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2015/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有的痛苦皆来自于执着。六根对六尘,生心是不清净心,原因就在于里面有情执。情就是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执是执着,生情执,才是凡夫。

《楞严经》上佛讲,情多的人往下堕落,想多的人往上超升。多少人因为一念情执而自我戕害,多少人因为一念情执而酿成悲剧。《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以导执情。"情执是迷,需要疏导。可以是自己的开悟,也可以借助别人的开导,但重要的还在于自己。

一个女人,丈夫过世了,她悲痛地来见老法师,寻求慰藉。老法师对这悲啼的妇人说:"我很难过你失去了丈夫,但这是所有众生必走之路,不要太伤心,不如好好观修死亡与无常的无可避免性,那么快乐将会自你眼前的不幸中升起。"

然而,这位悲啼的妇人仍不停地哭泣并扯着头发。老法师接着说:"你听我说,老是想着你丈夫之死是没有用的,不要一直想着它。现在你不妨泪如雨下,但请记住,这个经验很快就会过去,正如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样。如果你不停地想着它,你将会继续受折磨。我活这么老了,我的建议是不要将每一件事都挂在心上!"

听了这番话语,悲啼的妇人立刻舒缓悲痛之情,道谢转身回家去了。她按照传统方式守丧,却不过度哀伤与绝望。依照老法师在她最悲痛的时候所建议的方式思维,她在德行与见地上大大增长,而且在精神修行上也进步非凡。

百丈怀海禅师说:"从人至佛是圣情执,从人至地狱是凡情执。只如今但于凡圣二境有染爱心,是名有情无佛性;只如今但于凡圣二境及一切有无诸法都无取舍心,亦无无取舍知解,是名无情有佛性。"所谓"有情无佛性"是说,因有情执,有分别,有取舍,就无佛性;所谓"无情有佛性"是说,因无情执、无分别、无取舍,就有佛性。我们要认清万事无常与非真本质,别把每一件事都执记在心。

李商隐诗云:"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执于情的人,总是看不透,纵是曾深深地伤过,在某个特殊的时候那伤处仍会隐隐地疼。执于情的人,似为情而生,未赎还得足够完整,总也还要痴痴地探寻前尘留下的旧梦。人为情所困,为情所累,为情所伤。情淡淡的,无色无味,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活着得兼顾亲情、友情、爱情,想情情温暖美满。死了抛洒分泪、离泪、别泪,让泪泪难舍难分。人生在世,何苦这样让自己老过不去啊。很多人终于明白了,只是这"明白"二字里有心的付出和血的代价。为情所累将半世之久,不能自拔也不能解脱!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楞严经》云:"情重斯幽,想明斯聪。 "情执越来越淡泊,智慧就大为增上。众生皆有佛性,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放下情执,就会走上一条人生的光明正道。

情最麻烦的是"执",只要不执着就行了。断情执,断的不是情,是妄念。真情是万物生生之本啊,断念才是真啊。摆脱情执,便能重获自由。摆脱情执,培养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要太当真、太执着

好好观察自己的相续,如果自己突然死了会怎样?会堕落...

依四法修习,令获胜益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千余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门无量...

不做物质奴隶的小人

我们处于这二十世纪六十年的今日,大多数的人,物欲薰...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

把童年丢了,把青春掉了

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回首往事,发出一句颇带禅机的话,我...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

如果你执着它,对你的伤害将特别大

我们的身体就是旅店,我们的心(神识)就是游客,他是...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

让你一生吉祥的10个秘方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

胎生是什么因缘而投胎

看四生成就。先看详示胎生。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

食素与食肉之辩

中国汉地佛教徒茹素的传统 当佛教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

有所执着,必有所束缚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言诸比丘。...

十种仙未断轮回妄想,仙福报尽堕六道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而不少人,学佛之后,处...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推荐】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

蛇爬进家是否不吉利呢

问: 仁达大师:您好!我从07年就开始关注正觉寺的每...

圣严法师《海绵精神》

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应该具备两种态度内方、外圆。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