其大体,要认知我们的吾,我们的本心,我们的自性,这个身体是为我所用的东西。如果一个不明白道的人就是个小人,他就从其小体,一生都为这个身体去奔波、去照料。这就是吾、主人公被身所用。主人公昏迷了,贼在家里当家作主了。我们反省过这样的关系没有?吾和身的关系。如果没有反省过,我们受无明欲望的牵使,就一定是被身所用,被欲望所控制,这就是“皆忘其身”。殉欲忘身啊!所以这些都要冷静地反省。

吾与身的关系,从每一天来看,莫大于饥饿和干渴,所以常常要找饮食来作准备。以一年来看,莫大于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暑热,所以必然要为夏天准备薄的衣服,为冬天准备厚的御寒的衣服。那么以人的一生来看,莫大于死生。我们为生死做了什么准备?为生死做准备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吾——我们不生不灭的自性负责,才是最好的准备。为什么要做这种准备?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因为虽然其它有些东西也重要,但有一个轻重缓急。比如人的身体相对外面的财物而言,如果一个人有一百斤的黄金,但一旦碰到水灾、火灾、避难等大难临头的事的时候,他为了逃命,一定会把这一百斤黄金舍掉,保命要紧。如果他舍不得这黄金,抱着金子跟它一起死亡了,那别人都会说这是个愚痴的人。因为你死了黄金再多也没有用,所以保命要紧啊!从这里也就知道身体是重于一百斤黄金的价值的。进一步,吾与身来比也有这样的一个关系在里面,吾重于身何止千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

星云大师《有道者的心态》

道德,像一件华丽的衣服,可以庄严一个人的仪表;一个...

人生如梦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方法

如果我们想在临终时顺利地往生,那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充...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什么才是真学问真本事

什么是真学问?什么是真本事? 真正的学问是看破!真正...

罗汉鞋的鞋洞有什么含义

平时在与信众的接触中,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问: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

没有出离心,修一切善法也跟生死不相应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但...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梵网经菩萨戒》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萨戒的核...

时常惦记着死亡是否太消极了

问: 师父,有的人会觉得,时常惦记着死亡太不吉利或...

证严法师《无声的说法》

无所求的奉献,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

母亲的一切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

身心一如相互连结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

生气了就绕着房子跑三圈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什么是禅七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

让心无所住,自然无有七情六欲的苦恼

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中,佛陀教导我们,第一觉悟:「...

大安法师: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

问: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信愿行?只要有了信愿持名,...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