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常说爱语摄众生

2013/1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的重要作用。爱语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而且还有利于结好人缘,便于摄化众生。

当今社会人心不古,心怀狡诈、挑拨离间、妄语恶口的人随处可见。有些人不仅自己喜欢动口造业,还乐于邀约大众对别人说是道非。他们让是是非非占据己心,不仅纷扰心念,不得自在,有时甚至动口伤人,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因此,若周遭友人喜好谈论是非,自己应当保持正念、觉性,不随之附和,否则同流合污,造了口业,将来就要承受苦果。

在修行中,口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十善业中,身业 ──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 ── 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业 ── 不贪、不嗔、不痴,其中口业即占了十分之四。身欲造杀盗淫时,警觉性高者,一察觉马上就避免。可是在口业当中,有时我们不会马上看到言语对别人的伤害、影响,乃至未来的果报,反而容易轻忽而犯罪。古德云:“众生自无始以来,口业过恶,积如山海。”因此,千万不要忽略自己脱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要逞口舌之快,因口具有传播及造恶的力量,其影响所及实不容轻忽。

收摄口业,可以令心保持正念及清净。清净口业的方法很多,比如在行住坐卧中,以口念一句佛号或持咒,取代喜说是非、绮语的习惯,且诵念佛号及持咒,感得的即是清净的法界。此外,更要时时反省检讨 ── 每天在睡前回想自己这一天说了哪些话,是否犯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过失?是否真心赞叹别人?说话的目的及动机,是否都是为了利益大众?透过反省检讨,会让我们在下一次讲话时,更能提高警觉性,注意讲话的内容、善加观察是否适时、适地、适人。如此,知时、知地、知人,说话得宜,不仅能令口业清净,更能与人结下善缘。

在清净了口业,学会了以善巧的方法说话之后,我们就要养成以爱语摄化众生的习惯,使众生因我们的爱语与我们结下人缘。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即是指的这个意思。学佛,就是学佛的身、口、意,学习佛菩萨的广大心量,以种种爱语,赞叹、包容大众。言语,同时是心念的反射,当心中充满赞叹及爱语,心则光明;若是心中怀着嫉妒排斥,则堕入黑暗。因此,若能学习每天发愿,愿口中所说出的言语,皆是正语、利益别人之语,借着不断地熏修与发愿,将原来不习惯以爱语赞叹、关怀他人的心,转成喜说爱语、柔软慈悲的心。

常说爱语摄众生,令闻者生起信心,赞叹与鼓励对他们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众生都有我执,皆希望别人对自己是赞叹、鼓励与肯定。爱语,便是应众生的心,所讲出柔软、赞叹、鼓励的言语,令众生闻言心生欢喜,充满信心、希望。事实上,一般人听到责难时容易失去信心,而真正能够接受大众批评,且听闻批评后还能如饮甘露者,可说是少之又少。因为,对众生而言,要放下我执,毕竟是件不容易的事。假使有一位居士初次到佛寺中参加共修课,她若穿着时髦,如果当下就直接指责她的穿着不适合道场,不仅令对方难堪、不安,也枉费她对打点自己的用心;反之,若先赞叹她对衣着的别出心裁、品味独到,进而令其了解在道场简朴的衣着,更能让自己收摄六根,专注用功。如此一来,居士感受到道场对她的肯定及善意,即能产生信赖与好感,因而更喜亲近佛法。

心直口快,缺乏对他人的关照及体谅,说出来的话甚至会有反效果。我们总以为直言进谏便是真心的表现,尤其看到他人种种的习气、烦恼时,总想劝谏对方,甚至不吐不快。其实,过于锋芒毕露的说话方式未必会达到预想效果。佛法是一种教育,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对方接受佛法的教化,进而改变自己,开创积极、光明的人生。但在劝谏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混杂着个人的感受与情绪,因此尺度常拿捏不当,结果往往没有解决对方的问题,反而会给对方又增一层烦恼。

佛法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劝谏他人时,如能善加观察,因应根机,采取对方最能接受的方式,以充满慈悲、包容与智慧的爱语来摄化他们,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说爱语要从内心去实践,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说的话便是慈悲喜舍;反之,内心充斥愤恨斗争,说出口的话,便充满愤恨斗争。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透过听经闻法,反复熏修,使心中具有正知正见,则说出来的话就是善语、净语,如此即能将众生的心慢慢转成菩萨心、佛心。这样,我们在弘法度众生的过程中,自然就能够以慈爱的言语摄化对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

佛陀劝诫比丘勿以神通度众

昔日,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难陀城的波婆利...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

怎么才能利益众生

问: 怎么才能利益众生? 达真堪布答: 度化众生就要...

阿育王善巧度弟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

说话虽然简单,但说什么话很重要

前几年,有个年轻人在跟我谈话时,给我讲了他身上发生...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

学会忘记,就那么简单

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用再试着去挽留,错了...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

抱怨别人会产生什么果报呢

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说出抱怨的话。其实,...

宣化上人:善恶不离一念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

如何留住好人才

如何寻求合适的人才是一门大学问。刚开始时,谁都不知...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如何回向给被堕胎的胎儿

问: 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因而犯了堕胎...

如何对治净业修习中的进进退退

问: 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

【推荐】改名是否可以转运消灾

问: 阿弥陀佛,请问法师,现在很多人不管年龄大小,...

宣化上人:菩提心是根本真心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就是「觉道」,觉悟的道路...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摘下一个「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