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净界法师  2014/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灭恶的功德?

我们来看佛陀对阿难尊者的告诫和开示: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佛陀经常用较量的方式,先讲出一个情况,然后再做出对比。

假设有一个人,这一个人做什么事呢?他用遍满十方的虚空,把这个虚空装满了七宝,然后再用这么多珍宝去供养十方的微尘诸佛,用这么多的珍宝去供养这么多的佛,而且是一一的亲自的去承事供养,不是你用寄的寄过去,是人直接走过去,而且内心当中是心无虚度,内心当中对每一尊佛都保持念念之间的虔诚恭敬。

这不可思议,心也不可思议,所供养的珍宝也非常的多,供养的又是十方诸佛。这个人这样的一个布施的因缘,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认为这个福德是不是很多呢?佛陀提出这个问。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满,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阿难回答佛陀说:虚空是无有边际的,所以虚空里面的珍宝当然也没有边际。这地方是说,他能布施的心量是广大无边的,能施的心不可思议。第二个讲到他所布施的佛陀,是最胜第一的福田,也是不可思议。举出一个例子说:过去有一个众生。这个众生古德的注解说是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他曾经用一个七钱,数量很少,七个钱跟前面无量的珍宝比起来太少,用这七个钱,但是他供养是一尊佛,他不是供养无边的佛,是供养一尊佛,来生犹获七生七世的转轮圣王。用七钱供养佛陀尚且七生转轮圣王,享受七宝千子的福报,更何况你现在用现前无穷尽虚空的珍宝,来供养充满十方佛土的诸佛,以这么珍贵的珍宝,而且以这么虔诚恭敬的心来供养。这个福报以我阿难来说,我用穷劫的时间来思议也算不出来,这个福报又怎么会有边际呢?

这是佛问,阿难尊者的回答。先提出一个广大的福报来让我们想像,因为我们的想像一定要对比,凡夫的思考是二分法,二分法要对比,先安立一个很大、很大的功德再来对比。佛陀这以下就正式对比。

显经功超 极恶因果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俱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佛陀又讲出另外一件事情,要讲之前佛陀先证明佛陀是不妄语:

身为一个佛陀,他的特点是他讲的话是不虚妄。佛陀一生当中,要嘛不讲话,保持默然,表示这一件事情还不确定。说:佛陀,我会不会往生啊?佛陀不回答,佛陀只有为初地以上菩萨才授记,因为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往生呢?这地方充满变数。佛陀不为不定聚的众生做最任何授记,所以佛陀不回答。但是佛陀一旦回答,就是真实不虚,佛陀的口叫金口,一讲出去的话是三世不改,佛陀讲的话是没有虚妄。

在没有虚妄当中,佛陀就以它不虚妄的真实语,讲出以下的话:

有一个人他过去造了声闻的四波罗夷,俱足四重戒法全部都破了,而且也破了菩萨戒的十波罗夷,当然这罪就特别的重。他这么重当中,他的时间也不多了,他瞬息,就是可能他生命也快结束了,马上就要经历他方的阿鼻地狱,此方的阿鼻地狱结束以后,再经过他方的阿鼻地狱,乃至于他要次第辗转的穷尽十方世界的无间阿鼻地狱都要经过,这个人罪太重了。

那怎么办呢?

暂时弘经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

这个人造了这么重的罪,但是他能够一念的将此首楞严王三昧的法门,在末法当中,开示这些颠倒众生,整天就是心外攀缘的这些人。

这一念法门啊!《楞严经》就是在讲一念而已,一念的相应,一念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就做这件事情。

罪灭往生

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万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这个人的罪障就在一念之间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当下销灭,而且他的业也改变了,念头改变以后,他未来的果报就改变,他本来要到地狱去,变成安乐果。而他的福报也超过前面用无量无边的珍宝布施十方诸佛的功德,百倍、千倍、万倍、千万倍,乃至于算术譬喻所不能及。我们了解的楞严经的真如思想,从而就可以如理如法的修持和弘扬,而得到真实的功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在十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会加倍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极乐世界的见闻获益

《华严》喻药王树,若有见者,眼得清净,乃至耳鼻六根...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

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他们有一句格言:...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

让别人的功德成为自己的欢喜

别人得到功德利益的时候,我们应该生欢喜心,应该随喜...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

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

问: 职业与信仰的冲突如何处理?如何学佛? 宏海法师...

如何理解净土法门的事持与理持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

造佛塔的功德

佛塔,亦称塔婆,浮图,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是佛教...

杀生是这个时代的劫难

关于杀业,在戒律里面规定得非常具体,它的成立首先要...

心念虽难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

济群法师《学佛释疑》

问:内心皈依三宝却不举行仪式,可以吗? 答:有些人...

道秀法师嗔心堕为蟒蛇

在《高僧传》上说:南北朝有一个道秀法师。这个道秀法...

中国十大著名寺院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

圣严法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训: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

有一天,有学僧问慧日法安禅师: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

心的力量与可怕性

佛教里所谓的心,是指识。其实,佛教本没有灵魂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