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去除无明的习气

证严法师  2014/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无明习气、回归清净的本性。

习气可以从现在开始用心修改,若不改,从过去再迭上新的坏习惯,将会积习难除;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大家应发心好好修行,警惕自己用心消除过去的习气,才是正确的修行方向。

在佛陀时代,佛陀也有很多习气难除的弟子。为让我们更有信心努力消除习气,佛陀曾说:「正因为习气未除,才需用心修行;习气若已消除,那就已经成道了。」

骗人习气未除的比丘

当时佛陀在恒河两岸说法时,发心出家修行的人不少,那时僧团内有一位比丘,他的本性很好,但是却有一个喜欢骗人的习气──平时在较有权势的长者面前,他会表现得很好;在平常的老百姓面前就喜欢骗人。消息传到僧团里,僧众们都觉得很难堪,认为清净的僧团里出现这样的人,是一件很不名誉的事。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就请人把这位比丘找来。佛陀问他:「你是不是常常到处行骗?」比丘觉得很惭愧,说:「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我总是做了以后才发觉自己又错了。我很想改,却不晓得如何改?内心很痛苦。」

佛陀说:「其实你在过去生也是这样的啊!」这时,诸比丘都围过来听佛陀讲述这位比丘的宿世因缘──

小熊献媚偷吃山鼠

无数劫以前,在山林里住有一群山鼠,由一只鼠王带领着它们逍遥自在地过着生活。有一天,山林里忽然来了一只小熊,小熊看到这群山鼠,就想:「如果我能在这群山鼠中生活,将来一定可以过得很逍遥!这群山鼠都将成为我的佳肴。」

小熊就心怀鬼胎地告诉鼠王:「你们山鼠都相处得很和睦,我很羡慕,希望也能加入你们的团体。」

鼠王觉得它虽然是一只熊,却有一颗爱心及和平的心,大家能和平共聚,也是件好事。鼠王就很欢喜地招待小熊在鼠群中生活。

小熊每天就跟着山鼠们出门,每次它都走在队伍的最后面,由鼠王在前面带队,它就乘其他山鼠不注意的时候,在后面抓三只山鼠果腹。

年久月深,山鼠的数量一直减少,山鼠们觉得很奇怪,鼠王也很疑惑,「为什么族群会一直减少呢?」它就开始留心观察。

这天,鼠王依然带队走在前面,然后又快速地偷偷跑到后面察看,正好看到小熊抓着一只山鼠在吞食。鼠王虽很难过,但仍不动声色。

于是它就秘密和鼠群们商讨对策:「原来我们的小山鼠都被那只熊吃掉了,大家要合力来对付它。」

隔天,鼠王仍和往常一样带着山鼠们出门,刚走出洞口,鼠王一声令下,所有的山鼠全部回头围住小熊,一下子就把小熊淹没──有的咬耳朵、有的咬眼睛、有的咬脖子……虽然小熊的力气很大,却难敌鼠群的围攻。

用心修身、口、意

「小熊就在山鼠的合力攻击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佛陀说到这里,向比丘们说:「那时的小熊就是这位比丘,他过去即已带着骗人的习气,在比较有成就的人的跟前就表现得很殷勤、优秀,在平常人面前,就出现欺骗的习惯。」

那位比丘听后万分惭愧,了解这习气若不去除,来生来世还是会带着相同的习气。他向佛陀说:「从今以后我一定改过,请佛陀给我机会,也请所有的同修多多鞭策我。」

佛陀慈悲地说:「道业要互相守护,除了他本身有心改过之外,也需大家来注意、帮助他,以众人的力量来庇护他。」于是比丘们都原谅了他,愿意成就他。

其实人人都有无明和习气,想要修行的人,要抱着恢复原来清净本性的决心,才会努力下功夫修行,也才会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而习气一不小心就会现前,因此修行要时时刻刻多用心于身、口、意。

我们是「福中人」,人身难得,我们既得人身,又生活在如此富有的社会,更应好好把握因缘修行。人生无常,时时要多用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什么是习气障

问: 什么是习气障? 达真堪布答: 习气障是非常微小...

习性,使得我们不能自己

有一只蜈蚣在河边遇到一只乌龟,请求乌龟载他过河到对...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我们看一个人,他今生的果,就要推出他往世的因,这是...

诚实是做人处事的根本

做人要诚实,诚实代表一个人的人格、信用,所谓人无信...

这首偈语为污秽肮脏做了诠释

妄语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悭...

诸佛菩萨的化现无处不在

不要说没有看到他人的过失而妄加诽谤,即便亲眼看见有...

烟草是魔女恶愿的幻化

佛陀告诉我们不要抽烟,抽烟下地狱的,甚至佛的经典里...

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快还是念咒快

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

最后的生还者——地震废墟下念佛得救

2016年2月6号半夜凌晨三点,正当大家欢欣期待即将来临...

佛陀劝孝的偈语

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

历代高僧大德的惜福节俭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

真正有实力的人何须炫耀

一壮小伙牵了一价值百万的纯种藏獒出来遛弯。逢人便炫...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

九色鹿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

孝顺心,是学佛的第一步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我何乐?你想一想,我们无始...

人性本善良

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佛陀证悟的原理之一便是:人...

常把惭愧放心头,有三大好处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

圣严法师:忏悔的方法

打坐时,方法用不上,心头妄想多,身体情况多,这些都...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