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用功的入门方法

2013/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二。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严持戒律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著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著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条件太好了,反而对修行不利

中国人更应该懂得禅的智慧,你会更加地豁达。或者说,...

用功和修行

今天讲一讲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因为很多同修都在问,...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

炒熟的芝麻种子

《百喻经》里有一段譬喻:有位农夫听说芝麻的营养价值...

不求才能得到,放下才能圆满

一般世间人爱惜佛胜过爱惜众生,尊重佛而不尊重众生。...

星云大师《怎样做个佛光人》

第一讲 台湾大学的师生,都自称台大人,在中国文化大...

济群法师:掌握八个修行核心

佛教经论众多,若无善知识引导,仅靠个人摸索,很难深...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

《善生经》的启发

《善生经》的缘起是有一天早上,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

无量无边的烦恼由无明而来

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

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房子

从安乐道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

爱得死去活来的,往往是前世的冤亲债主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位施主怀里抱着儿子...

助念生西须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莲友: 今日大家参加盛会,学人来此...

佛说末法时代的六种外道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世尊曰:如来灭后,多...

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淫欲心重如何对治

问:顶礼师父!弟子淫欲心重如何对治? 学诚法师答:...

包容二字重千斤

似乎,这是个计较的时代,分秒必计较、丝缕必计较、颗...

圣严法师《佛教与心灵环保》

《增一阿含经》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可...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问: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