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德光法师  2017/1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从心理到生理层面的一种渴望。欲望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把握不好,欲望会成为罪恶的种子;把握好了,欲望则可以成为修行的助缘。

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

欲望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活动的源动力,人世间的一切活动,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教育等,无不是欲望驱使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欲望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必须有所限定,不能绝对的满足,因为欲望会随着满足而生发出新的欲望,永无休止。如果欲望被过度的推崇与放纵,那么就会展示其破坏性的一面。

其实欲望不仅仅是凡夫才有,即便是证得初果的圣人,也难免被欲望牵制。《出曜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特别喜欢淫逸之事,看见女的就拔不动腿,就想去搭讪,晚上做梦会梦到其美丽的容颜,会梦到与其携手游玩。有一次他妻子生病了,身体消瘦,此时他家刚好来了一位修道之人,她就向这位道人求助,但是又不好意思。那位道人就跟她说:“没关系,如果是隐私之事,我会替你保密的,放心好了。”

妻子这才说出实情,原来她身体生病,是因为丈夫昼夜淫欲造成的。这位道人就教她一个方法,当她的丈夫再要求行淫欲之事的时候就问他:“这是初果须陀洹应行的礼法吗?”妻子如法照做,果然很有效果,丈夫听闻妻子所问后生起惭愧心,心想,我都证得初果须陀洹了,怎么可以这样呢?然后就息止淫意,专心在静处修行,很快证得二果斯陀含,又证得三果阿那含。

从此以后,丈夫就彻底断除了淫欲之事。但这样一来,妻子不高兴了,质问他:“为什么不跟我行男女之事?”

丈夫回答说:“因为我看清楚你了。”

妻子自认为没有过错,便把亲戚族人都喊来评理。

丈夫无奈,找了一个很漂亮的花瓶,里面偷偷装满大粪,密封起来,又将其涂满香水,然后告诉妻子:“如果你爱我,就把这个花瓶当做是我抱着吧!”妻子便紧紧抱着不放手,丈夫见妻子已生爱意,就一把抢过花瓶,将其敲破,里面流出大粪蛆虫。此时丈夫问道:“现在你还愿意抱着这个花瓶吗?”

妻子掩鼻逃避。这时候丈夫跟妻子说:“我看你的身体就如同这个装满垢秽的花瓶一般,从头到脚有三十六种不净,有什么好贪着的呢?”

人们之所以贪,是因为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一旦认清楚本质自然就不会再起贪心了。人的欲望满足不了会痛苦,满足了又会感到空虚,于是终日在痛苦与空虚之间徘徊。想要不痛苦,除非不生起欲望,但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学佛修行,知道欲望的过患后就开始压制自己的欲望,但是反而越是压制,欲望反弹的越是厉害,不得其法。贪吃、贪睡、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些是欲望,而想要清心寡欲,无欲无为,何尝不是一种欲望呢?

其实想“不起欲望”本身也是一种欲望,本质没有什么不同。佛教讲“欲为根本,生死第一”,无论执着“欲望”还是执着“不起欲望”,都没有打破根本,不能了生脱死。

欲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禅宗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起来没关系,但是要及时观照到自己这个念头,一旦被观照,这个念头就不会产生很大危害。

就如同家里进来一个小偷,当你发现他后,他就不敢乱偷东西,而是退出房间溜掉。

其实欲望也是如此,如果当欲望生起的时候,你能够洞察自己这个欲望,甚至去解析这个欲望,那么这个欲望很快也会像理亏的那个小偷一样悄悄溜走。

对于欲望,东西方有纵欲主义、禁欲主义、节欲主义三种不同的态度,佛教严格来说不属于上述三种其中的任何一种。

《大乘阿毗达摩经》偈云:“非染非离染,由欲得出离,了知欲无欲,悟入欲法性。”

欲望的本性既不是染污的也不是清净的,但正是因为欲的存在,才能修行得以出离。

太虚大师在《人欲之分析与治理》一文中言:“在佛法之五乘法中,人乘节欲,天乘、二乘绝欲,大乘化欲。”

大乘的化欲就是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用善法欲替代贪欲,然后再观空:欲与生欲者是不一不异的,离开欲,那么生欲者就不是“生欲者”,离开生欲者,欲也无法单独存在。

欲与生欲者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是本空的。这样如理作意,就可以转贪欲为道用。希望诸位都能够掌握化欲之法,能尽快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让反思成为成功的加速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不是所...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离生死尘劳

身有三种过恶。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过恶。我们身要...

跟菩萨学勇猛的心

为什么说菩萨是勇士呢?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心里没有...

星云大师《做人密行二十五事》

1、 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是为做人的密行...

济群法师:多闻熏习

我们无缘生于佛世,但佛陀所开示的解脱之道,尽在三藏...

海涛法师《修行六法》

修行就要修到证得空性,由于一切无差别,因此生起了佛...

海涛法师《佛法修行精要》

1.当我们在修持或听闻佛法时,必须培养想要利益一切众...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今天讲:持戒念佛。 因为《观无量寿佛经》讲过,若人...

佛说不敬论说师长长短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

吃素50多年的心脏外科医生

一个素食主义者的生活秘密是他敏锐的头脑和令人难以置...

净慧老和尚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

星云大师《相互体谅》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少吃肉的七个秘诀

想为地球尽点心力吗?从少吃肉开始吧! 「吃素救地球...

为什么藏族人不吃鱼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藏民不吃鱼,是否跟信仰有关...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曰: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 凡无执著心,亦无所...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

自从学佛后跟人格格不入....

一个居士说:自从学佛后,似乎跟人处处格格不入了,因...

佛号助念过程中,可以夹杂其他吗

问: 常见一些出家师在荐亡助念往生过程中,以超度仪...