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净界法师  2013/05/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师父上人,听说您在讲完《楞严》之后,接下来会讲的一部大经是《法华》,请问《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净界法师答:简单地说就是古人讲的“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偏重在体性,偏重在空性。虽然我们讲真如是不变性跟随缘性,但是《楞严经》它偏重在那个清净的本体,偏重在从假入空这一部分,让我们找到我们的本性,所谓的明心见性,所谓的开悟,对于广修六度在本经当中讲得很少。

《楞严经》主要是把心带回家,《法华经》是让你从家里面再出来,从空出假,广修方便。所以《法华经》讲到无量的方便,乃至于一举手一投足,皆已成佛道。只要你安住在真实的心,什么都是成佛的因缘。所以到了《法华经》,是以心力来引导法门,法门本身不重要。

刚开始佛陀在法门当中做了很严重的定义说:修五戒可以成就人道,修十善可以生天,修四谛成就阿罗汉,修六波罗蜜成就菩萨道。到法华会上说,那都是方便说,其实是以心为本。你发菩提心,都是成佛的资粮,没有这种五乘的差别。所以智者大师判教说,在方便的教法、所谓的权教当中是用法门来摄心的。佛陀看这个人还不能了解本性,先用法门来摄持你。等到真实法、开权显实以后,那是以心来摄法,你是发什么心,你修什么法门都跟你的心相应,那是以心做根本。

《楞严经》谈到的心是本体的心,它强调把心带回家,《法华经》的心是从家里面出来,发菩提心广修六度,一个是摄用归体,一个是依体起用。所以我们的修学次第应该先了解《楞严经》,先摄用归体,那么《法华经》是告诉你依体起用,差别在这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皈依十多年了怎么事事不如意

问: 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

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

问: 人们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

如何看待世间人所认为的佛教消极观

问: 在现实中,有些人不敢走近佛教,以为佛教是消极...

对网络交友应抱持什么看法

问: 网络为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例如上网查资料...

皈依后还可以求道教法吗

问: 作为一个已皈依的佛弟子,还可以求道法吗?听说...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问: 请教法师,现在念经持咒持名号,均是散乱心,心口...

达真堪布:受八关斋戒一定要睡在地上吗

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佛要求我们不坐卧高广、华贵的床...

人怎样才能走出自我的束缚

网友:人怎样才能走出自我的束缚?我有些观念和习惯是...

人生的成功在于正面的心态

编者按: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多年,主要是谈如何离苦解...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

吃蛋的危害

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广州、广东乃至全国的妇女患乳腺...

禅--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助行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

【推荐】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

现代传播方式让弘法触手可及

编者按:2012年4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

悭贪吝啬转世为盲儿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

慈悲的力量

提婆达多虽已随佛出家,仍不改嫉妒及喜好名闻利养的恶...

如何防止名利的伤害

在前面的历事练心、积集资粮以后,菩萨经过几年执事的...

腊八粥的由来与营养价值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进入了腊月,就是中国农历的十二...

如理如法的放生心态

这个世界每年被宰杀的猪有将近五十亿头,鸡鸭鱼虾更多...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星云大师《瞋恨之害》

你会生气吗?你会发怒吗?你会骂人打人吗?你会怨天尤...

要谦虚、勿骄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萨、有罗汉、有天人。 我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