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心不要随着境界而动

达真堪布  2013/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不要随着境界而动

在一切境相当中,这些显现都是自然规律,来了去了,聚了散了,好了坏了,生了死了,让它自自然然发生。

佛讲:诸法的本性是无常的,万事万物都在刹那当中生灭,在刹那当中变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揭示出物质在产生的同时就开始变化,开始泯灭,只是在外表上看不出来。

佛讲,诸法的本性是空性的。通过逻辑仔细分析、观察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在显现上都是真实地存在着。这就是缘起,是大自然的规律,是诸法的事实真相。你完全通达了以后,就不会随着这些境遇转,不会受这些外在的影响而动心,任何时候都如如不动。

我们经常讲“了了分明,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是对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的事实真相真理一清二楚,了然于心;如如不动是心不会随着这些境动,不受任何影响。顺境中不欢喜,逆境中不悲伤,始终是一个平和心态。如如不动的同时了了分明,了了分明的同时如如不动。

人身就像个游客,来了会走,走了会来。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这就是轮回。生死是相对而成的,没有什么可怕的,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要从内心里不执着生死,不惧怕死亡。

所有的人事物都一样,有好就有坏,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他人对你好,喜欢你,帮助你,若你因此而沾沾自喜,这叫动心;他人对你不好,不喜欢你,也不帮助你,若你因此而心烦意乱,这也叫动心。其实,好不可能永远好,坏也不可能永远坏,这就是无常。诸法、世间法无一例外,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人会变,事会变,物也会变,一切都在刹那当中变。都不是真有实有的,如幻如梦,没有什么可靠。这就是佛讲的“缘起性空”。这是自然规律,很正常。诸法的事实真相就是这样,所以不要执着所谓的好坏。无论对你是否有感情,是否有帮助,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能保持这样一个心态,叫如如不动。

变化是很正常的,你的心不随他动,不随他变,这就是修行。学佛就是学佛的觉悟,学佛的智慧,懂得了诸法的事实真相,这叫开悟、证悟、看破。看破了才能放下,才能在万法间了了分明,在对境中如如不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

不要临「死」才抱佛脚

假如从20岁就开始修行,到了80岁时,可能会直接进入来...

宣化上人:善恶不离一念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

一颗有主的心

元朝的时候,连年的战火,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有家归...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

星云大师《谈心的秘密》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很荣幸能够来到佛学研究风...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

为人处事的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

为什么要发愿和回向

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没有回...

在顺境当中积福,在逆境当中消业

我们正处在佛法衰落、隐没的时期,现在受持八关斋戒的...

打通心的边界

很多人都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都...

修行人要少欲知足

修行人要少欲知足,只要吃得饱、穿得暖、有个住处就行...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印光大师:佛视众生皆是佛

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佛视众生皆是佛,...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

让孩子明白柑橘的心

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

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

原文: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