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教徒的名利观

2015/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所通晓的是道义,而小人所看重的是私利。孔子的这句话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以前的读书人是耻于谈“利”,一谈觉得太俗了。而现在的价值观又正好相反,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如谈“义”会被视为很滑稽的话题,道德值几毛钱一斤?

我们学佛人通常羞于谈“利”。善知识总是开导:修行人要淡泊名利,常随佛学。佛是无我的,没有任何利己心,完全是纯粹的利益众生之心。

阿弥陀佛“求名”,求的是永世的名,众生只要闻到他的名号,就能获得无尽的功德;阿弥陀佛“求利”,是为了法界一切众生都能获得真实之利。我们的大导师阿弥陀佛在法界当中知名度最高。在《阿弥陀经》中,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为其扬名。阿弥陀佛用种种的珍宝庄严西方极乐世界,来迎接法界众生的回归。

佛是大觉圣者。然凡夫在迷,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即使是修行人,也难免会对名利有所执著:如果我有了好名声,又有很多财富的话,就可以做很多弘法利生的事情。

如何正确处理好名与利的关系,我认为应该采取“接纳、觉照”的原则。运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修行路上许多的困惑。

“人随情欲求于声名”,业力凡夫追求名利的深层动机多为达成爱欲的满足。很多修行人不是拒绝、压制,就是逃避这个问题。修行要想得力,必须透过这一关。因此首先举一个对治淫欲烦恼的例子,以此说明如何运用“接纳、觉照”方法。

儒家讲:“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意思是说:万恶淫为首,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越轨的行为,而不是看他心里有没有生起过这个念头,如果说只要心里生起过这个念头,就判断这个人犯了淫戒的话,那么世上就少有完人了。所以说儒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君子,主要看他在男女关系上,是否能做到“发乎情,止乎礼”。

修行人也难免会被淫欲问题所困扰,要想战胜此关,可以采取“接纳、觉照”的原则。印光法师在《不可录重刻序》中有段精彩的开示:“又当淫欲炽盛,不能自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想,如以阳纳蛇口中想。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简便法也。”“若偶起欲念,即想毒蛇吞己男根。(此法妙极。若是女人,当想毒蛇入己女根。)则欲心直下消灭矣。”(《复陆培谷居士书》)

此念生起的时候,首先要勇于面对,不要压制、逃避,否则这个念头可能会更加严重地缠绕着你。第二步即觉照到此念头,即想到自己的男根被毒蛇吞食(若是女人则想到毒蛇入己女根),定会吓出一身冷汗,身心马上变得清凉。如此思惟才有可能进一步想到,淫欲心是堕落轮回的根本。所谓的美貌动人,只不过是蒙着一层薄皮的粪袋而已。这就把淫欲火转化为智慧光。

记得去年我在云门寺参学的时候,班首师父在谈修行人应安贫乐道的开示中说: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要羡慕别人的荣华富贵。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我现在拥有了房子、车子、金钱与美女,那么我会怎么样?还会出来修道吗?

这么一思惟还真叫人出了一身冷汗。是呀,有几个人能在声色名利中觉醒?又有多少人能在酒醉灯迷中挣脱出来修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富贵学道难”。

班首师父正是运用了“接纳、觉照”这种方法的原理,给我们作了一次很深刻的开示。首先他并不是简单地说,修行人要拒绝、回避名利,而是先从内心接纳它,接着觉照这个念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要排斥、逃避名利,而是看你有没有这个德行,来驾驭名利。事物都有双面性,如果你不能善用它,会使你走向堕落;如果你能善用它,就能使生命境界得到升华。正如孔子所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要担心自己没有荣誉、财富以及职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德行来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敬仰你,要担心自己凭什么让别人对自己生起敬仰之心。可见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名利,而是要看一个人的德行能否承载名利。儒家讲:“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意思是说:君子能够做到用财富来显发身命的灵性,而小人却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从而葬送了身命的灵性。如同古语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厚德载福”,也是这个意思。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具足造业之因,凡夫一旦接触六尘,即生贪恋,随其所转,失去觉照。佛菩萨证得六根圆通,能主宰、驾驭六根,接触到六尘却不被其所染污,六根对六尘能过后无痕,即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

修行不要惧怕谈名利,当欲望的念头生起的时候,就要看我们能不能保持觉照力。

财色名利,对于一个初入门的学道人来说,事相上要尽量远离它;从心性上来说,不必排斥、逃避。你若越是排斥、逃避财色名利这个问题,内心反而易对财色名利产生更加强烈的贪恋和渴望拥有的欲望。你若有勇气面对、接纳它,从而保持对它的觉照力,这样才有可能战胜和超越它,即转烦恼为菩提。

有时我也在思惟,假如名誉的光环真的聚焦在我的头上,并且拥有大笔的财富,我有这个德行来善用它吗?

想想自己还是个业力凡夫,至少目前还做不了欲望的主人。在名利这个问题上,从愿力的角度来说,可以发菩提心,向阿弥陀佛学习,想要拥有无上的荣誉和福德,利乐一切有情;从行持的角度来说,还是老实念佛,仰佛悲愿,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快速圆成佛果。倒驾慈航,回入娑婆,广作佛事,普度众生,这样做才是最稳妥的方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推荐】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

真修行人要过的情色情缘关

对爱情,我只说三句:付出不求回报就是幸福,受伤乃是...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

【推荐】淫欲毁人不倦

在《禅秘要经》里面讲,男人周身的脉络都是从眼根布散...

即使珍宝如雨下,欲望仍无法满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

【推荐】男女为何贪恋异性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

防护六根,断除淫欲

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出家人防护六根,并示言若纵...

看破无常,再大的灾难也能过

今天身体康健,明朝也许会身染重病;今天花容月貌,明...

人生在世谁最可靠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

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

问: 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 索达吉堪布答: 现在...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第一篇 空 壹前言 自古以来,佛门就有空门之称,因为...

信乐涅槃得解脱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舍利...

昼夜十万佛号如何理解

世传永明大师昼夜念弥陀十万。予尝试之,自今初日分,...

佛教的「八吉祥」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佛降生之际,天人敬献「八吉祥」为供...

讲话也是修行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

做人的九种智慧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

证严法师:在生命的白纸上

△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 有...

以恶言骂詈,比丘堕为水牛

佛陀在骄萨罗国境内,带领着比丘们,将前往勒那树下。...

食物中的补钙冠军

大家都知道从食物中补钙是最自然的方法。然而,很多饮...

千金买名,万金买誉

凯琳在逛纽约最大的百货公司梅西百货时,在入口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