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少欲无为,身心就会自在

证严法师  2012/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常常说四大不调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风。身体若稍受风寒,或热度太高即不调和,这是由物质、身体而言的「不调」;我们的心理也有不调适的时候,看看现在的社会,尤其会感受到已进入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也因为身、心不得调和,所以造成社会不调,这都是恶性循环的病态啊!

降低物欲 恰到好处即调和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许多精神病患的画面。精神病已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为何有这么多的精神呢?这是心理不调所引发的病,原因是想得太多,又为什么会想太多呢?因为欲望太大!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有的人追求物质,有的人追求感情,物质和感情离不开人类的生活,但是若太过于追求即生「病」态,若能恰到好处即得调和。人生活在毫无感情的环境中,必然会很痛苦,不懂得付出感情也不懂得接受感情,这是「无人性」的生活,可见欠缺或太过都是痛苦之源。

日常生活中,我们穿衣也要配合季节,夏天必然穿得少,质料也较薄;能够配合夏天的生活需要,即能自然而调适。若是在大热天穿着毛质棉衣,这是需求过多,即是病态!冬天则必定要穿厚的衣服,才足以保暖御寒,若穿着薄衫,在寒风中必不调适,亦是病态。

人生于世也是如此,能恰当的满足生活所需,即是最适意的生活。一旦超越所需的极限,必定会有弊病产生。

少欲知足 淡泊度日最自在

人的心境若能随遇而安,这便是最健康的人生。在家居士有在家的生活需求,而出家者有出家的淡泊生活,出家人若想和在家人一样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这就是不调合。而在家居士若想过着和出家人完全一样的生活,也不是正常的心态。我们要依自己的环境,来选择适当的方式。

看到电视画面上有那么多精神患者,实在为他们深感怜悯。身体有病痛是个人的事,大不了只是生死的问题。但是,若患上精神病则不同,患者乱了自己的心性,也乱了整个家庭的安宁,甚至潜伏危机于社会。

现代人的生活因欲望太大,所追求的远超过他的能力和环境;想太多,结果都是虚幻的妄想,因此乱了心神,难怪精神患者会愈来愈多,这是「心欲不调」。

人生应谨守本分,遇到任何环境都应随遇而安。修行要节制私情欲念,淡泊度日是最自在的生活,使「情」成为清净无彩色的平等之情,无分别心的觉有情,这是修行者所应受持的大慈悲之净爱长情。

情感若能伸缩自如,心中即无恐惧,即能远离烦恼与颠倒。诸位!我们若要健康地生活,必定要先把心理调整得正常,应少欲知足,方能自在逍遥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欲望是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

难忍能忍的须赖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自在篇》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有了爱欲,就不能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

善良的人为何会感到痛苦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

阿阇世王杀父篡位

佛在世时,领导弟子修行,弟子中有一位叫提婆达多,他...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

证严法师:在生命的白纸上

△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 有...

以平静的心去处理

有一位富家小姐,据说她也是名企业家之一。她对现实有...

是非当教育 磨练真功夫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苦难的众生布满每个角落,我们要发...

人要为众生而活

一般学佛的人常常思考:要怎样才能解脱生死?而我倒是...

【推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

净宗大德彭际清居士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

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么快?今天用不...

金色王施饭获福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

何谓无所住

问: 何谓无所住? 慧律法师答: 无所住就是不能执着...

苦乐都是心在作怪

如今不少富翁,虽居于豪华的别墅内,却常常失眠,无药...

为什么佛菩萨都不穿鞋

佛不着履,有三因缘: 一者,使行者少欲。 二者,现足...

为什么很努力却挣钱不多

佛法中讲:财布施得福报,有福报才有财富。我们要明白...

星云大师《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晚安!我今天想从教学...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杂宝藏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久远世以前,古印度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