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净界法师  2014/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欲知足;这里的经文是讲痛苦的果报,如果有恶因缘的果报出现,佛陀告诉我们要安忍不动。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大智慧的佛陀开示说,世间上有很多邪见的众生,他们对生命没有正确的观察,只随顺情绪做事,这些邪见的恶人见佛弟子修学善法,不断的改过修善,自我调伏,他内心产生嫉妒,「故来挠乱」,他以身业粗暴的行动,或以口业的讽刺,破坏修行人的内在善心。这恶因缘的出现,佛弟子本身并没有过失,自己不断的拜佛、诵经、持戒,这都是善法,本应值得赞叹,但遇到了颠倒的众生,却来破坏这善行。身为没有过失的修行者,遇到这种非理的破坏,「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应该善自调伏自己的虚妄分别心,消灭内在的瞋心及口业的责骂,也就是说,不必与他争辩讲道理,保持默然。如此对方所加诸的恶行,就不会对自己产生伤害,反而是反弹到对方身上。

劝勉我们面对邪恶果报时要安忍不动,安忍即是忍辱波罗蜜。诸位若读菩萨戒,会发觉佛陀对菩萨修安忍是特别强调,佛陀在菩萨戒开示说,莫说平常对人事因缘的伤害,自己不能起瞋心,即使有些颠倒众生杀害我们的父母及国族的人,我们都不能加暴报复,而要安忍不动。虽然受恶因缘刺激时,内心会有烦恼情绪,但修安忍不是强制压抑,强制的压抑不能持久,而且有害身体。佛法的安忍是有真理的疏导,内心有法宝来作观想对治,以疏导内心不平衡的情绪。蕅益大师在《灵峯宗论》开示说,若遇非理的扰乱,内心应起两种观照:

(一)随缘消旧业想:

我们一定要深信,善业召感安乐果报,罪业召感痛苦果报,所以若有痛苦果报在自己生命中出现,这表示自己在过去生中,一定有这种罪业存在,自己对这真理应深信不疑。所以现在遇到恶逆因缘,是自作自受,面对这果报,我们应该当作随缘消旧业,消掉这罪业就好,不要再创造新的罪业,所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秧。」所以当我们遇到非理的果报,有二种选择:一是让事情变得更好,一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若能以因果的道理来调伏心中不平的情绪,则在伤害最小的情况之下,暴风雨很快就会过去了。若放纵情绪,则只是让事情的伤害变得更加严重。如这罪业所得到的果报只是某一部分的力量,现在起烦恼,又加诸另一罪业,火上加油,这个果报就会增长广大,于事无补。所以我们面对恶逆因缘,一定要保持正念,观察真理。

(二)作善知识想:

前面方法是消极性的,这里的方法是有积极的一面,就是把恶因缘当做修道的善知识。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是只成就一、两个功德,而是要成就众多的功德,成就万德庄严,如此果报才殊胜圆满。而功德的栽培与环境有关,有些功德是在顺适的环境成就,譬如刚开始栽培禅定与智慧,这要在寂静的环境,没有任何干扰之下修习。

《小止观》说,刚开始修习止观要与同眷同行共修,不能与放逸众生住在一起,因为他会干扰你的修行。所以有的功德要在顺适环境中栽培成就,而有的功德必须在恶劣环境中才能栽培,尤其是对众生的宽恕与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冤家当作善知识想,因为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栽培宽恕与包容,这在菩萨道上是特别重要的功德。若对众生没有宽恕与包容,不可能成就大悲心,因为众生是有过失的,若要关怀他,你先要宽恕包容他,吸收他的负面力量,才能帮助他,所以我们不但要消极的调伏自己,也要学习把恶因缘转化成自己成长的机会,转逆缘的势力,变成菩提道的力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学佛者的发心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

修持自他交换菩提心

每个人都不愿意感受痛苦。若是真心想摆脱所有的痛苦,...

星云大师:为何要学习

学无止境!人生该学习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生命本身即...

如何将治病和修行结合起来

问: 请问患慢性疾病多年,如何将治病和修行结合起来...

再悲惨的境况,佛力都能加被

要信心百倍地念佛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境界,内心感到沮丧...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蔡礼旭老师:如何帮助有休学念头的学生

问: 已经有休学念头的学生,不爱读书,只爱在课堂上...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

我们的生命需要拜佛

礼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礼仪,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

念佛时如何能够专心

不管你是修什么法门,这种情形都是会有的。开悟的人他...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身体必补的六大营养

钙: 人体需要钙来保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建议...

在变化中承担责任

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无常就是变化;诸法无我,无...

蕅益大师《净土玄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

少欲无为,身心就会自在

我们常常说四大不调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风...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

宣化上人:种恶因,结恶果

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因果报应,自己造哪种业,就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