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是佛,舍我其谁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是佛,舍我其谁

生命蕴涵无价之宝,我们却在流浪乞讨中度日,何其悲哀?所以,一些高起点的修行方法是直接引导学人认知觉性。如禅宗及藏传佛教的大圆满、大手印等,皆以如来藏为见地,认为众生本具佛陀品质,以此作为修行入手处。

相关开示,禅宗公案中比比皆是。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时,“祖曰:来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哪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何假外求。师于言下自识本心,踊跃礼谢。”其后有人询问慧海禅师:“如何是佛?”师答:“清潭对面,非佛而谁?”人人具足佛性,问题只是在于,我们是否认识,是否敢于担当。所以,禅宗修行非常重视直下承担。

《坛经》中,六祖慧能初见五祖时,便体现出这种舍我其谁的丈夫气概。“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水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在佛性层面,一切众生等无有异,不论佛教徒还是基督徒,甚至蚊子、蚂蚁,并不存在本质区别。只因业力和生命积累的不同,才有种种差别显现。一旦开启宝藏,证得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觉性,生命便能完成质的飞跃。正如五祖对六祖所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此外,《坛经》讲到的三身、四智,也是依觉性成就。所谓三身,是以清净法身为性,圆满报身为智,千百亿化身为行。所谓四智,分别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所以说,觉性是佛法修行的立足点,也是佛陀成就一切功德的根本。正如六祖在《坛经》所言:“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同时,觉性具备化解一切烦恼的能力。教下的修行方式,是以不同方式对治不同烦恼。但禅宗或大圆满、大手印的修行,专以向上一着对治烦恼营中的千军万马。事实上,一旦启动觉性作用,烦恼堡垒将自动化解。因为烦恼也是无自性的,当我法二执瓦解后,它就失去了依附对象,再无立足之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云何说诸法如幻

问: 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幻? 答: 了境是...

怎么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显现出来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

济群法师《正信与迷信》

引言: 新年伊始,名为西园茶事的一间茶室,在苏州西...

济群法师:什么年龄段学佛好

问: 哪个年龄段学佛好? 济群法师答: 学习佛法,对...

有良好的心态才有幸福

幸福的根本是什么?就在于良好的心态。因为外在的一切...

济群法师:如何修学戒律

以往,学人往往把戒律孤立起来修学,甚至将戒律当做一...

素食者比食肉者平均寿命高10岁

保加利亚天然生活方式推崇学者曾:要想健康,就要遵照...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

宝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

犯了错,要肯改过

学佛,就是要学一个「诚」字,要从内心发出那分清净的...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 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圣严法师:对小孩的爱与宠应如何拿捏

问: 现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独生...

办丧事不要用荤,否则会害了亡者

一九二四年,曾任两江总督的周玉山先生去世。他的儿子...

《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

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

大安法师:念佛可消业障,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有病

问: 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