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礼佛有七种

梦参老和尚  2014/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礼佛有七种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礼拜,只是形式,五体不投地。像很多的寺院里头,一进去,大殿里都有拜垫,慈老法师说摆架子,每个殿里都摆个架子。咱们一般的说拜凳,在戒律里面叫下床。就是五体不投地,把自己身体看得很重。对身体看重了,对三宝就看轻了,这种礼拜叫我慢礼。从现相上看,好像作礼,其实他内心里头有慢的惑,慢业所感。这种礼,不五体投地的,就叫我慢礼

第二种叫唱和礼。一个人唱,大家磕头,像咱们拜千佛的时候。我曾经到一个寺庙,这个寺庙还是很有修行的,一般的说这个寺庙还很好,他们拜千佛,我去参加拜。我的一个老道友说:你不要去拜了,你不拜还不生气。我说:为什么?老道友说:你去拜吧!你看你拜的烦恼不烦恼。我说:那你怎么不制止?老道友说:谁听我的,我说了也不听。我说:怪不得你不参加拜。他那拜千佛,大家都知道一唱一拜,这面拜,那面起来;那面拜,这面起来,就这样子。不说五体了,拿手一比划,脑壳一点,这就拜了。不然千佛一个半钟头就拜完了,那怎么拜?这种唱和礼,拜垫又高。我们拜忏磕头要如法,必得五体投地。我们看见好多把拜垫挪开磕头,像我们拜忏、打念佛七,打拜忏七,我们都没有拜垫的。好像我们这也没有拜垫,没有这个设备。就光那个小殿,那是沾了灰尘的。这是唱和礼,一人唱,大家拜。

第三种就好了,恭敬礼。五体投地,头一定在地下,两肘、两膝盖,这叫五体。心里头意念想着佛的身,就是化身,在目前这是相好庄严的。你磕下头去,头面接足归命礼。这个拜忏有个离垢慧经,专门讲的磕头要怎么样磕。我们一般拜忏观想,就讲“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诸佛前,头面接足皈命礼”。这个偈子你平常没拜你也想,想熟了,你一礼下去它顿现的。不然你磕头得观想老半天。最初可能要想老半天,熟拜了,自然就顿现了。这是第三种礼。如果想有心的就多研究,磕头也要好好的磕,它才有作用。你磕一个头,就能销业障。像我们平常拜垫很高的那样磕,表示一下,那个销业障很困难,销不到了。

第四种,大乘的理法,无相礼。能礼的体跟所礼的体同是一个法性,没有能礼的相,也没有所礼的佛,我跟佛一如,这叫无相礼。

第五种,起用礼。是在前头无相礼所起的妙用,就是根本方便,咱们现在说的方便。无相礼是约真空理说的,没有形相,唯是一心。你拜忏时候念的一心敬礼,或是释迦牟尼佛,或是普光佛。那个一心非常的重要,唯是一心。能礼的、所礼是一心,能礼的是真空,所礼的是妙有,妙有的佛像就是我真空的心,我的真空心就现的妙有的相,跟诸佛之相。礼佛就是用,这是体相用三大都用上了。礼佛是度众生,诸佛现的报化身是度众生,口里唱念就是起用。

第六种,内观礼。不缘外境,是自己的内法身,跟佛真正修成的法身,已成就的法身;我们是法身在缠,未成就的法身。知道除此真如之外,没有身心,此外没有什么能礼自他的。自心的清净本性,亦即自性清净的佛,佛性无二,没有内外。这叫内观礼。

第七种,实相礼。实相者无相,不可以心取,不可以相求,对着礼佛不执着。不执着可不是不礼,在礼敬不执着。能礼所礼,同是一个实相故,安心寂灭,平等平等,这叫实相礼。

我们从理体的三宝观想外事的三宝,现在的佛法僧。现在在末法时候,不管纸画木雕的,就是佛宝,一切三藏经文就是法宝,一切众僧就是僧宝,这叫事三宝。事三宝是顺真如理体而成就的,必须得学教。不学教,你犯了很多的错误还不知道。我们在起居室、客室到处都摆的有佛像,不论接待什么样的客人,不论信三宝、不信三宝,都在那客室里。而佛像现在我们大多数供的那纸像都是立像阿弥陀佛,坐在像前聊天,摆龙门阵,那身体就不恭敬,下边那个手一直掏脚趾头,完了在那佛像前,极不恭敬的,这都是对三宝的亵慢。在心里头他把佛当成了纸像,当画一样的,犯了很多的错误并不知道。

只是他抱怨,或是自己念经、礼佛,三宝也不加持我,我求佛不灵。你感得不对头,你感不如法。你感不如法,怎么能要应呢?感应!感应!你基本感就错了,那怎么会有应呢?那就没得应了,所以不应。不论你拜好多,一天你拜好多,拜三千、五千,你不如拜一拜,诚诚恳恳,恭恭敬敬,内外观照。或是观实相礼也好,那你观不到;无相礼也好,这你也办不到。现在我们这个凡夫连粗惑都没断,见思惑都没断,你怎么能达到无相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推荐】学会欣赏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多欣赏

这个故事是克林顿希拉里在演讲中多次提及的,她在中学...

承事礼佛能得五种功德

【经典介绍】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

传喜法师:三宝功德从恭敬中求

现在佛教刚刚兴盛一点,很多人还不了解佛教,误解佛教...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

拜佛八问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佛法贵在诚实,贵在恭敬

佛法贵在诚实,贵在恭敬,所以我们印光大师、弘一大师...

有恭敬心与信心才能得佛法利益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善星比丘是佛的侍者,服侍佛二...

定业不可转,那信佛又有什么用呢

佛经上讲:定业不可转。你造了业,现在结了果了,不能...

业障生起了该怎么办

你过去的业障现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给你做障碍,...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

弥勒下生经

大智舍利弗,能随佛转法轮,佛法之大将,怜愍众生故白...

从敲门声看出你的修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提出过一个公式:信...

善修奉行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

无我浅谈

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问: 请问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五愿,叫寿命...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

宣化上人:以利益世人为己任

你们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想做大官,赚大钱。那是为...

三界的果报都是不安稳的

桥陈那比丘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世尊!这就好像是一个从...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问: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正如法师答: 家...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