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圣严法师  2010/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方视为菩萨。像在法鼓山团体中,大家会互称对方为‘菩萨’,就是将对方当成菩萨来对待。即使遇到的是不友善、不配合或是能力不佳的人都是一样,千万不要因此怀疑对方的工作态度或是工作能力。既然已经和他一起共事,就要将他当成菩萨看待,尊重他的人格。

因此,彼此间不可以使用粗话、刻薄话或者是指责的语言,一定要用尊敬、善意的语言,譬如:请教、请问、是的、对的、好的、很好等。同样的,面对不同意见时,也不可以用命令或反抗的方式,而要用商量的方式来沟通处理。

身为主管者,要尊重专业工作人员以多数人意见,执行者则要尊重主管的指导。如果部属不接受主管所分配的工作,应提出不执行理由及意见,而不是一味的抗拒、对立,要以商量的方式寻求解决。譬如,主管下达一个命令,如果身为部属有自己想法要表达,就可以建议说:‘是的,这件事情您考虑得很好,但是从执行的角度来看,另一种作法可能会比较节省时间和金钱。’

在交办工作时,不要以命令的方式要求执行者,而是先询问在期限内是否能够完成,以及彼此沟通执行时可能会遇到的状况。沟通之后,如果能充分信任,执行者通常都能尽力去完成。由此可见,部属与主管的良性沟通是让工作顺利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工作场合中,各种人都有,有的人自私、推诿责任,老是跟你作对,但即使这样,我们对他还要抱持希望,因为从修行的立场而言,每个人都还是有转变、改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认定对方不好,留下刻板印象,那么,对方就毫无翻身的机会,彼此间的间阋亦不可能改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以及与人互动时,要有菩萨精神,对任何人都不要失望、对立,而要消融自己,包容人、体谅人。

这个观念很有用,因为只要能消融自己,就能包容所有的人,心中就没有对人的恨意了。否则,你光听到他的名字就一肚子火,如果再见他的人,那就是仇人狭路相逢、怨家路窄。所谓怨家路窄,其实不是路窄,而是你心量小,如果你包容他,怨家本身就不存在了。虽然他可能还是你的怨家,可能还是会整你,但只要你心中不要以怨家来看待他,那他就不是个怨家了。

有一位参加过禅修营的学员告诉我说:‘师父,自从我学过打坐以后,就也不会生气了。虽然我经常受人欺负,但我不生气也不会跟人吵架,只是我还是觉得不服气!’我一听就觉得奇怪了,既然不生气,怎会不服气呢?这样他的气到底消了没有?当然没有消!我说:‘你这怎么叫作不生气,只是没有发作而已。你心里面的火气很多、很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就爆炸了’!他虽然把气暂时压下来、把气和忍下去,累积久了,将来一旦爆发,必会发生危险。

所以,只要我们懂得消融自己,心中的怒气就不存在。有时候嘴巴上说几句气话,那没有关系,讲完了,你的气就消了。但是最好是在消融自己的时候,连这种抱怨的话都不讲,因为抱怨的话只要一讲,不但伤了人也可能因此传出去,衍生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抱怨是损人不利己的,仍应消融自己,沉着守口,才是利人利己的智慧行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克服瞌睡的习气

问: 我整天瞌睡多,上早课都起不来,一天到晚看到床...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一个人如果整天带着抱怨的心情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

8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如何看前途是好是坏

问: 师父,你好,能不能给看看我的前途是好是坏啊?...

【推荐】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得去妄念? ...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推荐】如何保持夫妻与家庭和睦

问: 现今社会中,有很多明星夫妻貌合神离,曾经恩爱...

圣严法师《在网络的虚幻中体验真实》

佛教是非常重视实验、实证和亲身体验的,是从生活与心...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

圣严法师《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

蔡礼旭老师:孩子不孝顺要怎么办

家长以身作则教孝 教育孩子孝心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堂

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

八种食物让你远离癌症

1)茄子:霜打的茄子是好药 中药许多方剂及民间验方中...

本焕老和尚的百岁感言

丙戌年末,老衲百岁。领导看望,弟子凑泊。同门合掌,...

证严法师:智慧与烦恼

智慧与烦恼就如天平的两端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

用「大贪」化解烦恼

产生烦恼的贪是什么?比如对孩子。孩子的学习不好,我...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佛书、善书与邪书的概念与辨别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

宽容大度不但利人且利己

美国学者房龙,专门写过一本《宽容》。但是不宽容的人...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