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一诚长老  2017/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就是源于这样一件事:

世尊在毗舍离国的时候,有位迦兰陀村须提那子,是村中财宝很多的富家子弟,由于对佛法信心牢固,因而跟随佛陀出家行道。当时谷贵,比丘乞食难得,须提那子心想:“不如带比丘们前往故居迦兰陀村乞食,因为是我故居的缘故,就能大行利养,得修梵行。也可使我的族人趁此因缘行布施,作福德。”于是带领诸比丘前往迦兰陀村。

当时,须提那子的母亲听说儿子带着比丘们还归本村,便前往迎接,并劝他还俗:“你父亲已经死了,你祖父及你父亲所留下来的家财无量,现在没有人继承,你应该舍道还俗,好好地守护、爱惜我们的家财。”须提那子即答母言:“我不能舍道,我现乐行梵行,修无上道。”如此三劝三答,儿子始终不肯还俗。

其母便舍之而去,回到家里告诉媳妇:“你月水来的时候,记得告诉我。”媳妇自知月水时至,即告诉母亲。于是母亲要她把初嫁衣服穿上,带到儿子的住所,劝他还俗。但他始终还是不愿,母亲没有办法,就告诉他说:“你的媳妇华水已出,现在正好可以结胎安子,使我们家族不至断种。”儿子告诉母亲:“这事简单,我可以做。”当时由于佛尚未制戒,须提那子不知、不见欲秽,便捉住媳妇的手臂,带到至园中屏障之处,三行不净。

须提那子犯了恶事,作了不净行,烦恼得很,经常闷闷不乐,其他的比丘见了问他:“你修梵行很发心,为什么不快乐呢?”过去的人很直爽,做了什么事都讲给比丘听。他说:“我犯了恶事,犯了不净行。”比丘们就将这个因缘一五一十地告白世尊。世尊问了须提那子所犯之事后苛责言:“你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正因为发生了这件事,后来世尊才制定了淫戒。戒的存在,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它本质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束缚人的言行,而是为了让人活得坦荡,内心没有愧疚。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言语和行为,做了亏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后果,那么这个后果就会在他的心里留下痕迹,使他感到沉重、苦恼,甚至感到惧怕。如此一来,日子当然就难以过得明朗快乐。

活得坦荡,心里头才没有重负,人才能活得开怀。那么,怎样才算坦荡呢?

第一,要少私欲。欲望一多,所求就多,一颗心时刻向外攀援,哪里还有坦荡的空间。况且,人为了私欲,常常会去侵害别人的利益,给别人造成伤害,所以要减少私欲,方能活得无愧于心。

第二点,少计较。不计较外界的得失、是非,因而内心能静定,不生苦恼。凡事不与别人斤斤计较,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我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当我们对别人释怀之时,即是对自己释怀。

最后,还要少伪装,少掩饰。内心很平坦,没有藏着掖着的东西,没有见不得光的念头,不必用谎言来编织自己的生活。

心里头清净无物,行为上自然清晰明了,行为没有差错,不偏激,人生也就少许多遗憾烦恼。

和尚平日讲话,总不离“清净”二字,只盼身边人都修出一颗清净心来。清净心生智慧,要智慧做什么呢,四个字,离苦得乐。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是解脱人生之苦,获得快乐、自在。没有人乐意一辈子活在痛苦里,佛教人开智慧,就是为了帮世人度脱苦厄。

苦从哪里来,佛说人生处处皆苦,生老病死,爱憎,离别,求不得是苦,没有智慧也是苦。有些苦是生命里固有的,比如岁月不饶人,生死也不由人,天灾人祸,说来就来,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很多缺陷,所以快乐不容易;还有些苦是人为的、自找的,比如掉进了名利的陷阱,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或者满心恶念,做错了事情,害人害己,这样的人生,自然难以让人获得坦然自在。

人之所以会做错事,做不该做的事,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经验,或者缺乏分辨的智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不能够正视人生的许多缺陷和问题,只能接受好事,不能面对坏的结果,只能够接受得,不能忍受失去,所以自造了许多痛苦。

实际上,任你再怎么去计较,去执著,去苦恼于人生的缺陷和生活的起伏,它们也不见得就会消失,不如把烦恼从心灵的重负里清理出来,不去理会。只要你不去理会,烦恼自然消失。与其为了扭转那些无法扭转的问题,丧失坦荡的心境,还不如就此接受问题,清心寡欲,淡然过活。既然人生无法完美,至少选择一场问心无愧的快乐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别浪费生命在没意义的事情上

我们要把握生命的有限性,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

你心里的按钮在哪里

某位老师说过一个故事:他是一个光头,这在当地是很特...

辛苦操劳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不快乐

很多人的问题都在于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目前...

【推荐】没有什么比老病死的冲击更大

回老房子。一层楼贯通的走廊尽头,阳光斜洒一地,祖父...

人生之中的四个妻子

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不管我们做如何事情,都要保持美...

【推荐】感恩「病」,让我更懂慈悲

我从十三岁开始病,到现在五十多岁,病足四十多年,可...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现代经常有人说:生活压力太重!为什么会压力太重?怎...

怎样做才是有道德之人

生活中总可以听到道德一词,那么在到底何为道德,而我...

境无好丑,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老母亲,老母亲有两个女儿...

吃素的30个理由

1.不杀生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 2.人皆贪生怕死,将...

念佛时如何能够专心

不管你是修什么法门,这种情形都是会有的。开悟的人他...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

关于人生的十点见解

1.时间是化解、证明、表白一切的最好良方。有些东西往...

人生,该怎么诠释

我们时常会感觉到心累,只是自己想得太多。我们总说生...

贫女供灯的故事

在佛陀时代,古印度舍卫国里的国王、大臣和施主们常常...

诈称眼瞎喻

从前,有一位工匠为国王做事,由于工作非常繁重,身心...

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许愿还愿呢

许愿和还愿,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们事佛礼佛的一种方...

失眠的食疗法

失眠的人,睡不着觉是个好麻烦的事情。失眠往往是有几...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再也不会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

改掉贡高我慢的习气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因为举的这些例子都是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