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圆因法师  2013/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而有些人却毫无作用,根本没有善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乃是一般公认的现象,并没有错。问题乃是在一个人所做所为是不是真正的善,或真正的恶,必须分辨清楚,才能正确的定论。

例如一个法官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毫不接受罪嫌家属的关说,做事绝不徇私。又如一位老师在监考时非常严厉,一发现违规即照章处罚,这种‘恶’便不是真正的‘恶’。

反之一位法官如果对任何人都很随和,对罪犯的判决和处罚也非常具有‘人情味’,处处予以通融,则这种‘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善’。因此这些人将来的果报也就常常不符合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

此外,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1) 此人可能业障很重,因此所做的一些布施与过去的业障相较,简直还不成比例,这时自然就会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正如一个曾经贪渎或倒会几百万元,后来捐了几千元或几万元作善事,便想获得善报是一样不切实际,因此必须长远布施行善,持之以恒,将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

佛家曾云:‘为善必昌,为善如不昌,其身或祖上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恶如不殃,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昌,昌尽乃殃。’一个人为善为恶之后,有时未能立即获得应有的报应,其理由也在此。

(2) 所作的善事可能并非真正的‘善’。所谓‘善’应该是纯粹出于‘利他’的动机,为解救别人的不幸或痛苦才不顾一切的施予援手,完全不考虑作此事后,将有何种的‘回报’,或对自己将有何种的‘好处’。

如果在布施时,一再考虑‘自身的好处’,甚至只是存心沽名钓誉,那么基于这种‘自私’的动机,则布施的意义就不一样,将来的‘果报’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因此行善时最好不要心存回报。这种不求善报的布施,事实上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功德’,以及更多的善报。

(3) 如果经常布施行善,固然功德不少,然而也可能平时由于不大注意而造成了身、口、意各方面的一些业障,(例如曾经出手伤人,做事害了人,或不修口德,使人名节受损,或心中常有贪婪、嫉妒、嗔恨等等不良的杂念,或对父母不孝,待人不仁不善,或纵狗伤人,或缺乏公德心,造成噪音毒气、废水等等各种的公害,其他类似之事等等)因此‘一恶破九善’‘火烧功德林’善恶两者互相抵销,结果也就毫无功德可言。

正如一个人,经常在银行存款,然而一方面却也不断开付支票,结果到月底结算,银行存款所剩无几,甚至有时还会透支的现象一样。因此为人不仅要尽量行善积德,而且平时更要注意修持或严守戒律(不杀盗淫妄酒等等)以免造成恶业抵销善行,正如一个人除了要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外,还要注意减少无谓的支出,这样才能增进财富,道理完全一样。

因此修福与修慧两者都很重要,应该同时并重,不可偏废才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我们看一个人,他今生的果,就要推出他往世的因,这是...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

两只流浪狗的遭遇

一只流浪狗因为偷吃了一户人家厨房里的食物,所以被这...

积不善之家

上个月,有位沾了点远亲的老人找到我家中,请我们为他...

身体多病的十个原因

1、喜欢打人、虐待动物。当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如果...

看看有几位鬼神在保护你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

利他不图回报,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利他的过程中,有些人虽然不图任何回报,但有时因缘...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

人人都能亲身感受的八苦

一、生苦。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

据说葱蒜能防癌,净业行人能否食用

问: 据说葱蒜有防癌作用,净业行人能否食用? 大安法...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

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

病人将终之时,是为其开示还是念佛

问: 如何正确理解《临终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将终之...

7种提升免疫力的食物

1、红薯, 它含的纤维素也比较多。红薯的作用,治疗糖...

星云大师《处理是非的方法》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虽然到处可见,不过...

节后上班吃点素

明天,春节假期就过完了,又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了。...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在爱情的关系里,有一个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虚云老和尚《五戒开示》

若别释五戒义者。第(一)杀戒。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