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宗法门:一个特别的法门

济群法师  2013/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宗法门:一个特别的法门

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指净土法门。此处所说的方便,是从加强保障的意义而言。因为三界险恶,处处陷阱,即使对于修行人来说,流转其中也难有把握。是以仰仗佛力的慈悲接引,往生极乐,得不退转。

从修行来说,佛法主要是强调自力,由依法修行而得解脱,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也是佛法有别于其他宗教的核心精神所在。但是,并非所有众生都能依自力走向解脱。

修学净土法门者大体有两类,一是没有能力独立走上解脱道或菩萨道,也就是龙树菩萨在《十住毘婆沙论》所说的,根机不够的怯懦众生。他们觉得自己业障深重,靠自力解脱极其艰辛,不如仰仗佛菩萨愿力来得安全保险,是以选择净土法门,期待他力拯救。一是在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前进途中走得信心不足了,感到解脱遥遥无期,希望渺茫,从而转向净土法门。这在传统佛教,包括藏传佛教,都有类似现象。修什么宗派,修着修着就归向净土了。修天台也归于净土,修华严也归于净土,修禅宗也归于净土。所以有句话叫做“教学天台,行归净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组合?教学天台应当行归止观,为什么行归净土?原因往往就在于,学天台之后修得没有把握,对于自解脱缺乏信心,所以才行归净土。此外,禅净双修之类也属于同样现象。有些禅者对能否解脱没有十分把握,固选择禅净双修以增加保险系数,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这就使得净宗变成一个特别的法门。特别在哪里?比如说,净土法门有没有知见?可以说它没有知见,也可以说知见极多。因为它是一个以信为首的法门,特别强调信的重要性,并未提供多少从理上入手的途径,只要深信弥陀,再辅以相应愿行,就能蒙佛接引,速生西方。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净宗在知见部分又极其丰富。天台学人将天台见地赋予其中,华严学人将华严见地赋予其中,禅宗学人将禅宗见地赋予其中。本来,净土法门应该是简明直接的,最后却包罗万象,深不可测。从基本的持名念佛,到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再到“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即心念佛,即心是佛”。这种现象是其他各宗鲜见的。

但我们不要觉得,称净土法门为方便之道是带有贬义的,或者说,就会略逊一筹。事实上,净土法门提供的保险对学人极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那些没有信心走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学人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可以为那些已经走上解脱道和菩萨道却信心不足者提供保障。这是弥陀由大愿力成就的净土,也正是佛陀为众生指示的安全通道。

此外,也不能否定有些大德修净土法门是属于菩萨示现,未必就是修不上去,而是为了慈悲后学所作的示范,让那些艰难跋涉中的学人看到:我也是这么修的,你们就追随其后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宜早不宜迟

青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超越肝癌的勇者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件事的主角姓陈,因为我没有事...

信忍、悟忍、喜忍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

10句人生忠告

1.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

【推荐】如何判断出自己临终是否能往生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目前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准确地...

【推荐】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

今欲脱离苦果,惟有一心念佛

佛说三界唯心,一切唯识。 以真心随缘,而成妄识,妄识...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寺院经济的合理使用

寺院的财物通称三宝物,也就是属于三宝所有,分别为佛...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何义

问: 色不异空,空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义...

学佛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问: 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对世俗的功名、地位、...

佛教如何看待知识

问: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济群法师答: 知识对人类究...

念观世音菩萨三年多瘫子康复

明朝崇祯年间,安徽有个乞丐,因为下肢瘫痪,就双手代...

往生是活着去还是死后去

问: 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

是珍珠终归会发光

有一个自认为在学修方面都是全才的小和尚,到各地寺院...

老友不可轻抛,新友不能全信

常言道:美酒越久越香,朋友越老越好。亲近了多年的老...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

谈「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