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大安法师  2018/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消归自己者,明不专事相,究其归著,悉皆消化融会,归于我之本性。良由世出世间,无一法出于心外。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譬之瓶环钗钏,器器唯金。溪涧江河,流流入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里莲池大师谈到作《疏钞》是“博综群典”,就是非常广博地综合了很多的经典、经论,来证明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功德。

引经据典,说明莲池大师作《疏钞》的立意、观点,不是师心自用,不是他自己想像出来的,而完全是从经典当中流现出来的。因为净土法门全体都是佛果地上的境界,绝对不能在凡夫层面去理解,一定要以圣言量作为证明的依据。

在“十门开启”的第三门“义理深广”、第七门“部类差别”这两门里,莲池大师已经详细地引用大乘经论,来表达《佛说阿弥陀经》深广的义理,言之有据,并且在后面具体对经文文句的展开中都会有辨释,这是“博综群典”。最后要“消归自己”,就是表明净土法门不仅仅是谈事相,其实当下就是我们的自性本源。

有很多人乍一看《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觉得净土法门比较浅,以为黄金为地、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楼阁等只是谈事相的,殊不知这事相当下就有深邃理性和心性本体在里面,所以我们一定要探究事相的本源。

探究本源性的东西,就是回归自性。自性是玄妙的,不是事相,又不离于事相,这就是本性玄妙之谈——谈玄。就好像我们前面讨论“通序大意”,首先就是阐明自性(自性是很难谈的,但难谈也必须去谈),是由于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都是我们自性本具,没有一法出于我们介尔一念心性之外。

建立这样的基本认知,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楼阁等所有种种依报庄严,佛、菩萨、声闻等正报庄严,都不在我们心外,都是我们真如本觉妙明之心所显现。就好像金瓶、金环、金钗、金钏等不同器具,虽然在事相上表现为不同的东西,但其实材质都一样,都是黄金打造出来的。如果将它们放在熔炉里,这些瓶、环、钗、钏就熔化了,就是平等一相的黄金了;但经过打造,又有瓶、环、钗、钏这样的差别之相了。事相和理体是这么一个关系。这是第一个比喻。

再一个比喻就是一切山溪、江河、湖泊,它们都要奔流入海,到了大海就等同一味,都是海水。但这些海水的来源却是不同的水流,有种种的差别之相。

这就是“溪涧江河,流流入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这句话也常常用来表达净土法门跟其他法门的关系。“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的本觉妙明,就是《大乘起信论》讲的“一心二门”中的“心真如门”。

“心真如门”指的是理性,“心生灭门”指的是缘起事相,一心二门。这个“流”,有流出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念不觉,无明妄动生三细,就从平等一相的一真法界,真如本觉之心变成了无明。

无明有三种相:无明业相、无明转相、无明现相。这就是“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从一真法界流现出了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等身心器界种种差别的境界。

差别的境界是森罗万象了,我们就在森罗的万象中迷失了自己。殊不知这森罗的万象都是从平等的一真法界所流出来的。知道这个,我们修行就要还归此法界,就还转。我们就要从六粗境界的消泯、三细境界的转变来做起。这一切都是由于有念头,所以我们最终要对治念头。

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开始时有能念所念、能参所参,最后就是能所一如,和念脱落,漆桶打破,到了无念的状态。

要知道一切境界之相皆依念头而建立,离开念头就没有一切境界之相。“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梦中的六道没有了。没有了这些境界之相,我们就回归到了一真法界。

同时我们要知道,这种种的境界之相都是从一真法界妙明本觉中流现出来的,那么也要能当体从现象看到它的本体,一切境界之相全都是妙明本觉自性。我们常常会谈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还归此法界,如果还在这里滞留,从这个一真法界又流到了很远的地方,这就是“舍父逃逸”,远走他乡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破戒人临终时想念佛却念不出

大家要注意!业果已成熟,业报一现前时,就没有办法免...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一定要正见,不要让人骗

底下讲智慧成满。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究竟圆...

从表相中看到真实的体性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大安法师: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吗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是否对? 大安...

亡者助念后,遗体显相由劣转好,能往生吗?

问: 弟子前几天在寺院里给一个朋友助念,他临走前几...

在极乐世界,所有资生用具应念即至

在极乐世界,所有的资生用具应有尽有。不仅衣服应念而...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

大安法师: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问: 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

道德的力量超越了肉体的生命

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意味着是人说出的...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

率真侠肠的紫柏尊者

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真可,字...

85岁星云大师:践行人生三百岁

在大陆推出《宽心》、《舍得》等一系列人生课图书后,...

无量无边的烦恼由无明而来

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

诚实比说谎更容易

俗话说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诚信是与人交...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就有三种不退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不退...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小心你的口业

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的妻子,怀孕之后,身体就臭秽...

从戒律精神看现代佛教字纸的处理

一、缘起 中国自古有惜字的传统,在书籍、知识难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