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阿育王善巧度弟

2012/10/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亲近外道,还毁谤佛法,认为出家沙门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解脱圣者。有一次,阿育王问宿大哆:‘你为什么不相信出家修行可以解脱呢?’宿大哆回答:‘我看这些沙门都是不修苦行、贪图享受的人。’阿育王劝宿大哆:‘切莫信不可信之事,对于应信受之事反而怀疑不敬。对于佛法僧三宝,要有最大的信心!’

此时宿大哆提起自己有一次跟国王出游打猎,遇到一位用火热烤身体的婆罗门,当时即恭敬地顶礼,并且询问关于修行的情形。婆罗门表示,修苦行已经有十二年,每一天都以植物的果子和根作为食物、用草编织衣服、铺草为坐垫。但是,每当看到动物在繁衍交配时,就会感到欲火炽盛的痛苦。有鉴于此,宿大哆就说:‘婆罗门这样穿不好、吃不好,仍然存有欲望,何况沙门释子受人供养,怎么能够息灭欲望呢?大王您还是不要被这些沙门所欺骗、蒙蔽!’阿育王了解弟弟的想法后,回去就跟宰相商量,希望让宿大哆对佛法生起正信。宰相听了马上答应,一切会配合国王的计画。

之后,阿育王脱下王冠、王袍及璎络宝珠,入室沐浴。宰相看到宿大哆,就指着王冠、王袍及璎络宝珠对他说:‘您是国王最疼爱的弟弟,如果国王死了,王位就非您莫属!现在您正好可以试戴王冠、穿王袍及璎络。’宿大哆听了宰相的话,佩戴起国王的衣物,坐在王座上。阿育王一出浴室,看到这一幕,就对宿大哆说:‘我还没死,你就登位当王,真是好大的胆子!’于是派人将宿大哆捉住,要将其处死。宰相赶紧跪在国王面前求情:‘大王!宿大哆是您的亲弟弟,希望大王能让他有忏悔改过的机会。’阿育王回答:‘好!我就给他机会,让他在生命最后的七天当国王,给他百千歌舞音乐、百千群臣敬仰、百千美女服侍,享受国王应有的一切。但是,要有四个拿剑的卫兵,守在王宫的四个门下,手掌涂血、面带杀气,高声齐言:“一日已过,余六日在,我们将取走你的性命。”为他作生命的倒数!’

七天之后,宿大哆被带到阿育王面前。国王问他:‘你这七天过得快乐吗?’宿大哆回答:‘我这七天中,眼睛看不到美色、耳朵听不到歌乐、鼻子闻不到香气、饮食尝不到美味。因为四个拿剑的卫兵,每天对我作生命的倒数,让我深怀恐惧!这七天的每一天,我只感到死亡的威胁,甚至整夜都睡不着,怎么会感到快乐!’阿育王说:‘你只是因为个人生命的威胁,就担心到连当国王都不觉得快乐,更何况沙门释子观生老病死忧悲之苦;地狱种种烧煮之苦;畜生道担重、被残害的恐怖之苦;饿鬼道饥渴之苦;人道富乐者有八苦逼身,无福者更苦上加苦;天道虽乐,有衰退之苦;三界一切众生,为身心等苦所逼切。五阴让我们受到威胁、六情犹如虚空、五尘就像贼人,三界都被无常的大火所燃烧,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因此,你怎么能认为沙门释子不能修苦行,而得到解脱呢?沙门坚定的志向,好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厌离生死大患,背弃世间一切享乐,心无染着。因此,怎么可能不成道证果呢?’阿育王以种种善巧方便开导,终于感化宿大哆,并且愿意皈依三宝。而阿育王也说出事情的原委,表示一切都是为了让弟弟信受佛法,绝对不会伤害他。

于是,宿大哆以香花供养佛塔,听闻佛法,供养众僧,并至鸡头摩寺拜见夜奢尊者。夜奢尊者观宿大哆过去世的因缘,知道他的善根已经成熟,于是演说、赞叹出家之法;宿大哆听了心生欢喜,祈求尊者让他出家学道。尊者告诉宿大哆,应先取得国王的同意,再来出家。于是,宿大哆即回去向阿育王禀告出家的意愿:‘大王,我本如狂象无钩,是大王巧用方便,使我调柔顺服,现在恳请大王哀愍,准许我出家修行。’国王听此,不舍地抱着宿大哆说:‘出家很苦,要穿破衲衣、行街乞食,睡树下、以地为床。你向来享受快乐,对于饥渴冷热不能忍受,所以请你打消出家的念头吧!’宿大哆说:‘我现在不贪求王位、珍宝,甚至天上的快乐,亦不是畏惧敌人或灾难出家,而是害怕生老病死之苦,为求涅槃而出家。’国王听言痛哭,宿大哆安慰地说:‘大王不要伤心,生死轮回不曾休息,聚散离合本来平常。’

于是,国王要求宿大哆必须在宫中先尝试出家生活,期间宿大哆都能调适得宜,国王才答应他出家的请求,但仍要求宿大哆出家后要回来探视自己。宿大哆欢喜辞别国王,朝鸡头摩寺前进时,心想若在鸡头摩寺出家,日后定有许多俗事干扰,于是他远离国土,精勤修道,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阿育王传》

省思

世间的众生,常为外境所迷惑,而失去对心念的审察。如《地藏经》云:‘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往往于此遭受身心不能作主的痛苦。若能揽心觉照,自能体会‘心为其主’,做生命的主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菩萨能开娱乐场吗?如何认识他是菩萨

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有种方法,叫四摄法。 四摄呢,同事...

发愿度人进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放弃

问: 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

身口意供养如何做到圆满

问: 身口意供养上师,怎么才能样做到圆满? 达真堪布...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

怎样发菩提心呢

昨天我们简单了解了发菩提心的原因和广大功德。那么,...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

【推荐】深圳最大海鲜酒楼改卖素餐 看老板改变的心路历程

刚到新梅园圆通素食城(深圳店)时,感觉很是惊讶。一...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法师与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师留日期间,一天相约...

学会承担

有一个商人,带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上路。马悠哉悠哉的...

驴的哲学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

圣严法师《新年的新衣》

以前对于我家来说,过年并不是可喜的事,登门要债的人...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修福与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什么阶级的人,...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天下最难的有两件事: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放到自己的...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

阿难的多闻第一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对阿难尊者的多...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

找小鸟当证人

我们平时面对外境时,常会加以分别,却从没有好好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