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南怀瑾老师  2016/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这些就说明了人生在世,受批评没有什么不得了;如果对人家的批评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但是要注意批评,“有则改之” ,如果人家的批评是对的,就要改过来;“无则加勉” ,自己如果没有错误,就勉励自己,不要去犯这个错误就好了。

这一段是孟子答复别人,讲人生修养的话,青年人听了会有小感触,可能不会有大感想,要等年纪大了,才会知道 “谤随名高” 的道理。一个人名气越大,被骂的机会越多,骂你的人也越多。有些人为了想出锋头,专挑有名气的人横加攻讦。这时候,有名气的人,一定要学会容忍,否则回他一句,他就达到了目的,到处宣扬 “某某人和我辩论,如何如何……” 。这是一种很鄙俗卑下的手段。

但既然听到了反面的诽谤,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反省自己,严格检查,在自己的心理、行为、道德上如有过错,立刻要改,因为别人的话,有时并不一定是讪谤。假使自己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则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听到了谤言,也没有关系,只要学佛家的 “忍辱” 就是了。

永嘉大师的《证道歌》说:“从他谤,任他诽,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人就要做到这样。一个人的名位高了,所受到的反对与攻击会更激烈。后世所崇敬的圣人,在当时的遭遇却是非常痛苦的。从历史上我们得了一个教训,要想做圣人,一定要从极痛苦中站起来,问题在于受不受得了这种痛苦。

一个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做官,基本上都要有这样的修养,受得起批评,痛切反省,修正自己,这是儒家,也就是佛家,也就是修道。不要以为打坐做工夫才是修道,打坐有工夫的人,如果给他两个耳光,骂他一顿,看他的工夫还有没有?本来打坐清静为 “梵行” ,这时他就变成了 “焚行” ,一下子把他自己所有的工夫都烧光了。这是由于受刺激之故,还不算数;如果好话来了,恭维的来了,那比打两个耳光还厉害,那可会把你深深地活埋了。所以不要怕批评,更可怕的是恭维,接受恭维,就是心中想超人一等。说得好听是自尊心,实际上就是我慢,是我相的一种表现,所以每一面都要注意到,才是修行。

孟子作结论说:“贤者” ,高明的人,就是佛家开悟的人。“昭昭” 是自己明明白白,使他人也明白,也就是自觉觉他。而现在的人,自己还是 “昏昏” 的,还去教人跟着他的样子去开悟以此 “误” 而教人 “悟” ,那可能吗?被教的人也误以为 "此误" 即是 "悟" ,那真是误上加误了。

在几千年前孟子的时代,人们就是如此,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仍旧如此。所以我说,不论古今中外,人类就只是这样一种生态,没有高明到哪去,时代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问: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仁清...

圣严法师:造口业

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

用殊胜的对境来修安忍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当自己在听法或者在打坐时...

怎样理解一切法得成于忍

问: 师父,《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于忍中的这个忍...

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

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我们在规劝的时候不要说我...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

因不忍而导致的惨剧

忍就是忍耐的意思了,你能够安住你的心不动,人家把对...

怨怨不休息,无怨能胜怨

世尊有天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久远前,在此舍卫城有位国...

豆腐丰富的营养价值

豆类食品 我从小时候就很好奇,为什么附近卖豆腐那家店...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

这九种人,擦肩即可,无需深交

1、轻诺寡信的人 把许诺当做玩笑,信口开河、随口说说...

净土宗祖师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问: 净土祖师一出家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答...

大安法师:一万佛号怎样念法

问: 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

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佛陀再次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用求救的心去念佛

大家一定要坚信一点,这个六字洪名阿伽陀药,万病总治...

宣化上人:平时念佛得善终

如果你单想要临命终的时候才念佛、才生善心,那是很不...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位名...

修行的十大要点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