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净界法师  2013/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那么在这个佛法当中是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相状,一个是道理,一个是相,一个是道。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做八相成道。那么我们学习佛陀一生的历史我们要掌握两个重点,一个是相状,一个是它背后的道。相状是生灭的,相状是变化的,但是这个道理它是永恒不变的,是种真实的功德。

但是我们必须要透过相才能够觉悟到道,所以叫借相悟道。比方说,我们一个黄金,你可以把黄金做一个杯子,它出现杯子的相状,杯子的作用。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一个佛像,它有佛像的相状,佛像的作用。所以这个相状是变来变去的,但是这个本质都是黄金,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陀所宣说的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引导我们从生命的现象当中去觉悟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你就成功了。

我们看佛陀的历史,既然佛陀是示现来人间,他肯定是在宣扬他的佛法,宣扬他的道。那么这个当中有八个相状,那八个相状它有三种道,第一个安乐道。第二个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佛陀的一生他有八种相状来启发我们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

首先我们看佛陀的安乐道。

佛陀的前面四个相状,佛陀的入胎,出生,童子相到佛陀的娶妻,生子,这四个相状我们看到佛陀表现出来的是非常的快乐。佛陀出生在一个王族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他父亲为他盖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让他轮流的住,他娶了印度第一美人耶输陀罗,所以他不管是物质的享受,不管是感情的这种受用,都是显现一种安乐的相状。那么这个相状后面一定有一个道在里面,这个是什么道呢?

安乐道就是因果的道理,事出必有因!这个果报会在佛陀的生命中出现表示佛陀多生多劫,他是经过布施,持戒,忍辱,积集善业所招感的。我们一般人看到一个相状就开始分别,开始打妄想,这个人长得很庄严,我们就羡慕,嫉妒。其实你看到这个人庄严,庄严从忍辱中来,我们看到这个人是比较能够忍让的,他遇到事情不容易跟人家争执的。我们看到这个人很富贵,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过去生是喜欢把他的物品跟人家分享的,所以一个佛弟子他看到一个相状他马上会觉悟到它背后是有道的,事出必有因。

所以我们看到佛陀的前面四种相状是非常的快乐,我们可以肯定知道佛陀是过去生长时间的积集善业,所以他出人世间的时候他不是不是生长在一个一般的家庭,他生长在一个大富贵的境界。这是第一种道,安乐道。佛陀的出生到结婚生子这一块,我们判作安乐道。

我相信一般人学佛是很容易进入到安乐道,我们相信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我们相信人生是有真理的,生命是有规则的,这是第一种道,这个道对我们一般人不难。

那么最严重的是我们现在要迈过第二个道,就是从安乐道把它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你迈不过去,你就很难往生了,你只能变成世间的好人,你不能变成一个出世间的道人。所以从安乐道到解脱道是一个关键,非常关键。我们看看佛陀是怎么做到的。佛陀一开始在这种快乐的世间,我们看他说,享受色味之间,在经典上说佛陀一开始也是陶醉在这种快乐的果报,但是他后来见老病死,悟世无常。

佛陀看到了三种相状:老,你一个人福报再大,你一定会衰老,衰老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不快乐了,破坏了你的快乐;病痛,你生病的时候,你受用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出现的快乐感受,所以病痛也破坏你的快乐;死亡到来的时候,那更别说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整个死亡的时候所有的果报全部破坏了,你要失去一切。

所以佛陀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佛陀也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但是佛陀能够从快乐当中觉悟得更深的道理,他知道这种快乐是无常败坏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果世间的快乐是安稳的,佛陀不要我们求生净土了,这个地方就是净土了。佛陀要我们离开娑婆世界,去找另外一个地方去,所谓的极乐世界,肯定有原因。我们不能够说娑婆世界完全没有快乐,这个的确也是不合理,娑婆世界的确有一些快乐,我们也同意。但是娑婆世界的快乐充满了太多的陷阱,太多过失。我们先不要讲娑婆世界的快乐让你放逸,让你造业,招感来生的三恶道,来生先不提,就算今生好了,娑婆世界的快乐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安稳,变来变去。从过程的角度它变来变去,从结果的角度,你一定要失掉。

你死亡到来你肯定要失掉,这个对我们伤害太大了,我们一个众生对生命的一个最重要的诉求就是稳定。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房子?其实我们大可以租房子,我们拿这个利息去付租金都绰绰有余。因为我们租房子给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今天住这,明天住那。所以我们对快乐的诉求是一定要稳定。但是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没有稳定的快乐,这就是你福报越大你操的心越多。因为你知道快乐是催弱的,你随时会破坏。

那么就是说,你今天买了一个房子很漂亮,但是这个房子在地震带,这个房子你会买吗?你只能够暂时住。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醒过来房子被破坏掉了。那么佛陀他能够从世间的快乐,他知道这个是善业所感,这个安乐道他能够觉悟到悟世无常。你能够觉悟到这个道理,那世间的快乐就不会障碍你了。所以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而到最后的出家修道这个解脱道这一块,他是从现象里面去悟到它背后的一种真实的真理。就是道,就是无常的道。当然他成道以后他悟得更深了,他悟到了空性,真空妙有。所以佛法是从业果的道到无常的道,最后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的菩提道的时候,世间上没有好坏了。你如果是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状的历事练心就是你积集资粮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会利用,人生的相状对你是一种伤害。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看学佛陀的八相成道,我们可以分成三块,前面的安乐道,我们知道佛陀是善业所感,从解脱道我们知道佛陀知道这个快乐是不长久的,是不能当一个依止处的,只能够暂时借用。所以佛陀选择了出家,修学解脱道。那这个解脱道,当然这个前面的出家我们知道,佛陀在解脱道中,佛陀当然是亲近了印度当时的所谓的九十六种外道。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修苦行,第二个修禅定。那么这个虽然不是佛法的正道,但是也消了佛陀不少的罪业,也调伏佛陀很多的烦恼,所以不妨是一个助道。那么我们知道佛陀十九岁出家,经过十一年的包括苦行跟禅定的修学,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这个是他的因缘成熟的时候,他即将从一种解脱的这种无常、苦的思想要提升到一种真正的空性的思想,他即将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佛」字的含义

无论是念佛、诵经、还是持咒,都先要懂得它的含义。懂...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问: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济群法师...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

善良需要觉悟

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靠猎杀动物为生,动物的肉用来...

从无明大梦中觉醒

何为无明 到寺院里来,就是要让自己觉悟,圆满的觉悟,...

【推荐】浊世人寿加速灭尽

生存于五浊恶世的现代人,每天接触汽车尾气、工业废气...

【推荐】如何让自己所求之愿能迅速成办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方便地、更快速地通过自身地努力达成...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内心

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更现实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憍睒弥国建吒迦林。与大苾刍众...

佛教七宝

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

谈做早晚功课

佛的程序是信、解、行、证。信了以后,即使理解不深,...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

请您来安排我的一切!

世上的一切,有多少人力不能为?至爱的亲人离世,人命...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

说话不掌握窍诀,可能会酿成大错

如果不经观察随便揭露别人过失,说特别难听的粗语,将...

有效沟通的15条原则

一、讲出来 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