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宜说的三种话

索达吉堪布  2013/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宜说的三种话

不宜宣说有三种: 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 不说不符实际语。

——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

“不宜宣说”,全知麦彭仁波切曾在《国王教言》的语言品中讲:说话时必须要有因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该说不该说的界限,否则,不该说而说成了疯子一样,该说而不说成了哑巴一样,如果这样,要么事情办不成,要么生很多过失。这里明确地阐述了说话必须适度。在此华智仁波切说不宜宣说有三种。

“无信者前不说法”,就是对没有信心的人不宣讲佛法。因为若具信心,则上师所讲之法乃至一字一句,犹如食盐溶于清水一样,能很好地受用,像灵丹妙药一样,会调伏自相续中的很多烦恼,非常非常地不可思议!尤其当对法和对传法上师具足信心时,即便是一个表面上非常非常平常浅显的经典或修法都会觉得内外密意极深。“信为道源功德母”,如果一个人对佛法常常具足信心,他就会具足精进、忍辱、闻思等等很多功德,而五道十地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信心,这在《净土五经》、《净土教言》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反之,对无信者前说法会有很多相反的作用,如对密宗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密法,对大乘没信心的人前宣说大乘法等等,对方会因接受不了而生邪见或退失信心,在《华严经》中有类似的公案,菩萨戒中在这方面也有戒条。所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讲“佛法大海唯信能入”,《白莲花经》中说“没信心的人像焦芽败种”等等。若上师对弟子传法,若弟子没有信心,即使听了法,法也入不了心;法不入心,如病不服药,永远不能断除无明烦恼。在《百业经》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世尊还是罗汉调化众生时都是先观察因缘是否成熟,所调对象能否生信,这就自然而然显露出了这条规律。

“未问不说自经历”,别人没问你的经历时,你不要主动自我介绍,以防自吹自擂之讥嫌。尤其是密宗弟子,对别人偏要炫耀自己灌了什么什么顶,有什么什么甚深的见解,亲近过多少位上师等等学佛的经历,一边讲一边自以为了不起的,殊不知这样密乘戒已经犯的差不多了。

“不说不符实际语”,就是说话要老老实实,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说话之前要对自己的语言作一观察:这样说会不会骗上师?会不会骗众生?是否符合实际?否则,稍微有辩别能力的人,见你说的没有可靠性,失去了信任感,之后即使你再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都说出来,他也再不会相信你了,你自己就谈不上去度化别人了。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学会善巧地使用语言,接引初学佛者。除了选择对象,应机而发,谛实而言外,我们还应在交流引导中学会《华严经》中所说的“恒顺众生”,比如先从对方的爱好一点点谈,再引导他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体悟出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等等一些道理,这样他就容易对佛法产生出深切的信心。

华智仁波切的这个教言是自利利他的甚深窍诀,如果能铭记于心中,用于行动,将对自他利益无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当今时代绮语特别泛滥

绮语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婆罗门的咒语等,本来不是...

慎防无意义的绮语

现在很多人都有个毛病,闲话不离口。一见面就唠孩子怎...

说话要说到用处,废话无益

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为了说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这一...

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

我们今天觉得是人家的短,很可能我们也会看错。《弟子...

嘲笑他人得现报

初六那天,去看望外婆,在车上,偶见一位坐在车后的女...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

两声口哨换来50年牢狱之灾

近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去死吧、你是猪之类的不文明用语。...

命不好的人,一定没有好口德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

宏海法师:圣地圣法圣迹

进藏 哎呀,出了这个机场,真的是天非常蓝,冬天也不是...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大家观自在,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间也称这天...

如何喝豆浆才最健康

豆浆与我们的饮食生活息息相关,豆浆的营养来源于大豆...

祖师大德放生事迹及开示

流水长者子 金光明经上记载着,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六...

本焕老和尚:要成佛就要结众生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 你们...

如何看待收取药物回扣的现象

问: 末学有个问题请教,我是一名医生,业内常有收取...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六种不良性格影响寿命

意志薄弱型: 此种性格的人往往自控能力很差,凡事都...

希求解脱者,莫被名闻利养所缚

一、利养等无常: 应当坚信解,彼性本应舍。 我们应当...

水别再来了

从前有个人,赶了很远的路,又累又渴,正好看见一个木...

人的四个存折

第一存折:健康 人们都是渴望成功和快乐的,他们给自...

父亲的恩惠

一个经营书报亭的人因为生意越来越差而万分沮丧。他不...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

人品才是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一种标志

修行还有主要的一个,人格的完善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