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2014/04/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从前有一个人,在某天夜晚对他的儿子说:‘明天一早,你陪爸爸到某个村落去拿取东西。今晚早点休息,明天可别赖床了!’

隔天一大早,儿子一觉醒来,没有知会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冲出大门,独自动身前往父亲所说的村落。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了,身疲力竭,饥渴难忍,而且什么东西也没拿到,一无所获。

儿子拖着疲惫无力的脚步回到家中。父亲见儿子回来了,便呵责:‘你怎么这么愚痴是一点智慧都没有。为什么不等我一起出门呢?这样白白地浪费时间来回奔波,简直是自讨苦吃,只会让世间人笑话你啊!’

凡夫众生也是如此,有些人认为出家剃除须发,穿上了袈裟,就不用从师学习修行之道,徒有出家众的形相,思考、言行却与趋向圣道无关,失去了因出家修行,可获得修习禅定、福慧等功德利益,乃至于无法成就沙门妙果。就像那个愚痴的儿子走了许多冤枉路,让自己精疲力竭,却空无所获一样。不求明师咨受道法,落实修行,只是外表像沙门,却无法得到出家沙门的利益与成就。

典故摘自:《百喻经·卷第四》

省思:

憨山大师〈费闲歌〉云:‘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佛法强调‘行解并重’,古德云:‘欲知山前事,须问过来人。’善知识能带领后学少走冤枉路,乃至于不致走错路、走远路。因此,佛陀以此则譬喻提醒佛弟子:‘不求明师咨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疲劳。’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若能得亲近善知识,亲闻正法,应恭敬、感恩且虚心受教,切莫枉费了这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殊胜因缘,而枉受轮回之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衍慈法师: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

大安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

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

真正的善知识法师,须具备十种德相

法师,又称说法师,不是出家人都能称为法师。真正善知...

善知识法与恶知识法

昔日,佛陀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对众比丘说:今日...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

承事善知识应发的二十一种心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

真正的善知识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

牛腹蓄乳

从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开一个宴会请客。邀请许...

克服烦恼

有位年青人,他初进山时要求出家,老师父和他谈过以后...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切莫贪图享乐而浪费光阴

生命短促,切莫贪图一时享乐而浪费光阴。修行因缘难起...

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禅宗有许多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释方老和尚就是这样一...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我们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觉,一修行,感觉最重的就是...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如何处理学佛与未学佛人之间的生活矛盾

问: 学佛与未学佛,生活观念有很大差别,甚至会出现...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

捕象记

久远以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为天人、国王、大臣及...

堕胎后的身心状态、补救与预防

随着西方的种种价值观渐渐被许多人接受。有许多人竟然...

地藏菩萨手里的如意宝珠有什么作用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咸见如是种种云雨。亦闻如是诸...

四种抗衰老养颜食物

1.抗衰老食物:西兰花 西兰花属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

星云大师:感动是最美的世界

有许多人问我:「是什么力量,使得您在面临这么多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